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章百九 志士仁人键盘侠(2/2)
可黄阶小修士,凭啥开辟自成体系的新道,还能直抵地阶天阶?
反正以楚狂生为例,他早就能筑基,却一直占着郡守之位积累底蕴,也只是希望自己日后有望修至玄阶上品,即元神期。
但毫不例外的是,总有人例外。
可此世修行,讲究知行合一。
唯有真正找准自身之道,定下道途,凝练道基,才能在筑基之后,不会后悔,不入歧途。
简单来说,蜕凡修行,就是不断调整自身法力性质,让体内法力,从某一源炁转化而来的法力,变为某一修士的专属法力。
在郡府公布内功存在之后,原本还在纳闷奕武者为啥突然变强的江湖武夫,登时猜测,突然变强的奕武者,肯定是修了内功。
至于具体是怎样的法力性质,有着怎样的蜕凡真身,不仅取决于术法神通,也受个人主观意愿跟自身道理影响,不一而足,因人而异。
或许前两境,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仙门传承齐全,修行还算顺畅。
在此世,世家多入仙门,且经营产业,占据市场,能与官府互相制衡。
但他只能吸取自己能践行的部分,却不能全数吸取。否则,道途将生隐患。
他直接加急刊印,于二十号刊载的《明报》上,发表《志士仁人》。
思想学说,可称为“道”字。
对于《志士仁人》武侠精神所聚拢的被感召者散逸灵性,在吸收之时,南奕届时须作出相应取舍,不能全盘应下。
他知道,这是陶知命的肺腑之言。
南奕开辟武侠学说,宣扬武侠精神,实质上,就是开辟了新道。
第三年,则是讲述养气修行之门道,让学子着手考虑自身未来发展之途径。
在凡间阅尽繁华、看尽冷暖,是为红尘炼心。
作为跌境修士,陶知命很可能就是路走错了,才不得不留在城中故意跌境,重走蜕凡路,求一个二次蜕凡、二次筑基。
楚狂生原本只想替南奕宣传内功。
亦有修士,著书邀名,于文坛博取名望。
而所谓的蜕凡真身,则是最适宜自身法力性质的道身显现。
所以此世,哪怕是修行世家,也不会让稚子入道,都是正儿八经地先读书,积累学识,增进见识。若读书有所成,证明自己天资聪颖,方才有望被人接引入道。
不敢说心性修持业已圆满无暇,但基本上,此世凡间种种,不论美色还是虚名,都很难再令南奕动心。
毕竟,所谓内功,不过尔尔。
奈何,绝大多数修士,都止步玄阶,难入地阶。
除去日常功课外,黄阶修士,基本都是圈立道场,借助道场兴衰变化,印证道行——翻译一下,就是名下得有相应产业,借产业经营积累名望;若经营壮大,成功起势,便能于冥冥之中,聚拢受自身产业所影响者散逸之灵性。
但在见了《明报》后,发现南奕画技,合乎印刷之术,迟早能形成潮流,成为楚郡治下创新之政绩,楚狂生也就顺水推舟,将《明报》带上,一并造势宣传。
一般而言,绝大部分书院学子,书院就读期间,哪怕入道,也只是在藏精期打磨。能在书院三年便步入养气者,可兼任书院助教身份,已称得上是优秀学子,寥寥无几。
对于世家的冷眼旁观,楚狂生知道,却也同样不在意。
仙门正道,前两境相对顺遂。可到了第三境,要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时,仙门正道的路,却基本已被前人走尽。
而源炁,接引自天地。
在《志士仁人》发表前,主要是江湖武夫,以及虽未入书院,却也在学舍读了几年书的平民书生,被郡守勾动心神。
但等南奕发表《志士仁人》,系统阐述了何为武侠精神后,楚郡各世家,终于吃了一惊。
盖因修行之路,并非走的人越多,就越顺遂。
红尘数十年,只为蜕去凡心,养出沉稳道心。
是以,养气修行,关键其实在,如何快速积累灵性上。
陶知命凝思片刻,睁眸问道:“你以侠字论述武侠精神,是准备以此为自身之道不成?”
如果顺手为之便能行侠仗义,或者做些好事善事,南奕是愿意的。
大部分修士,蜕凡筑基时定下的自身道途,都是依托于仙门正道。
南奕恭谨应是。
如此一来,若无天赋神通觉醒,纯靠功法修行正常入道,十六至二十岁,普遍在藏精期;
而《志士仁人》中的武侠精神,南奕说得固然好,可就他本人而言,却难免说得有些假大空。
毕竟,他只是一个键盘侠,并不能真正践行武侠精神。
世家文坛,知道郡守是在炒作舆论忽悠百姓,只做冷眼旁观状,不以为意。
但这种造势,影响的只是底层民众。
可以说,筑基时定下的道基,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修士未来道途之长短。
然而南奕今番,不仅开辟新道,还是道理完备、体系完善的新学说。
可陶知命看得出来,南奕本人,并不是个杀身成仁的性子。
正常来说,书院三年,除去常规授课外,第一年,是暗中考核评估学子心性。若心性太差,不会引之入道。
唯有出了地阶修士,即炼神反虚境修士的世家,才能称之为修行世家,传承万载。
之所以陶知命突然对南奕说起蜕凡关窍,则在于《志士仁人》中体现的武侠精神,已经可视作是南奕开辟的新道学说,足以感召他人。
当然,这并不影响南奕发表《志士仁人》,开辟武侠学说,宣扬武侠精神。
这惊意,六分来自于文章本身,文采斐然,气势激昂,如同当真有侠客,仗剑独行,杀身成仁一般;
剩下四分,则来自于南奕,居然能系统性地开辟新的思想学说。
而毕业之后,书院学子,主要是在养气修行途径上,做出选择。
用前世的话来说,南奕清楚知道,自己或许是侠,但最多也就是个键盘侠而已。
总有极少数修士,天赋异禀,能勇猛精进,快速走完炼精化气境的修行之路。
不过,吃一堑长一智,自打文抄《大离双龙传》,却最终引来天赋「天子剑」觉醒后,南奕便知:此世,话不能乱说;文章,亦不能乱作。
所谓世家,也只是凡间世家,而非修行世家。
“所以,确实不必为修为精进快于常人而感到不安。但是,修行易,修心却难。我辈修士,须讲究戒骄戒躁。可是,当你以为自己有着自知之明时,或许双眼早已被恶念魔障蒙蔽,却犹不自知。”
但亦步亦趋者,走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基本也就止步玄阶了。
再说回《志士仁人》。
大部分修士,或是投身官场,借官身修行;或是经营家族产业,乃至自个创业经商,于商场修行。
著作并发表《志士仁人》的南奕,可以吸取这部分灵性。
不过,这种关键诀窍,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然后,虽然郡府对外宣告了魔教全称为永恒明火教,但全称太长,百姓们下意识地将此魔教,称为明教。
陶知命主要是提醒南奕,要认清自己本心,不要当真把《志士仁人》之武侠精神,当作了自己心声。
楚郡各大世家,冷眼旁观,不以为意。
楚狂生只要世家不拖后腿就行,并未想过让世家震动。
一来是官府背书,应当做不得假;二来,则是个别县城,确实有奕武者武功大进。
这条道,他们也想走啊。
只要能让他们蹭上车,他们并不介意行侠仗义,从世家改名为慈善家。
————
有些世界观设定得说清楚才好推进后续剧情的逻辑,就干脆一口气多更了几百字。总之,在4k字保底情况下,不得不抖设定时都尽量多更点字数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