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大变动(2/2)
赵昉话音刚落,包拯就沉声说道:“臣已经六十九岁了,而且身体不好,精力不济,没必要恋栈权位,给年轻人让位不是更好吗?”
“真的精力不济了?可卿还未到七十岁呀!”
包拯笑道:“七十岁是规定,可臣是精力不行了,难道不顾现实一定要到七十岁不成?”
赵昉无言以对,只好同意包拯致仕,更是让他惊觉,自己身边的能臣,一个个年纪都不小了。
王尧臣六十五岁,文彦博六十二岁,韩琦今年六十大寿,欧阳修六十一岁,眼看着这些老臣都是快要致仕的年纪了。
而年轻一辈的能臣,并没有在合适的位置上历练过,自己跟大臣们忽视了这极重要的事。
章惇功勋卓著,可却未在朝中担任过要职,王安石倒是可用,但这老头需要个人来制衡他,免得日后刚愎自用。
“着文彦博为内阁次辅,蔡襄入阁,转迁唐介为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由王安石接任!”
“同意枢密使程堪致仕,右迁枢密副使曹佾为枢密使!”
“诏狄青回京,转文职出任枢密副使!折继祖继任亲军大都督……”
赵昉连下三道圣旨,最后一道更是破天荒的大事,标志着大宋不仅可以以文转武,也可以以武转文。
当然这不是他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而是经过群臣争辩之后定下的新的规矩。
武将转文职仅在正三品以上才能转职,虽然大大的限制了武将的转职之路,但却是一项创举。
标志着大宋完全取缔重文轻武的规定,回归汉唐时代的出将入相,消息传出后振奋了整个军中。
别看原先就文物分制,很大的提高了武将的地位,但文官能转武职,武将却不能,依然是有贬低武将的意思。
现在不一样了,这回才是真正拉平的文武的地位。
至于三品以下看似还是不公平,其实不然,因为文武的入仕条件不同,工作环境更是不同,不可能让低阶武将也转文职。
文臣要科举才是正途,恩荫出仕的官员极少能身居高位,武将则不然,一个小兵不是没可能从战场上杀出功勋升官。
可这类人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地方,让他们转文职那是害了地方百姓,而高级武官即便不是武科举出身,能登上高位的基本上都自己读过书。
狄青同样读书,一个不读书的人,眼光、格局肯定是局限的,极难成为高级武官,因为你只有匹夫之勇罢了。
三道圣旨同时引发了大宋官场的大变动,趁着转迁之时,还有不少的年轻官员被调任职位,这是赵昉回过味来,要培养后续继任者了。
韩琦等人也明白这是必要的,大力支持这番举动,其实这事应该内阁及早处理的,但这几年大宋的确没精力去理会这些。
接连的战争让朝廷上下忙坏了,别看赵昉还像小蜜蜂那样辛勤,可其实这些年他的确忙坏了。
从他登基开始,每一年都有大事发生,不是战争就是天灾,黄河是制服了,可大宋还有旱灾和蝗灾呀。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