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中板调起(2/2)
有儿媳如此,夫复何求?
把蒙华香哄得开开心心,黄思梅重新回到了黎锦课堂上。看着一颗颗虔诚的小脑袋,黄思梅脸上笑开了。但是很快,她的笑容就开始僵硬起来:钟梨的授课水平,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身为黎锦双面绣大拿,钟梨讲起技术来磕磕巴巴、连比带划,急得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下面听讲的人也急得交头接耳起来。
黄思梅见状不妙,连忙喊停,把钟梨拉到一旁耳语一番。钟梨挫败地看着她:“梅姐姐,我不行!我不会讲!”
说着,钟梨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她热爱黎锦,内心渴望着让这些和她一样热爱黎锦的织娘,都能以黎锦为生。
但是眼下,她似乎完成不了黄思梅交代的任务,无法教会大家怎么织就双面绣。
黄思梅安慰了她许久,回过身,就看到身后齐刷刷九双眼睛盯着她们,眼中有担忧、有害怕更有不安。
长叹一口气,黄思梅选了个折中的方案:“不如这样吧,咱们不用站在讲台上讲课,你直接坐机杼上一边织,一边讲,我给你再做补充,你看可还行?”
钟梨点头如蒜,坐在了自己的机杼上。拿起纺线,她仿佛活过来一般,手上飞快穿梭,很快机杼上就出来了栩栩如生的各色图案。
沉浸到双面绣世界里后,钟梨的话语也不再磕磕巴巴,再加上黄思梅的补充话语,瞬间就让所有的织娘们如醍醐灌顶。
黄思梅福至心灵,立即就给她们编了几段琼剧中板小调:“日后你们若是担心记不住步骤,就把这几段中板唱唱,能帮助你们记起来。”
黄思梅在东方茶楼火出圈之后,改编折子戏基本是手到擒来,如今改编起织黎锦的小曲儿也是信手拈来。
琼剧唱腔有不同分类,其中,“中板”是琼剧最主要的唱腔,比较接近口语,用词通俗易懂并且节奏明快,既能抒情又可叙事,在琼剧每出戏中唱腔能占70%左右。
“苦叹”类源于中板,一般用于表现戏中人物悲伤和哀痛的情绪,故而苦叹演唱时常常融入哭泣和哀叹声,大概在清朝光绪年间,苦叹还在哭泣和哀叹声的基础上,加入模仿人声的唢呐伴奏,从而营造出满腹悲呛、满台悲歌的戏剧感染力。
“曲牌类”唱腔,则包含了程途、醒叹、流水等,其结构完整、曲调成型、句式稳定;
“专腔杂调”则是为了特定人物和内容编排而成,一般具有专门的句法、拖腔以及独特的过门音乐。
因此,因为应用广泛、占比较高,所以“中板”在票友们中广为流传,也更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黄思梅也正是考虑到记忆纺织黎锦手法的困难,所以想到了借助琼剧“中板”唱腔,帮助大家更好地把黎锦纺织的技法串联起来。
原本枯燥的纺织步骤,经过她的琼剧中板一唱,顿时就生动活泼又朗朗上口,不过吟唱几遍,大家就已经耳熟能详。
钟梨激动得眼泪汪汪:“梅姐姐,你就是个宝!没有你,我们该怎么办?”
九位织娘连连点头,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幸福的笑容。
当初听说钟梨重操旧业做黎锦时,俄贤村很多村民都笑话钟梨,说她白做工,还骂东方琼剧团骗人,黎锦这样过时的技艺,怎么可能赚到钱?没想到,钟梨仅凭《三月三》的剧服就赚了近千元,通过东方茶楼的租赁服装又小赚几百,三五个月的出品,比寻常一年种地收入都还高。
瞬间,又有好多人都眼红,只恨自己当初没有给张沈年送个黎锦帽子、围巾,没入琼剧团的法眼。
在座的九位织娘,如今得了这个机会,都无比珍惜,衷心地希望能和钟梨一样,通过黎锦自食其力,还能弘扬自己祖辈留下的技艺。
看到织娘们的热情,黄思梅也大为感动,三天内就写了满满一簿的《黎锦小调》,还构思了一个以钟梨为原型的琼剧折子戏《云上黎锦》。
不仅如此,黄思梅为织娘们提供了200平方的大织房,让每位织娘都能有一个独立的纺织间,纺织间内,不但有织黎锦所需的各种机杼和工具,同时还有休息长凳和薄被,织黎锦累了可以坐、可以躺。
自此之后,东方琼剧团的茶楼周周折子戏绕梁三日;黎锦工作室的工作屋内,日日中板调起,抑扬顿挫,织娘们心中有盼头,脸上有笑容,手上有干劲,唱起这琼剧中板来,带着特有的黎族口音,硬生生带出来一股子别致的味道。
用剧团二胡先生的话说,这融合了“通天韵”的中板小调,返璞归真,宛若回归了琼剧最原始的本真。
黄思梅听得这个点评,心里更是乐开了: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她非得要让琼剧传承,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来!
只是,蒙华香看着儿媳忙得脚不沾地,心疼不已:曾经那个台上靓丽光鲜的“天选旦角”,如今整日盘算着柴米油盐,也算是从琼剧那个唯美的“文艺至高点”走进了“生活低凹处”。
光是种地期间,黄思梅手掌就被磨破皮无数次,曾经细嫩白皙的双手,长满了粗粗的茧子。
如今开茶楼、做黎锦,黄思梅亲力亲为,累得巴掌脸又清减了几分,下巴尖得像个锥子。
拉着黄思梅的手,蒙华香一把鼻涕一把泪,直呼儿子不争气,让媳妇受了委屈。转头又把儿子痛骂了一顿,怪他带回王云飞做黎锦,让媳妇又多吃一份苦。
别人都担心婆媳关系紧张,在张沈年这里,他只怨念媳妇和母亲关系太好,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像极了上门的赘婿,母亲眼中,儿媳什么都好。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