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话:宦官乱政(1/2)
唐文宗与李训和郑注等人发动了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只有借藩镇的兵力对抗宦官的权力,埋下晚唐时藩镇和宦官直接冲突的种子。
宦官是皇宫中专门负责皇帝和后宫的衣食起居、皇宫宿卫的侍从人员,由于他们工作性质的卑贱和身体的残缺,历来为人们所不齿。唐代的宦官,从唐玄宗晚年开始,一步步走到了前台,成为左右政局的重要角色,到唐末更开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唐末宰相崔胤曾经说过一段话,反映了唐代宦官专权的情况。他说:“建国之初,社会安定,四海升平,没有出现宦官掌政权、军权的情况。唐玄宗天宝年间以来,宦官势力越来越猖獗,到了德宗贞元末年,宦官开始统领神策军。从此宦官参掌机密,削夺百官权利,勾结藩镇,图谋不轨,卖官鬻爵,干尽不法之事,成为国家的一大祸患。”可见唐朝后期宦官专权之盛,权力之大,危害之广了。
唐代的宦官权势是从唐玄宗时期开始增长的,唐初太宗规定,宦官的官阶最高为四品官﹔宦官不得参与政事,只负责守卫、清扫、后宫饮食等事。到了玄宗时,宦官开始统兵,并允许担任三品以上的官职。如杨思功拜大将军,高力士以恩宠也拜大将军,都是一品的官,此外玄宗还任命宦官充任监军使,对出征的军队进行管理,但此时尚未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宦官势力真正的猖獗是在安史之乱以后,肃宗、代宗朝的李辅国,由于拥立有功,被皇帝赋予很大的权力,手握禁军,代宗时还被尊为尚父,又加司空、中书令,朝中一切大事都要与他商量,他曾经狂妄地对代宗讲:“皇上只管在殿中安坐,外面的事都交给老奴我处置。”
虽然后来李辅国被代宗处死,但另一名宦官程元振又因杀李辅国有功,被皇帝重用,依然大权在握。到了德宗时,宦官掌管宿卫皇帝的中央禁军成为制度。宪宗朝,正式设立枢密使,由宦官充任,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中书、门下的权力都被宦官侵夺。后来的皇帝又不断增加宦官的权力,致使宦官专权成为唐朝后期黑暗统治的代名词。
唐朝后期,宦官操纵国政,专擅机要,进退朝臣,甚至连皇帝都要由他们废立。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穆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昭宗都由宦官拥立,立君、弒君、废君,如同儿戏,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唐末。宦官势力如此的猖獗,引起了皇帝与大臣的不满。
他们与宦官之间出现了南衙北司之争,以宰相为首的机构称为南衙,由宦官操纵的各种机构称为北司,后期更爆发了较大规模的反宦官的斗争,其中以二王八司马事件与甘露之变最具有代表性。
二王八司马事件指的是唐顺宗时期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伾、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都被贬为州司马,因而被称为八司马。
二王八司马的改革发生在顺宗年间,由于顺宗的年号为永贞,所以这场改革又被称为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得到了顺宗的支持,顺宗初即位,就任命改革派人物韦执谊出任宰相,改革派人物分掌要害部门,控制朝廷的财政和部分军事权力,并想要夺取宦官的兵权。
改革派还颁布一系列的政令,严明赏罚、停止苛政,罢免贪官,提拔贤良。改革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当时社会的反应是人情大悦、市里欢呼。但是这一次改革的打击面过大,触动的利益过广,所以遭到许多元老重臣、地方节度使的反对,更遭到宦官集团的抵制。
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联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反对王叔文的改革集团,而且他们计高一招,逼迫改革派的后盾顺宗让位于太子李纯,太子即位,就是唐宪宗。而宪宗并不支持改革派,所以改革派很快失势,王叔文、王伾等人遭到贬逐与杀害,这场以打击宦官势力为目标的改革宣告失败。
永贞年间的反宦官斗争失败后,许多大臣,包括皇帝,都在总结经验。有一部分人认为,对宦官不能采取和平夺权方式,要用武力来消灭宦官,进而消除阉党势力,由此便引发了文宗时期的另一场反对宦官的斗争—甘露之变。
唐文宗是宦官拥立的皇帝,所以自登基以来,就处于宦官的控制之下,军国大政均掌握在宦官的手中,做傀儡的文宗想恢复自己的权威,就想办法用武力除掉身边的宦官。为此他重用由宦官推荐的李训、郑注两人,因为用他们两人执行翦除阉宦的计划,不易受到宦官的怀疑。
很快李训就被任命为宰相,郑注出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开始逐步实行预定的计划。文宗和文武百官来到紫宸殿议事,金吾将军韩约启奏说:“左金吾院石榴树上昨晚上有甘露降下来。”
夜降甘露被古人认为是一种吉祥的预兆,李训于是率领文武百官称贺,请文宗前去观看。文宗也装作非常高兴的样子,并派李训等人先去查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