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话:耶律楚材 2(1/2)
辽金在与宋朝的战战和和中先后被中原文化同化,蒙古人征服他们后起用了它的贵族官僚,这些官僚是最先让蒙古贵族接触汉文化的先驱,其中耶律楚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的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耶律突欲是契丹皇族中最早接受汉文化的人之一,他治理东丹,一律采用汉法。他对中原文化十分的推崇,有深厚的汉学底子,契丹贵族内部动乱时他逃到中原度过了他的后半生。他的后代有一段时间是在中原生活的,后来才辗转回到辽国并成为金朝的贵族。
汉学的影响一直在这个家族延续下去,自耶律楚材的祖父起他们家世代为金朝的达官贵族,常居住在燕京。当时燕京是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深厚的汉文化的基础,这使得耶律氏世代受到汉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读书知礼的家风。耶律楚材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理想是按照儒家的学说来治理天下。
耶律楚材还曾师从曹洞宗宗师行秀,受到佛法的影响,他的一生在思想上一切以佛祖为归依,在行动上又遵循儒家的济世安民之道。这使得他的思想另有一番特色,他虽崇尚汉文化,却没有汉族士大夫的狭隘的民族情绪和偏见。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华夷之分和华夷之防,他的理想是华夷一统,共享太平。
耶律楚材为了保持汉文化并使蒙古上层接受汉文化,他利用蒙古贵族的实用主义思想,名为因俗而治之,主要从保护和任用儒才、传播儒家礼教的方面入手。
蒙古征服了中原地区之后出现了一个问题,该如何治理这个文化先进的地区呢?耶律楚材上奏说:“虽然可以马上得天下,却不可以马上治天下。”
他深知要统治中原非用中原的制度不可,而熟知汉法统治之道的是汉儒士。于是他在得势之时大力保护汉儒士并引荐他们进入仕途,耶律楚材在中原辖区设十路,每路都任命正副课税使,皆由儒士担任。
在蒙古灭金和征伐南宋时,许多名士如元好问、赵复、窦默、王盘等人都被保护并起用,这对于北方学风的兴盛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金朝的灭亡,统治地域的扩大,国家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治国。
耶律楚材上奏说:“制造器具的人必须用良工,国家守成的人必须用儒臣。”窝阔台听从了他的意见。
他选拔了许多人才,如杨奂、张文谦、赵良弼、董文用等人,他们后来都是忽必烈时代的名臣,为了完成蒙古国的汉化耶律楚材做出了巨大贡献。考试使得大批儒士得到身份的提高和课役上的优待,在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各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蒙古是个游牧民族,处于奴隶社会,各项制度和社会组织形式都是以部落酋长制为基础。这种种制度对于统治先进的汉民族地区来说无疑是极为落后的,也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要求。耶律楚材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各个方面开始了改革。
蒙古国的宗王和大臣们在曲绿连河曲雕阿兰地方举行了库里台大会,在大会上为了继承问题讨论了四十天,直到第四十一天,才得出了结果,由窝阔台即位。
在窝阔台即位时,耶律楚材依照中原王朝的传统,制定了册立仪礼,这种仪礼要求皇族尊长都要就班列拜大汗,这与蒙古传统的习俗是不大相合。
蒙古国以前并没有什么正式的君臣之礼,库里台大会实际上是部落联盟的议事会议。大汗相当于部落联盟的首领,虽然拥有至高的军事权力,但在礼仪上与各部落酋长仍然以兄弟相称,不存在严格的君臣上下之分。拜汗礼的实施是对中原礼制的继承,它表现了大汗至高无上的地位和不可超越的权力,这种制度即使是在元朝灭亡蒙古人退回草原后,也仍然保存着。
耶律楚材进行了行政改革的一个最大目标就是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耶律楚材被任命为中书令,受命全权筹设中书省,蒙古帝国开始有了中央的行政机构。中书省虽然只是秘书处一类的班子,但因它关系到发放文书、处理文件等重要事务,实际上权力还是很大的。
在蒙古兴起、征伐金国的过程中,有一大批金国官将和地主武装的首领归附了蒙古,主要是汉人,也有契丹人和女真人。他们逐渐成为蒙古新的权贵,形成了**一方的地方势力。蒙古国时期还实行分封制,统治者把北方的一些州县分封给诸王、功臣、驸马作为投下,这些权贵的官职和地盘是世袭的。
在他的辖区内,他们集军、民、财权于一身,既是军事长官,又是行政长官,他们可以自辟衙属,任命属官,自定赋税,进行征收,这很类似于唐代的藩镇。虽然他们的献纳和军队是蒙古国财政和军事的主要来源,但是他们独霸一方的状态从根本上说是不利于蒙古国的统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