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改革御史台(2/2)
不得不说老王目光如炬,虽然赵昉并没有写上取消三省、抬高六部的制度,可他还是一眼就看穿其中的猫腻。
赵昉只能暗骂一声“自己草率了,不该把这些给他看。”嘴上笑呵呵的说:“那个以后再说,咱们眼下就说说这都察院制度如何。”
王安石深深的看一眼他,低下头再扫一眼手上的材料后说:“增加御史的人数和分类,取消御史的进谏资格,臣同意!”
“哦,你也觉得可行呀?”
赵昉惊喜的问道,王安石抬头郑重道:“的确可行,而且还是必须的。”
说着解释起自己的看法来:“殿下也知道,这些年随着变法实行,地方的监察力量已经明显跟不上了,提点刑狱司只能监察官员判决刑狱的对错,转运司,提举常平司等本职繁多,再加以监察责任,本身就力有未逮,加派巡按御史自然是最好的,毕竟本职跟兼职的区别是很大的。”
宋代地方没有御史,路、府、州一般是由转运司等这些衙门兼职监察的,至于县一级基本上没人管。
除非有人上告,或者事情闹大被上面知道了,州府才会派人下去监察。
当然宋代还有一个负责打小报告的通判,可通判的职责是针对州府主官的,对下面的县一级,才没兴趣去理会。
说白了宋朝的通判,是皇帝防止地方官做大而设置的,防的是威胁皇权,并不管地方贪腐。
至于为何知府知州要监视,那是因为宋朝的州府主官,有权指挥驻扎当地的军队。
这一点跟明朝大不相同,明代的卫所、文官中只有巡抚和兵备道有权调动,可这些都是省一级的衙门。
宋代则不同,厢军驻扎在本州的,州府主官有权调动,甚至在县城,知县都有权调动。
加上就食地方的禁军驻扎,该地的州府主官,在突发状况下也有权调动,比如平乱和外敌入侵,不需要上报朝廷,主官就可以直接下令指挥他们。
像水浒传中梁中书调动索超就是如此,根本不需要上报朝廷。
这种制度跟明朝相比其实自由度更大,因此自然需要约束,宋代的通判权利比明代大,正是这原因。
明朝的通判是佐贰官,根本不敢跟主官抗衡,但宋朝的通判往往凌驾于主官之上,因为他有直接上书给皇帝的权利。
接下来数天,王安石天天到太子府报道,两人关在书房里探讨,几天后两人联名上书,变革开始了。
御史台没有改名都察院,但设置全改了,左右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直接把反对的御史中丞给打趴下。
因为原本的御史台,御史中丞一人独大,可左右都御史的设置,从一人掌权变成两人,想要上位的人谁不眼红。
至于更高级别的御史大夫,原本在大宋朝就是个虚职,根本无权管理御史台,谁还管你呀。
加上取消进谏权利,谏院的官员自然大力支持,终于可以夺回自己的权利了,睡不踩你一脚啊。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