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孤臣 > 第一零四二章 普贤菩萨讲佛法 顺治吞药为出家

第一零四二章 普贤菩萨讲佛法 顺治吞药为出家(1/2)

目录
好书推荐: 执尘阳 重生日本做大亨 聚拢的文明 凰临天下:邪帝溺宠小毒妃 可能送了个假快递 诸天之从斗罗开始旅行 爆宠小嫩妻:BOSS,慢点吻! 武尊狼王 我的游戏异变了 恐怖精神院

顺治遵照普贤菩萨的话,恭恭敬敬地席地而坐,坐在舍身崖的山顶上。

普贤菩萨骑着六牙灵象,立在虚空说:“你从降世时起,就是个至情至性的人,这样的性格好处是重感情,同情别人,推己及人,对众生慈悲,这是成佛的慧根!但坏处是,善恶太分明,感情放不下,痴情反被痴情误!你嘴里说放下了董小宛,心里却还有一丝牵挂,唯有万缘放下,才能成佛,我今天就点化你几句。”

顺治恭恭敬敬地静听,连连点头,傅达礼和了尘和尚也听得入神。

普贤菩萨说:“你的原身是第一位古佛、拘留孙佛的一滴慈悲众生的眼泪,是纯阳之物,机缘巧合,落入娑婆世界,被一只修炼千年的雌蚌精吞在肚里。雌蚌精热得受不了,就用自己苦苦修炼的内丹去融化它,却不想阴阳调和,诞生了你--灵珠子。雌蚌精也因此得益,她的纯阴之体受了纯阳之物的调和,功行圆满,升天做了天女!后来雌蚌精天福享尽,堕落红尘,投生为董小宛,因为若干年前与你有这段渊源,所以你们一见如故,互相吸引,这就是你的前缘!”

顺治总算恍然大悟,笑道:“承蒙菩萨指点,男女之间,缘来则聚,缘尽则散,弟子是真的放下了。”

普贤菩萨点点头,又说:“你之前师从玉林琇,他教你的‘七支坐法’却是佛门正宗,我再给你说一遍。

‘七支坐法’是毗卢遮那佛传下来的法门,有七个要点:

一、双足跏趺(俗名双盘),不能者或金刚坐(右脚放在左腿上),或如意坐(左脚放右腿上)。

二、两手结三昧印(右手掌仰放左手掌上,两大拇指相拄)。

三、背脊直立如串铜钱(身体不健康者,初任其自然,定久自直)。

四、肩平(不可斜塌拖压)。

五、头正颚收(后脑略向后收,下颚收压左右两大动脉)。

六、舌抵上颚(使舌轻接于上龈唾腺中心点)。

七、两目半敛(即半开半闭状,或开而易定则开,但不可全开,稍带敛意,或闭而易定则闭,但不可昏睡)。

参禅法门,不同禅定,亦不离禅定。夫参禅者,首当发心。且须知直趋无上菩提,应非小福德因缘可办,由人天二乘而至大乘,五乘道所摄六度万行,修积福德资粮诸善法,均须切实奉行。

达摩初祖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发心真切,福德圆具,自然时节因缘易熟,择法智慧分明,故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既具办此心胸见识已,须觅真善知识,依止明眼过来人,急觅拄杖,直趋大道,不生退悔心,今生不了,期之来生,坚志三生,无有不成者。古德有谓:“抱定一句话头,坚挺不移,若不即得开悟,临命终时,不堕恶道,天上人间,任意寄居。”

青原惟信禅师上堂法语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故曰:“参要真参,悟要实悟。”若大死一番,忽然大活,初见悟境现前,心目定动,觅此身心,了不可得!

古德所谓:‘如在灯影中行’,乃实事境象。到得此时,夜睡无梦,而可证得醒梦一如之境。三祖所谓:“心如不异,万法一如。眼如不寐,诸梦自除。”方乃亲见实信,纯为实语,非表诠法相。

若到得此已,能随处茅茨石室,长养圣胎,只待道果成熟,然后向世出世间,两边行履,一切治生产业,与诸实相不相违背。”说得的即是行得的,悟行合一,不落边际,大义当为之事,虽镬汤炭火在前,应无分别而行。久久锻炼,于念而无念之间,自在运用矣。

复有临济四料简,曹洞五君臣,值得注意。

临济四料简,是临济宗的宗旨,讲“三玄三要”、“四料简”,这是教育法,也包括了见地、修证、行愿。临济说:“我一语中具三玄门,一玄门中具三要义。”例如“茶”一字中,具三玄门,一玄门中又有三要义,不是光讲理论。

“四料简”,料是材料,简是选择。四料简有宾主,有方法。但古人不讲这个方法,而要靠自己去悟;如果讲明了方法,呆板的一传,大家就执着了。众生本来的执着已解脱不了,再加上方法的执着,非下地狱不可。

四料简中,什么是宾?什么是主?比如一香板打下去,啪一声,香板下面什么都没有--念头一板子空了,没有了,如果能永远保持这样就不错。用香板的方法,一语道破,那就是“吹汤见米”,知者一笑,这是骗人的玩意儿。但也不骗人,把我们的意识妄想,用一个外力截断,使我们经验到达平常没有经验过的清净。如果以为这就是明心见性,那就大错特错了。但由这点影子也可以悟进去,这时要用般若,香板那一拍里头,透脱一悟,那叫禅。这就是临济的四料简——有时“夺人不夺境”,功夫到了清净的境界。有时“夺境不夺人”,功夫进步了一点,希望你再进一步,那个境界不是的,把它拿掉,你还是你,叫我们自己去参究。有时“人境两俱夺”,把你搞得哪一头都不是。但是,这个方法不能用,正如禅宗古德所说的,如果真提持禅宗,旁边半个人都不跟了,法堂前草深三尺,没有一个人来。

我在峨眉山曾用人境俱夺,接引过一个出家人,一脚把他踢昏了,躺在那里不动,醒来后,叩了三个头,高兴地跳起来走,从此居山顶,住茅篷去了。

也有时候“人境俱不夺”。临济禅师并不只讲教育法,做功夫也在这里头。有时候功夫做得好,心里什么杂念也没有,清清明明,空空洞洞,那个是“夺人不夺境”。你还是你,坐在那儿,不过心里空空洞洞,这是第六意识的境界。夺人,人不动;不夺境,有一个境界。当然这境界还是会变,为什么?因为它是宾,不是主,客人不会常住的,怎么不变?这就是禅宗的秘密。但我们初步,必须让宾作主,让这个境界保留越久越好,只是不易做到。

“夺境不夺人”,这就难了。有人修行,本来清清明明的,这两天却静不下去了。我说学禅为什么不自己去参究呢?此时,夺境,境没有了;不夺人,人依然在这儿。是宾?是主?是宾中主?还是主中宾?主中主?或是宾中宾?

有时用调息,有时看光,法宝多得很,祖师们在书中都教了,不懂可以看那本天书,其实也是佛经!要循序以进。

修气脉、修定,就是让宾做主。四大不调,身体不好,气脉是宾,让身体摇摇。如果强作克制,对健康并不好;等身体调好了,宾就可以不用了,由主来做主。

念头也是如此,有时降伏不了,就念念佛,再没有办法,就唱歌吧!调心就是如此,此心难调伏的。有时功夫刚刚好一点。接下来情绪便坏得很,这时只有让宾做主了,主人家暂时搬位。

有些人学佛做功夫,充满了矛盾,气脉来了,怕执着,所以想把它空掉;气脉没有了,又想打通任督二脉。光明发现了,怕着魔;没有光明嘛,又想:怎么一片无明呢?等到空的时候,又想:我恐怕又落顽空了吧:放心,你尽管顽空,我几十年来还没有看到过能顽空的人。顽空者,顽石不灵,什么都不知道。

就这样,处处矛盾,没有办法。气脉来,干脆搞你的气脉,宾做主,没有错。气脉来时,每个部位都是痛苦的。痛就痛嘛!这是你的,是客人的,不是我的,这时我不做主,让宾做主。你越看它,这个身体就像小孩一样,“孩子看到娘,无事哭三场”,越管它,它就痛得厉害。你不管它。它就乖了,真做得到,一下就成了。可是人就是不行,气脉一来,总爱去引导它,都在色阴区宇里头转,道理都讲得很好,事情一来就统统迷糊了。

再说说曹洞宗五位君臣。自性本空,既然本空,为什么叫作有为空呢?性空缘起,因为空才能缘生万有。如果空不能缘生万有,就是“顽空”了,但有为万法,缘生性空(强名叫它真如)。

“缘生”,一切万有起来的时候,就是因缘所生,如梦幻,佛经上说如梦如幻,并不是说绝对没有,有啊!不过这个有是偶然的、暂时的存在、是假有,一切“生”在过了这个“有”的阶段就空了。缘生故如幻,我们一看到如梦如幻,就马上把念头放到空里头去了,如梦如幻是假有、妙有。小乘认为是假有;菩萨认为是妙有,“有”也是很妙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从虚圈开始的死神生涯 龙珠:从逃离贝吉塔行星开始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得分第一 百变小樱里的阳光大男孩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邪道通关了,你告诉我不是游戏? 诸天:从庆余年加载主角十倍悟性 首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