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改革御史台(1/2)
第166章 改革御史台
“殿下这是要加强御史台的职权范围,但又限制他们谏言?”
看完全部材料的王安石抬眼问道,目光中有惊讶,还带着一丝戒惧。
赵昉郑重的颔首道:“不错,御史们越权已久,这点王卿难道不觉得荒唐吗?明明有谏院,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为何要越俎代庖?”
王安石无言以对,总不能说御史台越权,是因为要贯彻士大夫与皇帝共治才形成的吧。
御史进谏跟谏官进谏完全是两码事,谏院机构小,就那么几个人劝谏皇帝,再直言敢说也不过是几个人的事。
可御史台人数众多,虽然没有明朝的都察院,加入巡按御史、巡江御史、巡城御史、巡盐御史等等后的机构庞大,但也是有数十人。
宋代御史台分为三院,台院侍御史,殿院殿中侍御史和察院监察御史,主官分别为一二六人,加上管理整个御史台的御史中丞这就十个人了。
三院中还有若干个属下呢,还有留守其他三京的御史,同样有权上书,跟在汴京的本部同等权利。
随随便便就是几十个人的编制,这几十个人天天盯着皇帝劝谏,别说其他,烦都烦死了。
最大的问题是劝谏皇帝能够为自己留下刚正不阿的好名声,渐渐地这些御史们本职工作就不去关注,反而兴致勃勃的主打劝谏来了。
要知道成立御史台的初衷是监察百官啊,可到头来贪官污吏他们不管,天天管着皇帝今天跟谁睡了,这不是扯谈吗。
明朝的都察院后期也同样如此,越权成为谏官,宁愿排着队接受廷杖,也不愿监察百官。
甚至发展到什么地步呢,凡是被廷杖的官员,都会成为被天下人敬仰的君子,不仅是士子们追逐他们,连青楼妓~女都敬仰他们。
可以说这样的社会是变态的,大明朝就是这样把自己给作死的,看似言论自由,其实是群魔乱舞。
真正的言论自由应该是学术上的自由,而不是政治上的言论自由,普通百姓懂个屁的政治,还不是人云亦云,被有心人给利用的炮灰。
赵昉是坚决不同意这样的自由的,说他有私心也好,老赵家的家天下,总比给文化落后的女真人统治更好吧。
看看大明灭亡的惨痛经历就知道,中华文明倒退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要知道明朝再腐败,人民的意识其实不输给同时代的西方人,无论是文化还是科技,都站在世界的前列。
而且明朝人不排外,从上到下都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就算是不上朝三十年的嘉靖皇帝,在见到西方的火绳枪先进时,马上就下令研究仿制。
丝毫没有泱泱大国,向蛮夷学习掉份子的想法,而是很自然的看到好东西就学习。
这才是中华文明原本的模样,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不自卑、不自矜,可以在文化上蔑视蛮夷没文化,但从不会轻视他们的进步技术。
更不会认为他们技术先进就自卑的认为自己不如人,因为自信自己的文化才是最高等级的文明。
“殿下这六科恐怕不简单吧?六部并非大宋最高权利机构,监督他们好像没必要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