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元帝国1(2/2)
“毛参谋长所言有理”毛玠说完还不忘给一旁傻愣愣的秦朝使了个颜色,反应慢半拍的秦朝也反应过来,立即附和道。
两人这样说,无疑是得罪了元城群臣,但是他们也有难言之隐。济世军团如今飞速壮大,单单兵力已经扩张到数十万之巨。天高皇帝远难免招来猜忌,元城高层已经多次上书王凌,暗示王凌是否该采取必要措施以防不测,而流言蜚语更是甚嚣尘上。
王凌虽然没有对此发表看法,对他们的支持也依然是不遗余力,但是毛玠秦朝欧阳英夫妇还有张有财几人越是这样越是吃不透王凌的心思。这些天每每与领袖通话,领袖越发的嘘寒问暖态度亲近。问题就是太亲近了!领袖这样亲近,是不是安抚他们,然后……,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毛玠和秦朝夫妇以及张有财四人也是胆战心惊的过日子。
别看王凌和群臣关系相得益彰,看起来挺和谐,但是所有人都怕王凌,无他,杀人杀得多。
都说杀一是罪,杀万是雄,王凌手上的鲜血可不止是万了。自王凌掌权以来,杀的人没有百万,四五十万绝对是少说了,攻伐各地,大清洗,士兵们杀的人全都要算到王凌头上。这里面可不仅是敌人,之前元城草创,死在屠刀下元城的贪官污吏与贱民奸商不知凡几,这才有了王凌一言九鼎的威势,有了元城清明廉洁的官风和淳朴的民风。
而且,王凌是什么?开国皇帝呀!不是那种长于深宫妇人之后的窝囊废。这种开国皇帝威势最重,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民。这种自己就是统帅能臣的人,别看他不杀大臣,不代表他不敢杀不能杀,哪怕把朝堂官员杀光了,他也能重新提拔任用新人,继续对外征伐,治国安民两不耽误,在牛掰的将领大臣在这种君主手里也蹦跶不起来。
所以元城官员包括毛玠秦朝等人,哪个敢真把王凌当成无害动物?这个时候以毛玠的智商,还不知道怎么站队,那就真是该死了。群臣恨他最多丢官,王凌要是猜忌他那就是丢命,丢的还是全家的命!位高权重功高震主肯定死翘翘,反而得罪群臣,落个孤臣的名声,给领袖一个不拉帮结派结交大臣的印象,绝对明智之举。
不过殿中官员此时也是直冒冷汗,本来就不敢再争,听了毛玠几人的话,正好借坡下驴,纷纷附议。
最终王凌的章程被确定了下来。
接着便讨论军功勋章奖励的制定。
按照兵部尚书鲁肃的建议,设立“帝国青龙勋章”为帝国军人最高荣誉,分别以高纯度晶核制作成帝国国徽样式,分为三级,分别以五级、四级、三级丧尸晶核雕刻而成(没有晶核用灵石代替),该级勋章只有帝国皇帝有权颁发。
凡帝国军民,不分等级,不分职务,但凡立有大功者皆可获得。但凡获得一级帝国青龙勋章者,同时获得帝国英雄称号,无论臣民,获得者见官不用鞠躬,见到王凌,也有不用跪拜只用鞠躬乃至行举手礼的殊荣(王凌登基后,官员百姓见他要行半跪礼,军人不跪行举手礼。若军人与官员百姓同时在场,皆要行半跪礼。不是代表封建等级,而是表示对王凌的效忠)。
其下设置钻石、黄金、白银帝国飞虎勋章,只对军人有效,奖励一般大的军功。虽然钻石、黄金、白银如今在元城价值暴跌,但是勋章代表的是荣誉和功劳。该级别勋章可由帝国兵部尚书批准颁发,当然了,皇帝金口玉言,自然想发什么勋章发什么勋章,想发给谁就给谁,自不必多言。
金银铜三级忠勇勋章,奖励一线近距离作战兵种,一线兵种危险大,这种只有杀敌巨多才能获得(比如杀1级丧尸数过1000—3000,敌军20—40);金银铜三级忠卫勋章奖励非一线兵种,后方兵种军功不好计算,用出动次数和时间计算,参加五次不同的战役,表现尤为突出者可获得(超额高效率完成运输、转移、后勤维护、炮击、轰炸等等,超出额定时间或数量效果10%、15%、20%),这种勋章由集团军群级政治监(三元教高级牧师)批准审核发放。
金银铜三级刺血勋章,一线兵种有一般杀敌表现者(比如1级丧尸100、300、700,敌军过2、10、15)可获得。金银铜三级汗血勋章,奖励非一线兵种,(超额1%、3%、7%),由军政治司审核批准。
紫心、黄金、白银战伤勋章——紫心战伤勋章奖励重度残疾和战死者以及因公负重伤5次以上者;黄金战伤勋章奖励一般残疾或因公负重伤2次以上者;而白银战伤勋章只要重伤一次,便可以申请获得,由师级附属的政治署批准发放。
同时金银铜三级闪电勋章和三级盾勋章也由师级发放,这种基本上上了战场,差不多都有机会捞到。
从这里可以看出,帝国军功章最低也要师级才有资格颁发,一般士兵18岁服役,25岁退役时,不少都能捞到血字勋章,运气好了忠字勋章也有机会,而想要获得帝国开头的军功章,那就是相当难了。
以前也有勋章,只是那时没有一个系统,如今既然要立国,勋章也该统一规划。
别以为帝国作战,动不动消灭丧尸几千万几亿,那大部分都是炮火航弹搞定的,跟你没啥关系。想要捞功劳,非得自己亲手打死俘虏的才算,元兵身上有记录军功的仪器,弄虚造假门儿都没有。
所以,在元城才会有千金易得一章难求的话,假设勋章允许出售的话,一枚帝国开头的勋章,绝对有人愿意花费上千万购买。因为勋章不仅代表荣誉,也代表着丰厚的封赏和待遇,户口等级、学分、优先入职、免税、土地获得、升职升官、减免息免抵押高额贷款、每月金钱奖励……。单单一个减税、免税和贷款的特权,不说帝国勋章,就是忠字血字便能让帝国商人打破头去抢。当然了,帝国绝不允许交易勋章便是了。
而作为兵部尚书,不管鲁肃愿意不愿意,他都要为士兵谋福祉,勋章的审批流程自然没什么大变化,但是与之相对应的金钱奖励福利待遇却是大大提高了。
对于鲁肃的提议,王凌尽管看的直皱眉头,犹豫了一下后也便同意了,倒不是鲁肃的提议特别完美,只是官员们刚刚进行了退让,对于这种不关原则的问题,王凌批准了,也算是安抚他们。
既然鲁肃的提案得到通过,作为帝国巨头之一的吏部诸葛瑾也不甘人后,紧跟着上了自己的提案。
鲁肃的提案如果只是让王凌肉疼的话,这货的提案简直就是割王凌的肉。
首先要求设置服务勋章,分为三级帝国服务勋章奖励文官和公民;三级文忠、靖忠服务勋章前者奖励官员,后者奖励国民;三级赤血勋章、热血勋章;三级贡献、奉献勋章。
得,这和鲁肃的提案简直如出一辙,不说王凌,户部尚书田丰听的直翻白眼,因为这都要他掏钱,而工部蒯越倒是很满意,这对商人公民都有利,工部管工商自然对工部有好处,田丰如果不用掏钱,估计也会支持。
而鲁肃也是嘴角直哆嗦,还以为诸葛瑾这王八蛋问自己上什么表章真是给自己提意见,谁知道是剽窃自己的创意。说白了,这是元城文武之争,文官见不得武官地位比自己高,这是要领袖提高文官的地位呢。
这一条且先跳过,后面的是对帝国行政的规划,基本上是照搬元城已有的框架。而补充的是官员品级和一些名称而已(以下为参考瀚、瑭、鸣之制,加上作者脑补,非史实!!!)。
中央设理事院统辖内阁+六部(实际上互不统属,由皇帝直辖,这个统属只是名义,确定君臣关系说来好听的),内阁设3—5名内阁大臣,首辅正一品,次辅从一品。内阁下设尚书省由六部尚书共同主持;监察省由御史台配合监察院主持;秘书省审查政令、传达皇帝命令;门下省负责议政(皇帝狗头军师幕僚团,比如庞统,可以由其他官员兼任)。
内阁与四省有上下关系无统属关系,一切政令由内阁讨论给出意见和批示,由理事院投票通过或打回重议又或留中不发,不管通过与否皆由秘书省审查筛选,整理信息统计成简报交付皇帝阅览,皇帝给出意见后交付理事院加玺,发往尚书省执行,再由监察省分发一份到地方乡议局,监督地方官吏执行。
秘书省设从二品侍中四名,从二品侍郎八名。
门下省设二品侍中、三品侍郎、四品常侍、五品参议、六品提典、七品补阙、八品拾遗、九品典仪。可由皇帝授予各级官员兼任,也可独任,门下官员可对所有事物上书议政,可参阅级别内所有帝国文件机密,有直接给皇帝提建议的权力。
监察省设御史台和监察院(廉政公署挂羊头卖狗肉,用监察院名头掩护的半公开特务部门,监察百官与民风),两部同样直接只对皇帝负责。
御史台设二品都御使两名,从二品副都御史四名,三品御史大夫八名,下辖四品御史丞(东南西北各大区)、五品道御史(州)、六品侍御史(市)、七品监御史(聚居地、区)、八品巡察御史(跑腿头目)。(一般派御史都会至少正副两名,正御史为正品级,副御史为从品级,比如七品正监御史,从七品少监御史,称呼上一般省略正少。监察院同理,)
监察院设二品监察使两名(同上),从二品副监察使四名,三品监正八名,四品少监、五品监判、六品典监、七品巡查监、八品监吏。
另设六科御史/六科监察使,直属皇帝,由几名三品御史台给事中、监察院给事中负责,专门负责监察六部各部门,这类御史官员加六科头衔。比如四品道御史称六科道御史,四品少监称六科少监。
与御史台监察院合称“科道”,属于言官系统。
六部各设正二品尚书两名,六部下设若干监,每监由两名三品侍郎负责;监下设署,各由两名四品郎中负责;署下设司,由五品员外郎主持,其下设六品都事、七品主事、八品长吏分管各事宜(同样分正、少,一般新任的都是少,比如从三品兵部少侍郎,一段时间后表现好转正。而尚书不称少,称学习行走,从二品,内阁上学习行走则为正二品)。
六部官员由吏部从官员中考核挑选,由监察省监督(乡议局也可以弹劾,但吏部或皇帝才能罢免。情报部门自然也能暗中监督),由中央直接管辖。分管中央民事、税收、司法、教育、卫生、工商、官吏考核选拔、国家工程、驻军、财政等等。
(兵部吏部特殊,参谋部、后勤部等属于军方系统,同部,不同监。吏部设翰林院,为候补官员或科研人才挂名,同部,设掌院大学士、正卿、少卿、、博士、学士、供奉、侍读、侍讲、修撰、检讨等)
设置东阁、太和、保和、中和、文华、文渊、武英、龙图阁大学士虚衔,可授予六部尚书和内阁宰辅,一品以下有大学士头衔则升一级。比如授予尚书,则二品尚书为从一品,大学士掌管部则称中堂(起源瑭怂,日月王朝定型,不是为辫子国招魂)。
地方设四品刺史(重要地区三品)、从四品太守(州行政长官、刺史同时有监察权和任免权,可调查地方官员,临时任免地方官员);五品别驾、从五品司马(刺史佐官,负责辅佐刺史处理政务,类似助理秘书和副刺史,重要地区四品);六品录事、从六品参事(佐官,处理具体事物,分管具体部门,比如畜牧、工商、地方规划等等);七品尹从七品少尹(卫星市市长、重要地区六品,帝都五品,比如金陵尹,也称府尹);八品宰(也称县宰、县令)、长吏、功曹(区长、聚居地长官、市长佐官),从八品县尉(小聚居地、大的镇);九品主簿、佐吏(副镇长、县尉佐官),从九品校书、典仪、队丞(小头目……);不入流小吏(一般公务员)。
地方主官由皇帝或吏部直接从翰林院推荐任命(也可从官员中指定)。七品及以下基层佐官由吏部从翰林院推荐(翰林从历届毕业生考核产生),通过卫星市级乡议局投票通过任命。七品以上佐官由吏部从基层官员中考核产生并由州乡议局投票任命(也可从上面撸下去担任)。地方佐官乡议局皆有权弹劾罢免,乡议局可弹劾主官在内包括中央、地方官员,由吏部或皇帝审核罢免。
设行营总管/副总管职位,正/从二品,由皇帝授王命旗牌予官员,使其有统辖地方政务、节制驻军大权、统领调动二线军队与民众之权。四品及以下官员、少将将领可先斩后奏,并有临时罢免任用权,待战区裁撤职位取消。
设大都督/副都督(总督)职位,正/从一品,由皇帝赐金牌令箭(可以理解为尚方宝剑……),掌管地方政务,统领调动驻军及二线一切军队民众。二品及以下官员、上将级将领可先斩后奏,并有临时罢免任用权,待战区裁撤职务取消。
(这两个职位主要用来清理地方——所谓清理便是种族大*杀,比如未来南洋总督,在帝国南洋州杀得血流成河,土著几乎绝种。……别想了,没有东瀛总督,因为皇帝把那块地分封给帝国长公主——也就是成了不死族领地……)
另设特品:开府仪同三司;加九锡;帝国天策上将(比帝国元帅高);一品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品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二品特进、从二品光禄大夫;三品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四品正议大夫、从四品通议大夫;五品中散大夫、从五品朝议大夫;六品朝议郎、从六品承议郎;七品朝请郎、从七品宣德郎;八品给事郎、从八品征事郎;九品教化郎、从九品文林郎————此皆荣誉职务。
凡官员考核(乡议局评分、主官评价、政绩考核)连续优异者,可由皇帝赐予以上官衔(实际上四品下大多由理事院代皇帝封赏,而帝国从未加封过官员特品虚衔)。比如皇帝赏赐某小吏为文林郎,那这个小吏就是从九品,拿从九品待遇。
官员从正九品到一品待遇同下等兵到元帅17级。从九品待遇与正九品同。
凡四品以上及四品官员,必须经由帝国皇帝王凌任命。六品以上及六品,由吏部提名、理事院内阁审议通过,其他归属吏部自主。当然了,皇帝拥有一切权力,可以罢免任用任何官员,乃至赦免诛伐,生杀予夺四个字可不是开玩笑的,诸葛瑾奏疏不用特别声明,这是帝国宪法早已规定的。
“内阁怎么说?”诸葛瑾洋洋洒洒几千字的章程,王凌看完后,看向内阁官员问道。事实上,诸葛瑾的奏疏要先递交内阁,再发理事院,而最后才能到王凌手中,等到王凌手中时,便是内阁和理事院都看过了,就等王凌点头通过或否定重议又或者留中不发。而诸葛瑾的奏疏内阁和理事院都没给出意见和审议结果,所以王凌才会先问内阁的意见。
“诸葛子瑜所议,我等并未觉察有何不妥,且凭领袖裁决”张昭出班答奏道。事涉皇权,他们没办法给出王凌明确的意见,好与不好,还是要王凌点头才行。
“……,准了,吏部照此执行”王凌考虑片刻后,点头说道,这也算是对官员们彻底补偿了爵位上的亏欠。王凌一准,殿内文官不由全都松了口气,如此一来,至少非战时,官员的地位待遇便和武将是平等的。至于战时?人家在拿命去拼,这本无可厚非,有什么好嫉妒的。
而让官员们松口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限制君权。按照诸葛瑾的规划,实际上帝国有皇帝和没皇帝没什么两样。
立法权从一开始就归理事院,执法权归刑部,而行政权归六部执行,监察权归内阁和乡议局。如此一来,皇帝便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什么?你说立法权掌握在理事院手里不算分立,呵呵,所以你当不了官员,理事院和皇帝区别大了,比如官员可以送美女进宫,填充理事院,这些女人来自各地,难道不要为自己家乡谋福利?谁敢说这不是皿煮?
至于理事院审查通过权干涉内阁六部行政?你搞清楚,她们只能否决同意,不仅所有的政策制定全部出自内阁六部之手,如果不好的政策,内阁六部同样可以打回去复议,他们同样有裁决权。
当然了,皇帝沦为一个盖章点头机器,但是谁也不敢拿他当摆设。别忘了,军权一直看看攥在皇帝手里,除了军权,皇帝手中还掌握着4个特务部门还有钦天监(管理三元教,类似教廷,也就是王凌掌握神权,接近****。只是夏族的神权从来都是游离世俗之外,不像国外,神权干涉世俗,引发宗教战争。这一点也侧面说明了拜畜生教来源西方,夏国人信佛的从没攻击过信道的,信道的也不会去攻击儒,而拜畜生教却是会消灭不信仰它的“异端”,明显具有西方宗教攻击性,排它性,唯一性)。
与其说皇帝是摆设,不如说他是砝码更合适,他的作用更多的是平衡各势力,使帝国这艘巨轮平稳行驶在大海之中。
如果没了他,掌握帝国权力的各大政治势力瞬间就会失控,官僚门阀将会再次产生,大元帝国又会重走夏帝国的老路。
所以大元帝国皇帝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待到所有事务商讨确定后,已经是5月18日了。最后也就还剩下封赏官员,提升将士军阶事宜,不过这个不急,这个大家早已心中有数,皇帝将在登基大典时进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