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李言的智慧(2/2)
第三个就是李渊和李建成李元吉的遗留下来,但又没有参与为乱的那些将领,还有一些李氏皇族和自己不亲近的,一些关陇大族没有站队的,这些人多半都有爵无位,有名无实,算是被自己架空了,但这些人的群体数量却是最庞大的,几乎无所不在。
太子是在委婉的提醒自己,不能过于倚重玄武门九将,他们混身是铁,再能干,又能打几颗钉,分派出去,一个镇守一个大州,现在人都凑不齐。过于亲近他们,实际上是在人为制造远近亲疏,变相的将后面两派的人往外推。毕竟,自己是天下人的皇帝,不仅仅只是那九将的皇帝,要笼络团结绝大部份力量,才能驾驭好朝庭。
没想到自己刚刚才想到的问题,太子旁观者清,却看得明明白白,真是不易啊!
这一点儿,就连房玄龄都没有提醒过自己,可见太子之才,还是被自己低估了。
三国时有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如今我李世民也有不输孙仲谋的麒麟儿。
李世民此刻心中欢喜的仿佛要炸开了,嫡长子有如此才能,必然能克继大统,自己这孤身奋战的父亲,总算是看到了一些希望,老天总算不负我李世民。
李世民现在心里发自灵魂的舒了一口气,自从玄武门靠着铁血上位之后,世人都只看到自己君临天下的荣耀,可天知道自己怕别人有样学样,整天心里也是担惊受怕的,谁也不敢信任。
生怕自己万一出点儿意外,自己的儿子们掌握不了局面,一旦失去了皇权,自己这一支脉必然被天下唾弃,就算李世皇族也饶不了自己,所有妻子儿女只要是自己的血脉,全都会被赶尽杀绝,以为大逆不道者戒。
如今看到自己的儿子慢慢长成,还有着超乎自己期望的智慧和眼界,再加以培养,以后必定不会输于自己。若是有了两代人的接力,天下就会安定下来,不复前隋的覆辙。
这是李世民在玄武门后,第一天有了一种,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的感觉。
看着拱手低着头站在御案前恭恭敬敬的少年太子,李世民压抑着心中的激动和兴奋,深吸了几口气,慢慢将眼中的光彩敛去。
良久,李世民恢复了一个帝王的理智和威严,满意的点了点头,控制着语气,平心静气的说道:“嗯,你的意思朕明白了,你能看到这一层,朕心甚慰。”
“不过,也不能太过骄傲,朝庭任命一个行军大总管,要多方考虑,面面俱道,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伱这个年龄能有这个见识,想到这些,也是很难得的。”
“这件事情,朕会综合考量的!”
“永通渠虽然已经正常通船了,但一些收尾工程要做好,不能大意,夏季的暴雨更猛烈,趁着这个机会,你要在把关内道这三百里渠道全部检查一遍,该整修的整修,该加固的加固,别弄得下场雨又被冲垮了。”
“另外,边疆和京师的粮食转运差事,你要继续管理着,一旦战事开启,粮道是重中之重,若是前线断了粮,朕拿你是问。”
李世民绷着脸,本着好兵就要多练、好铁就要多打的心态,压制了一下李言的气焰,让他戒骄戒躁,再接再励,叮嘱了几句后,就将李言打发走了。
李言一脸的诚惶诚恐,出了承庆殿后,一边思索着刚刚的奏对,一边想着李世民的反应,最后脸色不变,眼中微微浮现出一股笑意,此事估计成了
翌日,太极殿朝会!
每月朔望二日是大朝会,在京所有大小官员都要参加,往往规模达几百人之众,说是议政,其实只是将朝中重要事项发布一下,各个部门涉及的都有,主要是整肃一下纪律,督促一下工作态度,展望一下美好未来。
这种朝会一般都是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主要体现了天子的威仪和加强百官对朝庭的拥护,并没有具体商讨议论的环节。
而平时的朝会才是议事的,只需要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及各部负责人、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等参加议论一下朝中重要事项,甚至无切身职责的官员们也可以请假缺席。
若是再重要的事情,就是李世民召集几个宰府重臣到承庆殿商议了。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