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女生频道 > 僵尸 > 第四章 活死人

第四章 活死人(1/2)

目录
好书推荐: 生存者2:邪羽罗 四色狐 天赋者 刺客信条 天之炽Ⅱ:女武神2 宝珠鬼话之锁麒麟 小人物 快穿:疯批宿主他又被病娇盯上了 魔盗 剑的旋律

上一章节已经提到,很多古代民族认为,身体死亡并不是绝对的终结。在一些例子中,死亡仅仅是一个过渡期,因为,当生命在此水平结束时,会在其他地方延续,有时候就如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样,死亡也不是在尘世事务的终结。的确,在一些情况下,死人可从他们死后的高度观察发生的一切,并为了让事情有一个如意的结果,采取相关行动。当然,活着的人也可以通过牧师和萨满教巫医与死者联系,并寻求帮助或支持。

这种信仰背后的心理刺激,当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很多人都有非常珍重的人,而且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同样,在社区内,也有我们(以及社区)依靠的对象,帮我们做好事情。如果这样的人走了—比如被死亡夺走—我们会感到迷失和无助。而且,如果这个人有特别强烈的性格,或者是一个“大人物”,人们更加会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损失。

人们和/或社区可能通过几种方法应对这种损失感。他们可能会通过被称为“存在感”—中世纪的圣灵—“将人带回来”。例如,有些人可能会走进一间死者生前流连过的房间或参见某地,依然感觉到他/她的存在。他们可能什么也看不到,但却能感受到死者。事实上,这种感觉,构成了很多鬼故事的基础。但是,感受已故之人的存在,固然不错,但很多人更希望能见到关爱之人的肉身。因此,一些人声称,死者圣灵穿越人间时,他们能看到他们的圣灵。然而,对于某些人,这依然不足够。他们希望看到祖先的肉体凡身—中世纪传奇文集—无论这种肉身是通过鬼魂附在活人上,抑或尸体从坟墓里起来。这让人们确信,他们的守护者和圣人并没有把他们遗忘,依然身体力行地关注他们凡间的一切,就如同他们生前那样。

事实上,一些古代文化里,人们把已故的名望一族的尸体—他们的大英雄或智者—摆放起来,让人们更好地瞻望和接近他们。例如,有人提出,这是英国威尔特郡新石器青铜时代风车山文化的一方面。虽然考古还没得到证明,但风车山上的居民有一个传统:把死者放在一个很大的土丘上,周围围着木结构,死者一边“留意着”周围的人事,一边躺着或坐下。20世纪20年代,当考古学家挖掘这片地方时(60多年前这个考古点被确认为新石器时代),他们发现围墙遗迹,古时可能有人通过一种堤道进入,堤道内可能放着死人的尸体。这就让死者可近在眼前,又能让他们与后代一起过“公社式的生活”。当社区出现危机—例如遭受袭击,人们可以咨询死者意见。据认为,死者可复活,保卫居民。考古学家,如坎宁顿夫妇,在20世纪20年代末挖掘此地,在科纳普山附近发现相似的围墙,这似乎显示着这个地区的人,普遍相信祖先就在附近。或许,这些早期居民也相信,他们敬仰的祖先能赋予他们某些固有权力和特性。

凯尔特信仰

古代的凯尔特人有这种信仰。对于他们而言,死者并非遥不可及,而且伟人(包括伟大的女子)总是保护着他们的人们,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提供帮助。死者对前来咨询的人赋予某些特质,从而帮到他们。这是通过一种“井头”(“headwell”)来完成。

对于凯尔特人而言,人之精髓并不在于心脏(后来人们如是认为—今天我们有时候也这样形容一个人“心肠好”),而在于脑袋。因此,让人变得伟大、强势或明智的元素在于头部。但这些特质—换言之一个人的某种性格—可否遗传下来?如果能遗传,那么死者就会在另一人体上重获部分新生。因此,人们将伟人的头颅放在井边,人们来这口井这里喝水或汲水回家,希望把祖先的仙气也带到社区里,或带给喝水之人,死者也因此重获生命。他/她的优点或智慧就会这样世代相传。当水泼在人们头上或死人头颅上,或在头四方,他/她得等着有人过来喝水,这样死者就可以重享新生。

十字路口

死者也会在十字路口聚集。当然,十字路口与超自然存在相关联,这并不限于波兰或东欧的民间传说。很多文化—特别是凯尔特文化—的神话里,十字路口是仙女、鬼魂和僵尸交会的地方,有时候他们会对游人和路人造成伤害。或许,十字路口这个标志,赋予他们十分险恶和可疑的名声—十字路口的一条路通往尘世,一条路通往来世。的确,在一些民间故事中,十字路口是此世来生的分界地。在英格兰、布列塔尼、爱尔兰、威尔斯和苏格兰等地,人们怕遇到鬼魂,会在晚上避开十字路口这些地方。

如前文所述,凯尔特传说也充斥着关于僵尸的故事。爱尔兰有马布·布伊欧(marbhbheo)—夜间行走的僵尸。在很多情况下,这些亡魂都是无害的,仅仅是漫无目的地沿路走着。但是,通常都在家人入睡后,有些鬼魂会回到生前的家中。

祖先崇拜

这是很多在来世关注人间的祖先,寻找回到人间,涉及凡间琐事的方式。活着的人通常会意识到,地狱世界的故人会对他们的事情感兴趣。的确,有时候,在世的人会欢迎死者,并对先他们而去的死者表示敬意。这就是“祭祖”—崇敬先人,希望他们回到凡间,或他们可在凡间做一些实在而有益的事情。

如今,祭祖并不普及,即使在欠发达社会也不普遍。19世纪末的人类学思想家—爱德华·泰勒、赫伯特·斯宾塞和法兰克·杰文斯—把这些信仰看做是应对看不见的鬼魂、推崇世代相传传统之“原始”方法。但在这些科学解释之下,人们依然惧怕死人—现在人类学家承认了这方面。古代祭祖是十分矛盾的信仰。我们已经知道,古代民族如何向死者寻求指引和庇护—但是,他们也惧怕死人回归。死人有心的话,可能会搞破坏、杀人、传播疾病,在很多文化中,死人是极其难以捉摸的。因此,祭祖至少有一个目的是安抚死者,预防他们伤害活人。这种抚慰可能是回归亡魂能够参与的节日。人们相信,亡魂会以肉身形式参与其中。有时候,亡魂会附在活人身上,有时,尸体本身会与活人交往。

在一些信仰基督教的地方,教会也制裁此类亡魂回归,这让教会处于尴尬的境地:虽然教会不许可此类崇拜的异教元素,但否认这点,也意味着否认来世的存在。因此,宣布一个死者回归的斋日或节日,会是更好的做法,教会也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亡魂回归。这些节日和斋日也会强调人们对灵魂永生的信仰,这对基督信条很重要。同样地,这也称为其他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例如伊斯兰教,虽然程度可能不一样。

鬼节

这样一个阴阳两界参与的节日很可能最初源自著名的“鬼之节目”—即法语eldiadelosmuertos,这个节日在墨西哥十一月份的第一天(古时欧洲的万圣节也在这一天)举行。虽然据说这是基督教的节日,根据萨尔瓦多万圣节和万圣节(10月31日和11月1日,通常延续至11月2日)。其根源更倾向于异教,可追溯到美洲。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是集中在死亡女神节,这个节日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式和不同的叫法,由古代的奥尔梅克人、米斯特克人和塔拉斯坎民族庆祝。死亡女神是米克特卡西瓦特尔的妻子—他是统治阴间(某种阿芝特克来世,位于北方)的死亡之神。

他们可能从这里观望着自己邻里发生的事情,但并不真的干涉。但是,有一天—死亡女神的斋日—他们可进入凡间,参与庆典。死亡女神本人主持这些狂欢节,被称为“死亡女士”或“骷髅女士”。她有能力让尸体恢复生命,使之复活一天,在这一天结束之际,她的能力消失,死者回到坟墓中。有时候,他也被称为死之之神—死神—并被描述成为狰狞的镰刀收割者,戴着沙漏和钐镰,虽然基督教会一直争辩她的名字和形象。

在墨西哥部分地区,鬼节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11月1日,这就是天使之节(小天使之节),在这一天,小孩子的尸体从坟墓起来。这时候,他们与父母、亲友和生前好友相聚,他们甚至可以得到蜜饯(通常是糖头颅的形状)。第二部分是(通常在11月2日)是死亡之日(死人之日),这时所有死去的人都回到世上—据说有些为了承认骷髅女士,他们以骷髅的形式回魂。

虽然当坟墓打开时,这本是一个让人肃然的时刻,但死者受到贵宾一样的款待,人们对亡魂归来兴高采烈。人们欢天喜地,喝下很多龙舌兰酒,麦斯卡尔酒和普尔奇龙舌兰酒,庆祝节日,小孩子会得到糖果头颅。的确,在这一天,到处都充满了嘉年华狂欢的气息,人们穿上奇装异服,戴上骷髅面具。很多人都乔装成归来的亡灵,很多女子都戴上骷髅面具,像卡特里娜那样款款地四处走动。这个女性形象类似于西班牙的卡特琳和丹迪(这是来自1913年画家何塞·瓜达卢佩·波萨达的绘画作品《卡翠娜骷髅头》)。这幅绘画,描绘了死亡和僵尸更加搞笑的一面。很多都拿着橙色的金盏花,人们习惯地认为,这种花能召唤亡魂归来。

为了娱乐归来的亡灵,人们会专门写一些诗歌—也被称为骷髅诗。这些诗大部分以死亡为主题,带着幽默观点,其主要目的是“让亡灵心情愉快”,这样他们就不会对活着的人动粗。他们也会让亡魂欣赏一些专门绘制的图画,这些图通常画着穿得非常堂皇或者姿态搞笑的骷髅。为了让亡灵心情轻松,这是一个轻浮的节日,深深扎根于远古,是人们应对亡魂信仰的一种方式。墨西哥的死者之日全球皆知,也是让人们庆祝和娱乐的盛大祭典。

北方传统

但是,在北方的波罗的海诸国,人们也强烈相信亡灵归来,但相比起墨西哥传统的欢庆节日,这里的情况有点不同。在墨西哥,人们认为,死者会在一年中的特定时期从坟墓里归来;在爱沙尼亚共和国,死者在指定的四个时期归来:米迦勒节(12月29日)、圣马丁节(11月10日)、圣凯瑟琳节(11月25日)和圣诞节(12月25日)。在某些情况下,死者会在圣马丁节(传统上,这是凯尔特历的重要节日)和圣凯瑟琳节之间频繁在路上游荡。这些不是鬼魂,而是僵尸(与意为亡灵或影子的鬼神相反),他们有时会伤害碰到的人。

在立陶宛,这些游荡的鬼魂颇具攻击性,能在人群中散播疾病。1710—1711年发生了一场大瘟疫,这场瘟疫杀死三分之一的人口,人们把责任推到鬼魂。在古代的立陶宛和爱沙尼亚共和国东南部(塞特斯民族的要塞),这些亡魂的“保护神”是尔汀女神,一般被认为是死亡女神。她外形上与墨西哥的“骷髅女神”大致相对应,她带着镰刀,一身黑衣;但是,在立陶宛其他地方,她是一身白衣的女子,有时候带着骷髅的面容;在一些描述中,她有垂下的尖舌头,有点类似印度教女神卡莉,舌头里有毒和各种疾病;在南部立陶宛地区,她形象如猫头鹰,掌管着生死大权,让许可尸体回到凡间的也正是她。

正如在墨西哥,当死者从坟墓里起来,他们受到生者的欢迎和安抚。如果人们不这样做,他们会遭遇厄运,疾病也会缠身。古老的塞特斯人的信仰认为,人死后六周,死者尸体会流连于生前的家门口,这时候家属成员必须关心他们、喂养他们、娱乐他们。波罗的语族有一句可能来自爱沙尼亚东南部地区的古谚语:“灵魂饥渴,田地就会荒芜”。意思是,如果灵魂没有得到安抚,僵尸毫无避免地都会在醒来时带来疾病和饥荒。在立陶宛,14世纪末,对僵尸的信仰,似乎是当时最强烈的信念。这可能是因为1387年,大公约盖拉与波兰公主结婚后,颁发了一项法典,要求人们包容一切宗教和信仰,包括很多异教观点。

后来,路德教会强行压制和禁止这些传统。但是,在更偏远的村落,僵尸信仰依然兴盛。在一些地区,这些信仰成为围绕万圣节和万圣节前夕正统基督观点的部分内容。11月1日,据说,在这一天,亡灵回到生前的家中,要求亲人为他们祈祷,付钱让当地牧师以他们的名义举行正式祷告。当然,这让当地的牧师在当时可能贫困的时节,也有金钱收入。

在某些方面,考杜凯加类似斯堪的纳维亚的第拉乌戈。两者都不会安分地在坟墓里安歇—虽然前者只是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出现—被激怒后,两者都会变得很暴力,特别是对他们自己的亲人。的确,一年中某些夜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人都会在夜幕降临后留在家里,不敢外出,担心在路上碰到鬼魂或不经意间冒犯了他们。

中国的信仰

在中国,人们同样害怕鬼魂和亡魂,用相似的方式安抚他们。当亡魂从坟墓回到凡间,人们也试图逃避鬼魂。事实上,伟大的中国哲学家孔夫子强调了“敬鬼神而远之”的重要性。很多中国的“鬼魂”都被认为是具有肉身形式,似乎对活着的人带着极大的恶意。正如众多其他文化一样,死者需要安抚。因此,中国有很多鬼节,反映了中国人信仰的众多流派。

最出名的两大节日是中国鬼节和盂兰盆或普度节,前者源自古代的道教,后者更多地受到佛教传统和信仰的影响。这些是在农历7月15日(农历7月被称为鬼月)—大概是在年中—西方人叫7月中旬。这个时候,据认为,好兄弟—那些按照合适的仪式下葬的人,因此并未与魔鬼结交—从下三界回到人间,与他们的家人团聚。有些人不会以人的样子出现,而是有很多掩饰,例如小鸟、猫,甚至爬行物,而有些以奇形怪状的形式出现。

甚至有些看起来像人的死者,没有脚板,有时候没有腿,如日本鬼魂一样。这时候,道士和佛教高僧能通过不同的祷告和仪式免除死者在来世的苦难和不便。有时候,人们相信,有罪的死者,或者曾经犯罪或冒犯社会的人,以及那些未妥善下葬的人,可能会回到人间,受到宽恕和赦免。越南也有相似节日,叫中秋节(越南的中秋节),这是越南的祭鬼节。在这个节日,人们祭奠祖先、扫墓、安抚现任,这样他们就不会在人间造成大破坏。有时候,也会进行宗教游行—一种鬼魂队伍—通常带着墨西哥鬼节的意味。中国香港也举行这种节日,在中国香港这已经成为公共假期。

有时候,一些带着强烈复仇心理的尸体可能会从坟墓里醒来。这些充满敌意的先人有肉体,可以变得异常暴力。因此,人们需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安抚他们。他们的节日是饿鬼的节日。这个节日也是在中国香港,通常在8月或9月举行。这个时期,不得安宁、愤怒的鬼魂在遥远村落的街道上游行,在其所到之处,寻找可凌辱的人类。当地的人留在家里,在门口放下一些食物,让路过的鬼魂和尸体吃,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路边,你可以看到人们放下一些水果和鲜花或烧假钱,送给行走的鬼魂,希望亡魂经过时放过他们。在中国香港,这个节日成为非常重大的庆典,甚至可作为城市的旅游景点。

由于几种东方文化中有饿鬼(具有肉身的鬼魂),本文需要就此以及其节日起源多加叙述。道家认为,有些人—出于某种原因—死后不能找到想要的。例如,他们无法满足基本的住宿、食物或舒适需要,因此他们为了享受这些,来到人间。但是,他们的食物与凡人享受的食物稍有不同—据说他们的食物是根据归来亡魂周围的情绪而定。因此,他们恐吓所遇到的人,侵犯经过的房子,和以凡人的血为生的吸血鬼一样惧怕和焦虑。在中国西藏,人们称其为“饿鬼”(“preta”,一个梵文词汇),而且被认为是具有肉身的,这样把他们和中国西藏鬼故事中的tulpa(暴力但隐形的精灵)—有点类似闹鬼—区分开来。“饿鬼”(“preta”)一词来自两个梵文pra和ita,字面意思是“离开之人”或“故人”,指所有死者。但是,这个词后来用来指根据佛教教条,因不好的轮回变得暴力的僵尸。中国西藏的民众和信道教的其他人都因为房子的形状或配置吸引行走鬼魂光临,拜访住在里面的家人。但是,道士或佛教高僧可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将鬼魂驱赶走。的确,这种早期哲学已经并入佛教思想的一部分,对于佛教徒而言,饿鬼有时候被看做是再生过程的一个阶段。

在佛教传统中,亡灵归来的观点,部分是来自马哈穆德盖亚亚纳的传说,他是伟大的灵性追求者,释迦牟尼(悉达多·乔达摩—佛陀)的紧密跟随者。在所有的佛祖弟子中,目连是最有成就的。但是,他的母亲因此而在死后降落到下界,并遭受巨大的不便。她曾经降落在饿鬼界,因为当他向年轻僧侣提供慰藉和救济时,她已经故意从他们那里扣留金钱和救济;因此,她被遣入黑暗中,喉咙很窄,她根本无法吃东西。

即使目连威力无比,与鬼魂和魔鬼也有交情,但还是无法将母亲从这样的地方释放出来,可能因为她之前的所作所为的缘故。他向佛祖请教如何救她出来,佛祖建议他,她依然可被带回人间,但这个过程会很艰辛。为了将他母亲从饿鬼界救出来,他带了些食物,将之撕成碎片。但是,他也要在把食物散在干净的地上,让饥饿鬼魂吃之前,对每一片食物举行仪式。如果他向五百比丘(佛教大僧)提供救济,他母亲就会回到人间。目连一切照做,于是他的母亲回到人间,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她是重生,抑或真的从坟墓里起来。

但是,人们对她的归来进行热烈庆祝,她归来之时成为了普度之日,这成为佛教鬼节或盂兰盆会节的由来。庆祝目连的母亲归来时,很多其他鬼魂也回来,向高僧为其生时的罪业寻求解脱之道。渐渐地,两个节日—佛教的和道教的靠拢,并最后合二为一。有些中国人认为,两大节日庆典之间依然有差别,指出道教徒焚烧神香—以及其他不足道的仪式细节,但在很多方面,两者几乎很难区分。

日本

在日本,人们可找到这种节日,在那里人们称之为中元日(7月15日),这个节日与道学相关(道学是中国道教在日本的变体)。当亡魂归来时,为了预防他们对活着的人造成伤害,该节日以祭祖为主。事实上,日本人在这个时期的很多仪式都跟中国的差不多。例如,人们在路边神坛焚烧特制的假钱,在门口留下鲜花和食物作为礼物。这就是为了恭候路过的鬼魂。

人们对日本式的死亡和在日本死去更加好奇。日本北部迦山地区有神奇的“活木乃伊”,弁天山有一个特别出名的活木乃伊。正如前文所述,对于某些民族,生死之间的界限很含糊,而“活木乃伊”,特别是弁天山山坡住莲寺的活木乃伊,足以证明这种生死不确定性。

对于一些佛教苦行者,修道院的生活方式并不算严酷。与很多古老的基督教神秘主义者一样,他们志在以非常严厉而惊人的方式彰显其神圣。因此,很多苦行者在深山大雪或在刺骨急流里进行静坐,陷入宗教冥想中,或者找一些人迹罕见、难以抵达而且通常危险重重的地方,进行冥想。当然,食物和营养物的节制—甚至节欲至死—通常是节欲其中一部分。但是,对于真正的苦行者,仅仅是饿死,表明他们对尘世还有太多留恋,而且在身体范围内属于积极行为(夺取生命)。人们找到另一种更加精神化的方式,于是,“活木乃伊”逐渐形成(大约需要3000天完成“活木乃伊”这个过程)。关于“木乃伊”的说法,来自僧人空惠的教条,他是日本北方歌雅山上一座寺庙里的知名修道士(先前几年他一直在研究中国),他也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创立者,真言宗在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794—1185)非常盛行。

活木乃伊

日本偏远修道院的“活木乃伊”与古代埃及的木乃伊毫无相似之处,而且其制作过程也不一样。日本的“木乃伊化”更加缓慢,约束更多,而且在人还活着时就开始进行。一般而言,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变饮食。禁欲者不可食用麦子、面粉或牛奶制品,只可以食用寺庙或隐士住处附近生产的种子和果仁。此外,他们的饮水量减少,他们必须限制到每隔两三天只喝一杯水。这可以减少体重,去掉可能造成脂肪的水分。这样,所有会腐烂的不相关器官都会在人死后消失。这种饮食也能让禁欲者的躯体脱水,使之在死后不会腐烂。这个阶段将持续1000天(比三年稍微短点)。

在第二阶段,饮食变得更加有节制。苦行者完全停止喝水,而且只允许吃松树的叶针和种子。但是,每隔四五天,他可以喝一种用树皮做成的茶。这种树皮可以用来准备装饰性涂漆和家居,并且人们认为大量吸收会对人体造成极大有害。但是,苦行者几天内只食用小杯的量,这样进入身体的毒素很少。即使如此,剧毒让他们呕吐、剧烈性流汗、遗尿,因而使身体进一步脱水。随着毒素在体内不断积累,毒素开始杀死让身体器官腐烂的寄生虫、蛆、虫子。这个过程又持续1000天。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人在T1当掌勺,李哥越胖我越强 从流民npc到神话武将 说好上单教学,你世界赛打素材? DNF:我的仓库能无限复制 米宇宙降临,我制作虚拟星铁! 囚禁公主?逼我当反派是吧! 执掌深渊,从见习神官开始 全球战国:开局获得唐太宗模板 挂机游戏通往异世界 升一级等于别人升十级,无敌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