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话:耶律楚材 1(2/2)
耶律楚材听到这个消息,立即驰马进宫禀奏:“将士征斗了数十年,所想到得到的就是土地与人民?光得到土地没有人民,有什么用处?”
窝阔台同意了他的建议,当时汴梁城共有一百四十七万人,正是由于耶律楚材的建议才得以保全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口,在早期的征伐战争中,许多被征服地的百姓变成了蒙古贵族的驱口,沦为奴隶。耶律楚材力图改变这种状况,提出括户口,皆籍为编民。
禁止以权谋私西域各国实行的是一种由商人包税的扑买制度,后来一些西域和汉族商人要求把这种制度搬到中原,耶律楚材坚决反对。从表面看,用耶律楚材征收赋税的办法,一年才能征收五十多万两银子,加上其他收入,数目也不太大。而那些商人提出包税,一下子就上交国家一百四十万两白银,确实有一定yu惑力。但耶律楚材深知,商人拿出一百四十万两,就会向百姓加倍地征收赋税,会大大加重百姓的负担,因此他不同意采取这种办法。
当时蒙古贵族不仅抢掠奴隶、财富,还勾结回回商人经商谋利,往往借贷官钱作为本钱,实质上是挪用公款,借公物以肥私,既危害国家利益,又危害百姓。耶律楚材建议要求禁止官吏以公款官物经商取利。
主张尊孔重教,当汴梁即将被攻破时,耶律楚材就建议窝阔台遣人入城,求得孔子的后代,寻得第五十一代孙孔元措,奉袭封衍圣公,藉以争取大批儒生。蒙古汗廷正式建立了国子学,以冯志常为国子总教,命侍臣子弟十八人入学。各地的庙学也逐步恢复,并得到了耶律楚材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尊孔兴学的同时,耶律楚材还注意搜集整理儒家经典。
当成吉思汗的军队攻下西夏灵武时,诸将在争取美女玉帛,只有耶律楚材独自一个人收集书籍及大黄药材。因为他认为儒家典籍可以使人了解圣人之道,而大黄药材却可以治病救命,它们比美女玉帛更重要。
蒙元时期是一个民族纷争的时期,蒙古族的兴起使中原文化又一次与异族文化发生了碰撞。蒙古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它的文化是落后的,它的金戈铁马征服世界之后,原本有的落后的制度文化能够使一个地跨欧亚、包括各种各样文化的庞大帝国能正常运行吗?
在逐步的扩张与统治中,蒙古统治者明白只有适应各个不同统治区域的风俗与文化才能巩固统治,所以在这个庞大帝国的内部,有很多的汗国,有多种统治方式。
对于中原文化来说,情况略有不同,蒙古统治者很重视中原地区,这块土地可以供应他所需要而他本身又制造不出来的东西,并且由于长期的交往,中原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蒙古把统治的重心放在中原而不是其他汗国,但这不意味着蒙古人会主动并且全面的接收汉文化。
首先是因为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了,汉族是个典型的农耕民族,而蒙古是个典型的游牧民族,在民族差异上有着不可调和的部分,如果他们要自觉接受外族文化的话,一般是会选择与他们自身有很多相通处的文化因素,比如推崇喇嘛教、大量吸收色目人的文化。
蒙古族又是以一个征服者的身份临尊中原的,他深深的以自己的文化为荣,这是一种胜利者的心态,蒙古人带着这种优越感实行了民族等级制度,在这个等级中,汉人和南人处于最后,如果他要推崇儒家文化的话,那么南人和汉人的地位就不可避免地要提高,面对这个矛盾蒙古人采取了形式上的运用,也就是说在蒙古贵族有意识的采用汉制的时候他们是把它当作权宜之计。
但是历史有它的必然性,在文化上蒙古人又不可避免地要被先进的中原文化所征服,这就使得蒙古人在历史进程中渐渐有了汉化的倾向与发展。所谓的汉化不是汉族把其他民族完全同化,这个汉化是一个异族吸收汉族文化的过程,是个量变的过程,程度有深有浅。
与辽金夏相比蒙古族的汉化程度显然并不深,并且蒙古族的汉化道路实在是曲折而又艰难的,特别是在蒙元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一个人物对蒙古族的汉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之所以能推动当时的汉化是因为他是个汉化的辽贵族,并且他在窝阔台时期主持了蒙古国对中原地区的行政事务,借助蒙古军国主义政aa府的力量从文化和政治上推动了汉化。耶律楚材的改革在当时并没有取得完全的成效,但他对后来忽必烈及其后代的具有汉化性质的政策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