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书(2/2)
多年来,他的所学因为过于超前,始终难得师友认可,甚至很多人抱以惋惜的态度,认为他如果不是如此“不务正业”,早就该考上进士了。没想到这些反贼倒识货,直接把他当成徐光启、利玛窦一样的人物。
有那么一瞬间,宋应星甚至已经在幻想闯军打进京城,诏定天下学制的场景了。随后他又感到自责,自己毕竟也是受过大明皇恩的人,改换门庭已然不对,怎么还能盼着老东家灭亡呢?但新东家又有知遇之恩,能让自己的学问通行天下,一时间,他也不知道该盼着谁赢了。好在他只是个教书的,又在远离前线的广东,不想这些也就是了。
到了广州之后,宋应星和王瑾已经见过很多次了。最让宋应星吃惊的就是,他刚到广州,王瑾就来找他商量,要为《天工开物》作注。王瑾的效率很高,这会儿已经写好了,篇幅不长,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哲学四部分。
宋应星有些哭笑不得,自己能在还活着的时候就被作注,这种经历也是古今罕有了。王瑾的观点和宋应星不见得全都一致,但宋应星也争不过他,你官大你有理。
宋应星有很多符合科学的观点,但是和系统性的现代科学还是有差距的。毕竟记载物种变异和提出进化论是不同的,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成份之间的关系和发现质量守恒定律是不同的,在哲学理论上,宋应星所持的也是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作为一部十七世纪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非常伟大,但要是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代表新政权未来对科学的态度,还是需要这篇注来解读的。
王瑾有时也很无奈,他知道的仅仅是原理,对于具体技术一窍不通。他能做的只有指路而已,未来到底能把科学发展成什么样子,全靠后人。
王瑾今天来倒不是为了《天工开物》的问题,而是因为有人给他送的“贿赂”到了。
二十多年前,耶稣会的传教士们认为,单纯传教无法说动中国的知识分子,医术、艺术这些东西,现在欧洲人和中国人比起来也不占优势,要想让中国人接受天主教,只能以科学技术为引。
于是,他们花费数年时间,在全欧洲募集资金,搜集了七千余部书籍和一批天文、数学仪器,总价值高达一万多枚金币。七千余部这个数字,还是去掉了重复的或者篇幅过短的书籍之后统计出来的,把这些都加上的话,则有上万部。他们希望能够在明朝的京城建立一座图书馆,借科学知识传播教义。
万历四十六年,以比利时人金尼阁、德国人汤若望为首的二十二名传教士从葡萄牙里斯本出发,携带这批图书和仪器前往中国。经过两年的艰苦航行,其中十四人死于疾病、海难和海盗袭击,只有八人活着抵达澳门,但这些图书和仪器被传教士们拼死保护,完好无损。
由于南京教案的影响,最终只有不到七百部书被送到了京城。当时正逢萨尔浒大败,辽沈沦陷,广宁沦陷,明朝官方主要精力都放在打仗上。只要是不能用来造大炮的学问,朝廷都不放在心上,对于翻译这些书籍毫无兴趣,因此这些书籍只是由传教士在少数官员中传播。
余下近万部图书和仪器,就这样尘封在澳门。耶稣会很看重这些书籍和仪器,时时维护保养,但苦无用武之地。当他们得知新任的广东最高军政长官不欢迎传教士之后,他们便想方设法打听这位官员喜欢什么。
探听到的结果令他们大喜过望,这位权将军最大的爱好是收藏书籍,而且还专门派人到澳门来搜罗市面上的图书,并设法翻译成中文版。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位在自然科学和历史学上颇有造诣的人,还主管教育、学术研究、军工、航海这些与科学密切相关的工作。
香山县衙已经向澳门派驻官员了,耶稣会十分担心这个新政权将来会全面驱逐外国人。于是,他们决定尝试以这些图书和仪器作为敲门砖,赢得新的当权者的好感。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