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新设银行的条件(2/2)
即便为了安民心,统一思想,也是需要一个皇帝的。
然后就是南洋银行。
这一点尤其重要。
这也是朱雄英想了很久的对策。
民间的银币,金银越来越少。大多都是纸币了。
这些人其实就是各级勋贵的联合。虽然这些勋贵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与矛盾,但是在赚钱这一件事情上,大家是没有矛盾的。大明尚红,南京在南,正合朱雀。他们就用了朱雀之名,暗示他们的身份。
一直以来,何夕都在囤积贵重金属。作为发行纸币的根本,这么多年积攒,大概有五千多万两银子,六百多万两金子。合计大概一亿多万两。
这里面相当一部分都是从日本搞来的。也有很多从西域南洋搞过来的。
足够一年的军费了。
更没有多少银子。
不过,这些人也都不是傻子,知道彼此争夺只能便宜了别人,而且大家也都确定了。即便每一个银行也不是一家可以支撑起来。大家必须联合起来。
只能让朱雄英自己去想了。
不用说别的。六个银行,每一个银行缴纳二百万两白银的金银,何夕反手就能印出六百万两的纸钞,甚至更多。只要能维持金银与货币价格不崩,就毫无问题。
而明间总是需要交易媒介的。
这才有了这么多贵重金属。
而且这些金银一进总行的银库,几乎不要想出来了。
与朱雄英商议过后,朱雄英也要了一个银行名头,也就是皇家银行作为皇帝的私人财产。每年一百万两的皇室费用直接打进入皇家银行之中。
不过,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是需要皇帝的。倒不是皇帝有什么作用。而是一种思维惯性,对于相当多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不存在皇帝的朝廷。
所以皇家银行这才是第一步。
于是,所有人都很有默契的。将分销国债数量放在一千万元。无他,何夕想要一亿国债的想法,大家都知道。自然要给何夕面子。
单单这一项,朝廷就能获利一千多万元。
交通银行自然是将驿站,铁路等产业合并进去了。利用这些站点优势,还有铁路盈余作为银行的本金。而很多大国企与铁路关系紧密,他们的资金大多都在交通银行之中。
除此之外,还建立了交通银行,与海关银行。
这也是航向打通的原因。是南洋陆家为首与一些藩王一起合作的银行。这些人出手最为大方,其实北京对南洋是鞭长莫及的。但是南洋与北京的经济联系是难以斩断的。
负责所有赋税款项调拨,各级俸禄的发放等等。
但是即便如此,何夕依然怀疑大明民间有大量的金银。
这对何夕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未来的历史之中也只有很少的借鉴。
朱雄英听了何夕的话,心中苦笑,并没有问,如果自己解不开这道难题该怎么办?——
即便是何夕掀起了变法的浪潮,当这一场浪潮真正到来的时候,何夕也不能百分之百的掌控一切。
好在航道打通了。有了源源不断的货物到了南洋,更多是各种精良武器。从而让楚王的腰杆子硬了。其实这些地方搞银行,不需要北京批准的。但是他们还是想要在北京有一张入场券。
毕竟事实证明,南洋并非不能离开大明单纯存在。只是会很困难。一个不好就沦落安西四镇的后尘。特别是大明对南洋的经营才十几年。可以说,南洋各地是最希望大明内战赶快结束的。
而他们其实不想站队,奈何,南京与北京一打起来,太平铁厂的产能完全被占用,之前南洋都是从太平铁厂购买武器的。
但是南洋天气潮湿,任何武器只要是铁的,锈蚀的非常快,也就是说武器消耗大。太平铁厂不能保证南洋武器供应。南洋这些人能怎么办?
只能拼命想办法从北京这边走私过来。同时,他们也确定一件事情,单单从武器产能上来说。见微知著。北京胜利的可能性极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