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风陵(1/2)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故此也被称之为“鸡鸣一声闻三声”的黄金交汇。
风陵渡究竟何时初建已不可考,其中“风陵”二字在上古古籍《水经注》曾有记载。自古到今,为晋陕豫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金人赵子贞曾在《题风陵渡》中写道:“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而当地的老百姓都认为“风陵”是上古女娲的陵墓,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永济县志》载“女蜗陵,在城西南六十里,黄河洲渚上,今风陵渡其遗处也。《蒲州府志》记载,唐天宝十三年,“天雨冥晦,失陵所在”。乾元二年,某夕风雷大作,“明旦视之,坟复涌出,夹以两柳”,陕州刺史将此事奏明唐肃宗,肃宗下令祭祀。
而韩良对这个渡口的最大印象则是前世看的《神雕侠侣》,少年郭襄在风陵渡口遇一生钟爱杨过的那句“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
前世终日在办公室里忙忙碌碌,一年只有可怜的几天假期。如今穿越过来,倒是有幸宦游至此,得以欣赏这番美景。
风陵渡两岸游人、货物络绎不绝,与之对比鲜明的是,较为偏僻的风陵渡黄河水师大营则是守卫森严,往来的进出船只都要受到严格的审查,宽阔的陆寨和几十条大船构成的水寨气势恢宏,仿佛亘古怪兽一般匍匐在黄河之上。
每天,风陵渡水寨都要吞吐无数来自山西、河南、山东,乃至江南运送来的军需物资,从衣被到粮食武器无所不有,清廷为了恢复陕北做了充足的准备。
可饶是如此,当水寨的守军看着这五条被活生生射成了刺猬,除了帆没有一块好地方的白底船,还是大大地震惊了一番。
很快,船上的水师百户把情形大致说了一番,守军啧啧惊奇,把他们放了进去。
这个奇观也被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在风陵渡水军大营里传开了,人人都听过诸葛孔明草船借箭,可真操作成功的,最近这几百年韩良还是第一个,不由得这群丘八不啧啧称奇。
顺带着,能掐会算的韩良也被送了个外号“小诸葛”,这个同知大人在黄河水师里算是小小地出了一次名气。
进了陆寨,除了水师百户,其他水师的弟兄没跟进来。出了一趟任务,这时都回驻地休息去了,只有几个倒霉蛋被迫留下来跟工匠去修船。
“喂,你们站住!你们抬得这是什么?”
走着走着,突然出现了一批人挡路,为首的,骑在一批枣红色的小马上,却是个披着雪白狐裘的少女,这时正俏声问道。
韩良看了看手下抬着的箱子,又看了看这个少女的队伍,队伍里的护军个个人高马壮,穿的一水儿明光铠,提枪携弓,光是这满配铠甲的造价,恐怕就是天文数字了。
而且,这个也就十三四岁年纪的少女身边,除了气势十足的江湖人,还跟着几个嬷嬷,和...太监。
这身份就耐人寻味了。
韩良躬身道:“贵人垂询,不敢不答。箱子里面装的是陕北前线的杀敌战果,都是腌好了的人头,以作军功。”
少女眼睛狐疑地盯着眼前这个年轻的七品文官,不但不对他口中说的人头感到害怕,反而一脸不信地说道:“准格尔人哪有那么好杀,最烦你们这些奸猾的小官,畏敌如虎,只会杀良冒功,不知给父王添了多少麻烦!”
说罢,少女转过头吩咐道:“把这些箱子掀开。”
侍卫策马,粗鲁地挤开了韩良的士兵,用刀把木箱一箱箱地撬开。
箱子开了,饶是这些精锐护卫,看了里面的东西也不由得呼吸一滞。
几十个大箱子,里面码的整整齐齐的人头,都用盐腌好了,这些死去的头颅上挂满了白霜。
“主子,都是准格尔士兵的人头,这些发型和面孔做不得假。”
少女甩了甩马鞭,对自己判断失误有些不爽,一转眸子,居高临下地问道:“这小官,你叫什么?”
一口一个小官,韩良还挺不爽的,可这估计是个大人物,指不定就是镶白旗旗主小王爷的女儿,可不能得罪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