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话:宦官乱政(2/2)
李训等人去了很久,回来报告说:“那些甘露好像不是真的,不宜对外宣布。”
文宗此时回头命令大宦官仇士良、鱼志弘再去查看,二人遵命前往。到这里,没有出现任何意外,但当仇士良等走在途中,他们却发现了问题。带路的韩约紧张得满头大汗,随着一阵微风吹来,藏在帷幕后的甲兵忽隐忽现,这使得仇士良等人立刻意识到对自己不妙,迅速返回大殿,并将文宗抬进宣政门,将大门紧紧关闭。
之后仇士良命令五百禁军上殿讨贼,见人就杀,文武大臣六百多人,死于阉宦刀下。接着宦官又派遣骑兵全城搜捕逃亡之人,使得长安城血流成河,参与诛杀宦官计划的许多大臣都被满门抄斩,受牵连而死的人有一千多人,这就是所谓的甘露之变。
在宦官与官僚士大夫的斗争中,士大夫们不畏艰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们的力量与宦官的实力相比,相差甚远,因此他们力图打击阉宦、恢复皇权的努力都归于失败。更严重的是,这种斗争极大的消耗了内部的力量,国家正常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地方割据势力更加有恃无恐,唐政府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文宗死后,唐武宗继位,改元会昌,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唐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李德裕在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削弱了。对于宦官也有诸多不满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采取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而是吸取唐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阳为尊崇,实则逐渐冷淡的手段。
宦官仇士良见武宗日益亲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权势,便散布流言蜚语,称宰相与度支商定,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想要以此激怒禁军闹事。李德裕闻讯后立即向唐武宗面奏此事,唐武宗很愤慨,唐武宗拿出了君主的作为,遣中使到神策左、右军去宣布御旨:“此事纯属谣传,一切都是朕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尔等不得信口雌黄。”将士们被震慑住了。
仇士良的阴谋被揭穿以后,只好惶恐地向唐武宗谢罪。在仇士良的阴谋被挫败后,唐武宗没有乘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观军容使,以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夺了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病提出了辞职。唐武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辞呈,将他改任为内侍监。
内侍监没做多久,基于大势已去,无东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辞职。唐武宗对外击溃回鹘乌介可汗及其部众,对内平定泽潞镇叛乱,在位时期藩镇降服。唐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唐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又称为会昌灭佛。
唐武宗是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在位的二十六年中,他最重要的政治业绩之一就是打击佛教寺院。他下令,除长安、洛阳等保留规定的少数佛寺外,其余的寺院一律拆毁。
此举计毁了大中型寺院四千六百所,小庙宇四万所;二十六万多僧尼被迫还俗,寺院的所附奴婢十五万人被解放,数千万顷教田被没收,此后佛教势力受到惨重的打击。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纳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宇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与存在着矛盾,因此唐武宗决定灭佛,以解决财政困难。
在唐代,自太宗、武则天、睿宗以至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几乎每朝都有反佛的人士,有时意见十分激进,韩愈甚至提出了灭其人,庐其居,火其书的主张,但灭佛的事并没有发生。
李忱是唐宪宗的第四子,把帝位让给了他的侄子文宗。文宗死后,武宗疑虑有他谋,乃密令中常侍四人擒宣宗于永苍,幽禁数日。在宦官仇公武的协助下,李忱逃出了宫门,隐身于佛门。
为了查杀李忱,武宗做出灭佛的决定,而李忱即位后,马上大兴佛教,其原因可能也在于此,佛门曾在他危难之际收藏了他,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b~~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