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正义(1/2)
我的故事并不算阳光,且没有刻意避讳“血腥”、“暴力”等相关词汇的使用,同时还把我自己塑造成一个有违社会主义安定和谐的犯罪分子的形象。】所以,从开笔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一定会有人问我,
“胡老板,你写的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但事实上,这个问题我并不需要正面回答。在我年少时听得街头巷陌竞相传唱的那首《故事就是故事》里,就有答案——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至于“暴力”、“血腥”等负能量的传递,并非我所希望的。在任何有阳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影子。当你站在影子里的时候,就一定能找到阳光的方向。
这,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如果可以的话,我并不希望社会上有我这样的人存在。
这,也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2010年,是我特别忙碌的一年。大概是因为这一年刚好是我的本命年吧!
是年秋天,我接了一个单子,一个挺揪心的单子,一个价值十二万的揪心单子。
这单生意的匣子,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母亲,名叫杜虹,黑龙江省d市人。人长得很漂亮,但在见我的时候却显得很憔悴。一般情况下,我会极力控制自己和匣子过长时间的相处,基本上就是拿了钱和资料就走。但与杜虹见面的这次,是我为数不多几次破例当中的一次。我和她整整在那间小咖啡馆的角落里坐了一下午,并非因为她的样貌有多么的赏心悦目,而是因为她的遭遇。
十二年前,杜虹考进了南方的一所大学,虽然这所学校算不上什么好学校,但对于杜虹来说,却是一个一直让她向往生活开始的梦想之地。也就在那一年,杜虹谈了恋爱,是同学校的研究生帅哥。当时大一的她,几乎被身边所有女同学羡慕着,因为她既漂亮,又有帅哥疼。不过,这样的美好也仅仅是她噩梦的开始。
在交往半年之后,尚且还在大一的杜虹发现自己怀孕了。对于年仅十八岁的她来说,这样的事儿,无疑有点过早。而且,在那个年代,身为学生未婚先孕,是很容易受到流言蜚语的攻击的。面对这样的攻击,杜虹的男友却选择了退缩,直接选择和杜虹划清界限。伤心欲绝的杜虹在一天一夜的痛哭之后,不顾家人的反对,父母的劝阻,同学的挽留,毅然决然的选择退学,并在几个月之后,生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孩子——杜晓宇。
而后,她便辗转来到了远离家乡的黑龙江省d市生活,独自一人抚养孩子。她在洗衣店做过女工,在饭店做过服务员,在酒店做过前台,在超市做过收银员。总之,她可以触碰到的可以赚钱的正当行业,她都坚持做了。也用她微薄的收入,养活了自己和孩子。
08年,房地产事业在国内蓬勃发展。凭借出众的样貌,杜虹谋得了一份地产销售的职位,收入状况立时比之前好了很多。可相应的,她陪晓宇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于是,在两相难以平衡的情况下,悲剧终于再度发生在杜虹身上。2009年夏,由于要签一个比较重要的合同,杜虹没能及时赶到学校去接晓宇回家。等一个小时之后她赶到学校门口的时候,那里早就空无一人。杜虹以为晓宇一个人回家了,便沿着从学校回家的路,一路找了回去,结果是,家中空无一人。这下杜虹完全着急了,又园路返回,一路找一路问。终于在两个多小时之后,在路边一个烤地瓜的大爷那得知,晓宇在前面路口,上了一辆银灰色的小汽车,被带走了。
当时,杜虹几乎要瘫倒在路上,她已经意识到晓宇是被人拐走了。于是,杜虹赶紧跑到最近的警察局里面去报案。当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值班的民警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看杜虹急的满脸都是泪,却只露出分外麻木和不耐烦的表情,先是说人口走失不超过48小时不予立案,又说可能是孩子贪玩,一会儿就会自己回家了。
想想碰到这样的“人民”警察,也真是让人神魂颠倒。若是我,估计直接就一刀把这警察放倒了。可杜虹一个弱女子,又能怎么样呢?她只得哭着请求那个年轻的警察。大概是被杜虹的眼泪搅得不耐烦,便扔给杜虹一张《失踪人口登记表》,要杜虹填写。
杜虹哆嗦着身子,把那个表格填完,递回给年轻警察,小伙子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接过来之后说了一句,
“我们会尽快安排人手的,你耐心回去等消息……”
便低头自顾自的去看电脑,再也不多看杜虹一眼。
欲哭无泪的杜虹,只好走出警察局,继续自己一个人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寻找,逢人便问,逢人便问,逢人便问……
结果,却只能任由时间不停的流逝。
第二天凌晨四点多,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杜虹在一个小区后面的垃圾堆旁找到了杜晓宇,脸色苍白,下身全都是血。
之后,杜虹把晓宇送到了医院,经检查,晓宇下体严重撕裂,明显被人性侵过。
杜虹几度在无人的时候,哭到昏厥,可却于事无补。
晓宇住院期间,杜虹的生活是往返于医院和警察局之间,面对的是医院的各种检查,以及警察局的各种表格和询问。好在这一次,警局派来调查案件的警察还算相对负责,用尽量温柔的状态询问晓宇被人拐走之后的细节,让晓宇尽量描述一路上所记住的景象,被施暴地的环境,以及犯案人的体貌特征等等。不过,由于孩子心理受创严重,只能描绘出几个片段性的画面,而对犯案人的样貌,却是全然记不得了。
于是,案件再一次进入了要杜虹“等消息……”的阶段。而这一等,就是三个月杳无音讯。
三个月后,面对警察局一次次的“等消息”,杜虹再也坐不住了。她辞掉工作,开始凭借晓宇描述的那几个场景,开始满市寻找那个对晓宇施暴的恶魔。结果是,两个月后,杜虹真的在偶然之间,找到了晓宇被施暴的地点——一处老旧小区的独居单元房。并确定了那间房子的主人,就是对晓宇施暴的人。
这人叫金锋,三十岁,独居,无业,为人沉默寡言,少和人有接触。五年前因猥亵儿童,被判了三年,出狱后一直没有什么过格的举动,基本上是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概括来说,他就是个沉默的恋童癖。
杜虹的发现,让她有点欣喜若狂,第一时间就打电话报警了,可是负责晓宇性侵案的警官给的答复依然是——
“等消息”。
按照他的说法是,晓宇所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目前证据尚不充分,他们不能冒然抓人。但很快就会做出周详的计划,杜虹要多忍耐,等消息。
想想,很合理的解释,却不合情。想想,一个弱女子凭借自己的力量都能找到在几个月内找到线索,对于相对专业的警察来说,怎么就仍旧是“信息有限”、“不周详”了呢?想想如果有犯案嫌疑人出现的时候,难道警察不应该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的么?即便目标错了,是不是也应该有所举动呢?
我并不是说中国警察都是酒囊饭袋,相反我特别愿意相信中国警察都是好样的,至少我们在各类新闻报道中看到的那些警察,都在极尽自己所能破获各种重大案件。我只能比较悲观的认为,杜虹遇人不淑,最初晓宇失踪,她去报警时接收的年轻警官不淑,如今负责案件的警官,也同样不淑。或者说,从十八岁开始,她就遇人不淑。
难听点说,杜虹就是点儿背。
一直点背的杜虹,终于有点出离了愤怒,于是,她取出了全部积蓄,几经打听,找到了我。
我在听她讲述的时候,心里边也是一阵阵的翻涌,在拿起她给我的十万块软妹币的时候,我真的特别想多一句嘴问她说,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帮警察也做了?”
但我不能说,更不能这样做。因为,他们并没有错,只是少了一分人心,多了一分麻木而已。即便这算得上是错误,那也罪不至死。
14年,电影《亲爱的》上映,引起社会热议,之后不少网民倡议,人贩子执行死刑。对此,中国的专家教授,各种言论也开始甚嚣尘上。我却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卵用。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行动,而并非专家的马后炮。
1981年,6岁的美国男孩亚当.沃尔什在和妈妈逛佛罗里达州西尔斯百货商店时走失,被连环杀手诱拐并杀害。3年后,美国沃尔玛超市率先实施“亚当警报”——如遇儿童走失,按下呼救器上的紧急报警按钮,此按钮与广场的控制中心直接连通。一旦确认儿童走失,商场将立即启动10分钟防儿童走失系统,关闭所有出口进行地毯式搜寻。如果仍未找到,警方将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除“亚当警报”之外,在美国,“安珀警报”系统也在为儿童走失提供保护。1996年美国德州阿灵顿(arlington)一名9岁女童安珀·海格曼被绑架并杀害,同年,“安珀警报”系统正式产生。一旦确认发生儿童绑架案,美国紧急警报系统(eas)将通过商业广播电台、卫星电台、电视台,以及有线电视向全国发布,并同时利用电子邮件、电子交通状况标志,以及无线装置的短信发布。人们收到短信时会伴以类似警报的蜂鸣声,更容易引起所有人的关注。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统计数据,“安珀警报”至今至少拯救了240名失踪儿童。
除了“亚当警报”和“安珀警报”,“牛奶盒寻人活动”也是美国为寻找失踪儿童发起的创新方法。1979年5月25日,6岁的艾坦第一次独自出门不久后失踪。随之,媒体的大量报道牵动了整个国家的神经,摄影师父亲给艾坦拍的那张咧嘴开心笑的照片,登上了覆盖全城的寻人海报,印在了牛奶盒的侧面进入千家万户,甚至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的广告牌。
1983年,里根总统宣布艾坦失踪的5月25日为“国家失踪儿童日”,美国社会开始真正重视失踪儿童问题,并开启了为期近10年的“牛奶盒寻人活动”。3个儿童的不幸遭遇永远改变了美国,直接影响了接下来一系列法律出台与制度更新,挽救了无数美国儿童。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