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是非成败(1/2)
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相比较那些历史上的名将,如孙武、吴起、孙膑、庞涓、乐毅、韩信等,都是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而周瑜、鲁肃、陆逊这类智将,也是从小习练骑射武艺,不是光说不练的。”
燕玄龙说:“诸葛亮并非是光说不练的秀才。
他倡导立大志、修人品,强调志当存高远,他正是实践这样的人生。
刘备本来是屡败屡战的人物,虽有刘、关、张、赵,仍然无济于事,直到诸葛亮出山,才扭转乾坤,成为一方霸主,然后三分天下。
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他深谋远虑,神机妙算,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赤壁之战。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空城。真乃神人。
赤壁战中,明知关羽乃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放走了劲敌曹操。
当年刘备也加以阻止: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
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之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
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
而云长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
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
再说用魏延。
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
魏延骁勇善战,屡建功勋。
但此人头后有反骨,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会为敌所用。
诸葛亮一边用,一边防范着他。
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
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
幸亏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
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
年青人听后直摇头冷笑,说:“你们都是被《三国演义》骗了,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是刘禅!”
众人不由得啊了一声,有人就笑起来。
年青人说:“刘备生前,诸葛亮曾感叹刘禅非常聪明,超过人们的期望。刘备也谦虚地说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北伐前夕,诸葛亮依旧把22岁的刘禅当作孩子,特派心腹监管,后主益严惮之。
诸葛亮急于北伐,刘禅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
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魏延造反,却表奏杨仪造反。
后主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
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
把刘禅说成扶不起的大阿斗是为了诸葛亮独揽大权寻找借口而已。”
双方争执不下,那位老者问三位道士:“诸葛亮究竟是道家人物还是儒家人物?”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