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文化自信(1/2)
——本章仍然是我的养父郭虎啸医生的一篇自述,是关于吸烟利弊问题的更深入的思考:
吸烟利弊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即使全世界科学家都参加讨论,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解决的。但是,有些人以为这个问题,早已经在科学上解决了。
这是个天大的误解!这只是反吸烟的强力宣传造成的假象,或者说,是大家制造出来的大众迷信!
现在包括很多医生、科学家、哲学家,都是这一迷信的信徒,正如古人所说:
“一犬吠影,百犬吠声。曾参杀人,三人成虎。”
现在如果有人要表示,不满意当前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就可能要遭到人们的围攻。围攻者的理由,当然是有自己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不过是别人灌输给他的。
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科学精神的人,摆脱不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接受不了别人平心静气的摆事实讲道理,千方百计地找理由反对别人的说法,解释别人的质疑,坚持自己的信念,又不允许别人坚持信念。
他们还制造诸如被动吸烟害处更大的说法,来加强反吸烟的宣传力度和强度,提倡在许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来给吸烟者设置障碍,增加麻烦。
古代有所谓“三人成虎”之说。说的是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老虎,很多人就会信以为真。实际上城里并没有老虎,只是有三个人说了,就使人不得不信。(故事见《邓析子》)
《新序?杂事》中记载:
曾参居郑国时,有一个与他同姓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就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她开始不信,照常织布。有三个人都来跟她说这件事,她不能不信,就放下手中活,越墙逃走了。曾母虽然很相信曾参,但经不起那么多人说同样的话,也不免产生了疑惑。
现在许多所谓科学的问题,还没有可靠的结论,就有那么一些人拼命宣传,其他人跟着大喊,唯恐落后。把不完善的说法、片面的结论,当作绝对真理不断重复,使全社会陷入误区。
一种说法重复三遍就成了真理,而“吸烟有害健康”的说法,何止重复三亿遍,怎么能不成为“绝对真理”?!我们如果冷静下来,进行深入的辩证的思考,可能还会发现这种说法的某些漏洞。
我想就推敲两个问题:
一是有毒论,二是有害论。
反对吸烟的人说,香烟点燃时能放出大约6800种化学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约有3800种。这数字是相当可怕的!
但是还有约3000种是无害的。这些无害的物质是不是有益的呢?如果是这样,那么,两相比较只差800种。即使按这种说法,就已经不那么可怕了。有害的物质,都是害什么?无害而有益,都是益什么?这恐怕是一笔糊涂账!
另外,反对吸烟者还说:
“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要高十倍,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要高三十倍。”
这就意味着,不吸烟者在其他疾病方面的死亡率,要比吸烟者高出许多倍。
举例来说,假如一个单位有一万职工,其中两千人吸烟。每十年,死亡1200人,其中吸烟者240人,不吸烟者960人;死于冠心病的110人,吸烟者100人,不吸烟者10人;死于心肌梗死的93人,吸烟者90人,不吸烟者3人。
统计结果:吸烟者死亡240人中,两项合计190人,其他死亡只有50人。不吸烟者死亡960人,前两项合计死亡只有13人,其他死亡947人。
很显然,在其他疾病死亡中,不吸烟比吸烟要高出约十九倍。如果从年龄方面进行统计,吸烟者平均年龄肯定比不吸烟者高出一段,因为有的死亡在进入烟龄之前。
因此,只有统计数字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统计资料很重要,但只能供参考供分析,不能直接证明什么因果关系。不同的统计方法,会得出很不相同,甚至相反的结论。
以上所谓几千种有害物质和危险性几十倍,都是很吓人的。有那么可怕吗?我认为,怕烟比吸烟,对健康的害处更大!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讲到阴阳家时说: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这里讲的四时就是四季,二十四节气,都是一年气候变化的问题。这本来是科学的问题,就是历法与气候的关系的问题。
但是,汉代科学家——阴阳家认为时间与吉凶有关系,于是详细规定了哪一天哪一时是吉,做事顺利;哪一天哪一时是凶,做事失败。说是如果按他们说的去做就顺利,违背了他们的说法,就会遭祸。
他们有各种说法,并且互相矛盾。历法本来是科学的,加上吉凶说法,就变成了“使人拘而多畏”的东西,即迷信的内容。司马迁认为“未必然也”,不一定都会像他们说的那样,从而否定了迷信的观点。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