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长感中秋夜(3)(1/2)
中秋夜的月色搅动的何止是皇帝的情绪。家宴结束,纪凌荒便独回公主府,踱至花园,不拘姿态坐于凉亭,将自己离家后十几年来辗转漂泊的经历一一回想咀嚼,不由感慨人世的沧桑变幻。年幼所历更似萧萧落叶,偶尔掉入记忆的渊面,却不激声响,不溅水花。所幸自己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终能释然于过往,步出暗霭,否则又如何能如今日般目睹西鉴城的万千气象。
隔了两条街的云瑶公主府,司徒沁和罗鸿却在卧室里谈论席间所见,都道嘉王年青沉稳,器宇不凡。司徒沁便借题发挥勉励夫婿一番,罗鸿笑着应了,又同司徒沁对饮特备的佳酿。数月的相处,两人已从陌生至了解,了解至熟悉,再至如胶似漆;想起今日司徒曦“弄璋弄瓦”之语,双双心跳愈促。罗鸿眼见妻子晕红着脸颊,眼波流荡,烛光下娇媚异常,胸口一热,猛地将她抱起。司徒沁惊呼之后又是一笑,脉脉望着丈夫将自己轻置于床。罗帐放下,累赘解除,云鬓散开,肌肤相亲,春潮汹涌于秋夜,漫过碧落黄泉……窗外,风好月明。
月光照在云隐苑,却添了几分凄清。文嗣公主端坐吟碧坡,注目一池秋水,似若老僧入定。今夜她回府后毫无睡意,径直去书房找出一本诗集,放在案前细读。一首首诗词览过,心事泛滥,便起身走向云隐苑。馨亭小宁子等见了,知她睹物思人,也都不劝阻,聚在院中分吃月饼,各述年幼时如何庆度中秋。
司徒素走至浣璎池边,风荷高举,莲叶翩翩,妙夜里漂起一层青雾,被银洁的月光析破,幽微变幻形色,一轮冰镜高悬在天。她仰首细看,并不见嫦娥玉兔之影。放平视线,杨柳影影绰绰,和远丘掩映嵌叠。一切都似曾发生,一切宛如昨日。逝去的一幕幕总会在某些特殊时刻重现,司徒素寡居几年来早已习以为常。只是这一次,深深浅浅的情思从心潭深处浮上来,让她仿佛又见六年前那个温柔旖旎的中秋,明月似比今夜还要圆。
.
郁国.永瑞十五年八月十五日.云隐苑
司徒素和岳青澜成亲一月有余,正是新婚燕尔情浓意切之际,这第一个中秋的意义自然也非同寻常。在岳慎云家中吃完团圆宴,两人回到公主府,稍作休憩,又相携往云隐苑而行。一路曲槛丛楹,树列三珠,幽影映壁宛如流水,过凤还亭、不离亭、沉香榭,又至浣璎池。
池边风荷高举,莲叶翩翩,妙夜里漂起一层青雾,被银洁的月光析破,幽微变幻形色,一轮冰镜高悬在天。岳青澜和司徒素并肩而立,君不言,妾不语,默然歆享这一片荷香月色,胸中柔情涌动,俱感谢上苍让两人再续前缘。
岳青澜因十岁时名扬天心楼,便屡次被永瑞召入宫中陪皇子公主读书,和司徒素不乏吟诗论词品古鉴今,早已算作青梅竹马。可十四岁后岳青澜不再进宫,两人便渐渐失去了联系。司徒素居于禁城,亦听闻岳青澜参加了科举应试,又身患重病,便暗暗思挂,少女满腔心事,只向御锦苑的花木诉说。
去年初,司徒素在婢女陪伴下出宫前往城东踏青。初下瑶衡,分花拂柳,走一阵骤见远处一张熟悉的面孔,一眼便认出是五年未见的岳青澜。心头激动,却赧于主动询问。而岳青澜见一女子环佩当风,似曾相识又恍若神仙,不敢靠近,也只在角落悄悄注视,忽悟原来是文嗣公主,遂上前行礼。
这一番故人重逢,两人各诉衷肠,直至华灯初掌才归。此事很快被双方家长悉获,紧接着皇帝赐婚,喜结连理,一切顺理成章。只是成亲后的一个多月里,司徒素却几次见到岳青澜愀然不乐,问起缘故,对方总是巧妙闪躲过去,司徒素也就不再追问。
此时澄辉溶溶,清光彻地,云隐苑犹如梦境。岳青澜忽说道:“不知公主可否记得,当年在宫中诵读《诗三百》,读到《陈风月出》一篇时,你问我究竟是何意,当时我说,自从与公主相见,便是我每逢月夜常有的心思。”回忆复苏,司徒素脸庞不由一红,道:“驸马好记性,我可完全都不记得了。”岳青澜微微仰头,望月念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明日便满十八岁的司徒素早已知晓诗义,转头却见岳青澜脸庞上挂着一丝凝重与怀念,眸光闪烁不定,便问:“驸马为何今夜又念此诗?”岳青澜陡然回过神,微笑道:“没什么,只是觉得时光飞逝,想起咱们少时所言,有些感慨罢了。”司徒素垂睫默然,少顷又道:“对了,有件事我一直想问驸马。你……为何决定不再参加科举了呢?”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