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话:元寇袭日 2(1/2)
元军舰队因为供应和人员的问题而延迟了起航,高丽军先行出发,在对马岛惨遭失败而返回。同年的夏天,元军联合朝鲜的军队夺取了壹岐岛,向九州岛进发,并在不同的地点登陆。
在经历一些独立的小战斗后,元军被赶回了船上,此时一场持续两天的台风袭击了元军舰队,并摧毁了大部分的船只。
八月一日,元军再次遭到台风的袭击,风暴持续了四天,军舰大部分沉没,范文虎落水被张禧救起;范文虎于是擅自决定班师。平户岛尚有被救起的士兵四千多人无船可乘,张禧将船上的七十五匹战马弃于岛上,载四千士兵回国。
被遗弃在日本九龙山的海滩上的元军尚有三万多人,日本发动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这些元军大部分战死,其余数万人的士兵被俘。
总计元朝第二次攻打日本的军队,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生还。有三名士兵拼凑着小船回到中国;透过这三名士兵,忽必烈知道真相后大怒,将范文虎革职。
一般认为台风是造成元军失败的最大原因,元军舰队之所以被台风摧毁,是因为使用了错误的船型。元朝舰队所使用的是在运河航行的平底船,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
蒙古人认为,日本到处是黄金和美食,引起忽必烈的贪欲。两次出师的失利,并未使忽必烈放弃征服日本的计划,忽必烈下令重建攻日大军,建造船只,搜集粮草,准备第三次征日。
此举引起了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迫使暂缓造船事宜;同时元帝国在南方对越南陈朝发动的进攻受挫,造成国力匮乏,三度攻日之议因而作罢。直到忽必烈逝世,都未能再攻打日本。
十三世纪蒙古横扫全世界,在东亚,蒙古灭金、西夏、中国宋朝、韩国、大里等国家;在中亚,蒙古灭了花剌子模、西辽;在西亚,蒙古灭阿拔斯哈里发王朝。在东欧,蒙古灭俄罗斯、基辅公国;在中欧,蒙古打败条顿骑士团、波兰、匈牙利王国。
蒙古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只留下法兰西、英格兰、教皇等国瑟瑟发抖,但是只有一个国家,蒙古就是拿它没折,问题出在哪里呢?那个国家就是日本。
忽必烈刚并吞了中国,在东亚树立起霸权,面对不论人口或土地面积皆小的日本,蒙古是不会将它放在眼里的。不过由于日本是一个海岛国家,蒙古想要打败它,必须搭船渡海而去。问题来了,因为蒙古不靠海,所以不曾搭船,也因此不会造船。
蒙古不会造船,那船是由谁造的?就是由被征服、奴役的中国人所完成的。因为当时宋朝的工艺进步,加上发达的商业行为的需要,所以造船的技术进步。蒙古透过中国人的手,建造了史上最庞大的海军舰队,十四万名士兵,四千四百艘船。
蒙古陆战靠着蒙古骑兵横扫敌人,海战行吗?极为庞大的蒙古军队从朝鲜半岛南端登船出发,向日本前进。蒙古军在日本九州岛岛北部的壹歧岛登陆后,用投石机发射大量含有炸药的铁炮、并发射大量的弓箭。
而日本则以强大的武士出名,日本武士终身恪守武士道精神,并以此作为修练的准则,日本武士擅长使用武士刀,挥剑快、猛、准,故近身肉搏战占有优势,但是面对蒙古军军事武器上的威力,一时之间也难以招架。
不过蒙古军渡海而来,必须在日本沿海地区的陆地上建立滩头堡,如此一来才能有继续施展的空间。蒙古军与日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互有胜负,但对于远到而来的蒙古远征军而言,时间继续下去较为不利,所以蒙古军决定撤退。撤退到哪里呢?当然只有船上,因为还没有占领日本任何一块领土,因此没有办法建立陆上的基地。
在陆战上,蒙军的撤退几乎带有策略性、战略性的意义,也就是以退为进,以佯退来吸引敌人的进攻,让敌军掉入蒙古军设下的陷阱。但是这次蒙军的撤退却带有被迫的性质,再加上蒙古军对海战的不熟悉,撤退到船上的蒙古军,想必此时一定非常不安。但令蒙古万万没想到的是,接下来迎接蒙古军的,不是日军,而是西太平洋最可怕的风暴。
没错,就是台风。夏秋之际,也就是每年的七月到十月,是太平洋台风盛行的时候。日本和台湾、菲律宾一样,常受到台风的侵袭,台风引发的巨浪,浪高往往可达二十公尺以上。
日本自古以来,想必已见识过大大小小的台风,就算当时没有现代气象科技的帮忙,所以还不清楚台风的走向与风力,不过藉由口语与文字的记载、流传,对于台风肯定有所了解。但是深处于内陆的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却是打从娘胎起就没有见识过台风。
这是史上最严重的海难,不幸的七万名蒙古大军,就在狂风暴雨的台风夜里,随着四千四百艘船一齐葬身海底。一艘都不剩?几乎是如此,不过蒙古军的领导将军,忻都却能逃回蒙古。
这代表的意思是,这位总指挥的船没有沉,所以他才能逃回蒙古,告诉忽必烈这项不幸的消息。指挥官的船想必会造的比较坚固,才能保障他的安全,所以纵使在狂风大浪之下,他的性命尚能保住。
不过其他的船都沉了,忻都的船却没有沉,这代表台风的威力虽然够惊人,但是造成几乎所有的船只都沉没的因素,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一定还有人为因素。否则为何独忻都的船能够抵御台风,其他四千多艘船却没有一艘幸免于难?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