57、军国大计(2/2)
要论榷场贸易和朝贡贸易,乃是吐鲁番的生命线,前者赖于边城关口,后者赖于定期进贡。
倘若真的闭关绝贡,则只消等待半年,吐鲁番便会撑不下去,除了归还哈密,结欢于大明,别无选择。
“刘吉的法子甚好,”朱祐樘将折子递还给他,吩咐道,“你交代下去,申时乾清宫议事,内阁、兵部、礼部、户部的都要来。”
萧敬正要叩首告退,朱祐樘又叫住了他。
“一会儿你再去趟内务局,把辽东新贡的六盒红参拿回来,”朱祐樘说着,看向身边的星梦,执过她的手放在自己膝上,“告诉膳房,参汤要熬两人份的,这几日,皇后跟朕都要进补。”
“奴才遵旨。”
申时,乾清宫正殿。
全班内阁加之兵部、礼部、户部的大小官员悉数到场。
朱祐樘一如既往地吩咐内侍给众臣设座,并给他们传阅了那两份新到的北疆急件。李东阳和刘吉又分别重述了各自的观点,其余各部官员也陆续发表意见。
一边是接见吐鲁番来使,以和为贵。一边是以武力相威胁,闭关绝贡。大家的意见或多或少站在了这两派,当然也又几个兵部的将军主张立刻出兵,收复哈密,甚至还有人认为吐鲁番绝非大明对手,希望皇上为鼓舞士气,御驾亲征,以全文治武功。
眼见这些人在殿上从一开始的主张辩论,到后面成了互相抨击,甚至要参奏弹劾对方,气氛愈演愈烈,似无法控制之时,只见朱祐樘突然从龙椅上站起来,又沿着一旁御阶走下来。
众人见皇帝如此,连忙都不说话了,全体作揖而立。
整个殿内鸦雀无声。朱祐樘走到他们中间,环顾四下里,见大家都战战兢兢的,便宽慰了几句,示意他们都坐下。
“谢陛下。”众人纷纷跪地叩首,然后中规中矩地坐回原位,聆听圣训。
“李阁老刚才讲到以和为贵,朕深以为然,”朱祐樘踱到大殿中央,眯了眯眼,远眺外头的九重宫门,“别的且不说,这仗要真是打了,京城要征多少兵士,国库要花多少银子,兵部和户部你们算过么?”
兵部尚书刘大夏首先起身,朝皇帝作揖道:“回陛下,据臣的估计,倘若此次大军讨伐吐鲁番,须点齐三大营兵马至少二十万,筹备所有粮草、军备,总计耗银恐不下三百万两。”
户部尚书韩文亦跟着进言:“禀陛下,如今天下户口九百十一万,人口五千〇二十万,往年的赋税基本在五百万两左右,因着今年四月,多省陷于黄河水患,田赋被多次下诏减免。若是再征战吐鲁番,财政怕是要拮据了。”
“爱卿前两天还上过折子,”朱祐樘走到他对面,温言垂询,“上面说,国库现有军屯粮食二百九十三万石,宝钞四百六十七万两,朕记的可对否?”
“毫厘不差,陛下圣明。”韩文惊诧皇帝记忆力的同时,连连称是。
“朝廷有了这些银子,过个太平年还行,要挥霍了去打仗,那便是把整个国家往火坑里带了,”朱祐樘回过头来,望着宝座上方悬着的那块“君主华夷”的金匾,若有所思,“还记得正统十四年,英宗亲征瓦剌,结果五十万大军于土木堡被围,那会儿大明耗了多少元气,你们是知道的。朕并非是愿意忍,而是不得不为社稷考虑,仗是打不完的,如果兵不血刃就能解决问题,那才是真正的金玉良策。”
正所谓太平乃民生之本,财政乃社稷之本,皇帝的一席话说得不无道理。
主战的几个兵部武将见皇帝提及了几十年前的土木堡之战,立马都不敢吱声了,毕竟凄凄往事犹在眼前,谁也不想落得个祸国殃民的骂名。
朱祐樘见主战派已然不再说话,于是重新回到御座上,欲将刘吉关于闭关绝贡的设想,就各中具体事项的可行性,与众臣再议一议。
就在他刚要唤刘吉的时候,却听得来自末排圈椅上的一句高亢声音:“陛下!微臣户部主事李梦阳启奏,以和为贵固然重要,但尚需看如何讲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