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天赋人权(1/2)
牛娃见气氛有些尴尬,急忙插话,“各位爷,饭已经做好了。咱们边吃边聊”
两个妇人端给孙一两个大海碗,一个盛了切成几段的炖鱼,一个满满地尖尖地堆了一碗炖肉。
黄河鲤鱼在现代是颇有些名望的,孙一很想尝尝这明代没有工业和化学污染的黄河鲤鱼。可这兔子肉,孙一眼前浮现出剥皮兔子挣扎的情景。
日塌天寒暄:“爷,这黄河滩上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这鱼跟这个兔,都是昨夜里现抓的,早起当着爷的面杀的,保个新鲜。”
孙一顺势开个玩笑,“日天爷这是要我’鱼肉百姓’啊。”
贾道士连忙知趣地附和,“哈哈…哈哈……”
“这黄河大鲤鱼真好!越看越喜欢!”孙一故意大声说道,让众人都觉得特有面子,“不过,不瞒日天爷,这兔子肉我怕是吃不了。大家伙的情我领了,可我看着这肉,心里就想起这兔子被剥了皮的样子。”
“爷仁义!”日塌天奉承一句。“爷不要怪一条龙和马三爷狠心,他们在黄河上跑筏子,浑个剥皮是吃饭的手艺。”
一条龙和马三老汉冲孙一抱拳,“爷仁义!”
“奶娃,”孙一指指四周十来个死死盯着宴席咽口水的孩子们说道,“你一会把这碗兔子肉再回到锅里,多加水熬汤,分给孩子们吃了。”
“是。”奶娃答应着。
两个妇人,抬着一口锅上来,里面是熬的黏黏糊糊的杂合粥。
一个妇人走到孙一面前,满满地盛了一碗,却狠狠地瞪了孙一一眼,正是“糜子”大姐。
孙一听到身后发出咕咕的肚子叫,知道是奶娃,才发现并没有奶娃的碗筷。
明朝,妇女是不上席的。孙一把奶娃叫到了“宴席”,主人却没有备奶娃的碗筷,反倒是苦了奶娃了。
“大姐,大姐,糜子大姐!”孙一叫。
糜子大姐回过身,“你叫我?”
孙一忙道,“大姐,麻烦你再给我盛一碗。”
大姐又取了一碗,盛给孙一,“你叫我糜子大姐?”
孙一不好意思,“哈……哦……一时口误,口误。”
“口误,我打你个荞麦皮!”妇人说罢扬起手,举起手中黏糊糊的勺子虚晃一下。
“饶命,饶命。”孙一连忙假装讨饶。没必要和妇人一般见识,给她个台阶下吧。一边说着一边夹了一大块鱼肉到新盛的粥里递给了身后的奶娃。
这妇人看了一愣,没再说什么。
奶娃眼里湿乎乎的。
日塌天看不过了出言责备,“他嫂,你这是弄啥?”
糜子大姐一点没有尊重客人的意识,在古代,一个人要是五谷不分,那不是懒汉就是浪荡哥。
糜子大姐大声说,“这位爷,大清早跑到我灶上胡搅蛮缠。问我谷子去了皮叫小米,糜子去了皮叫黄米,荞麦去了皮叫啥?番麦去了皮叫啥?你说气人不气人!爷,我问你,你家里把麦子去了皮叫啥?”糜子大姐高声问孙一。
“麦子去了皮……这荞麦我知道有荞麦皮,麦子有皮吗?”孙一问。
众人哈哈大笑。
连身后的奶娃也忍不住。
孙一一脸茫然。
“哎呀,饿的神仙爷呀,你真是不食人间烟火。”闷蛋笑够了,说,“麦子皮就是麸子!”
孙一的程序员精神开始发作,不懂就搞明白,“那麦子去了麸子,叫什么?”
闷蛋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麦子去了皮就是白面,莫去皮就是黑面嘛。”
孙一也笑了。“麦子去了皮,原来就成了面!怪不得大姐说荞麦去了皮,就是荞麦面。”
众人更是狂笑,奶娃差点把粥碗都端不住了。
日塌天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爷。咱这儿没种荞麦,要不然拿来给爷看看就明白了。荞麦叫麦其实不是麦,荞麦有荞麦皮,荞麦去了皮还叫荞麦,荞麦还得磨才能叫荞麦面,不象麦子去了皮就成面了。”
孙一问,“我听糜子大姐说三伏还能种荞麦。是什么意思?”
闷蛋回答,“爷,荞麦长的快,人说荞麦出土就开花,七十五天就归家。就是夏天、秋天种都来得及。“
孙一再问:“你们为什么不种荞麦呢?”
闷蛋答:“荞麦喜湿,咱陕北塬上缺水,种不出来。”
孙一又问:“这黄河边上也缺水吗?”
一句问话出口,没人笑了。
闷蛋一拳打到自己的脑袋。“爷问的好!饿种了一辈子地,还不如没种过地的爷明白。心里光想着陕北种不成荞麦,可这河滩地种荞麦刚刚好!”
牛娃一哆嗦,“咱还能种一茬粮?”
日塌天扑通跪了,“爷,你是救命的菩萨!爷一句话,救了百十口子人命!”
孙一心下得意,故意轻描淡写地说,“我不会种地,随口说的,能不能种你们才是行家。”
闷蛋激动不己,“肯定能种!荞麦拿来开荒最好不过!撒在地里就不用人管,要是当年不收的话第二年还能自己长成野荞麦。”
孙一随口说道,“那就好,那就好,荞麦一亩地能打多少?”
闷蛋回答:“一亩地怎么也有个五六十斤,半石吧。”
明朝的一石是120斤,所以闷蛋口中的半石就是60斤。
孙一吃了一惊,怀疑自己听错了。后世粮食动辄就亩产千斤,糜子大姐说糜子亩产不到一百斤时他就不信,现在荞麦的产量才五六十斤!
“闷蛋你确定五六十斤?”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