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写作自律的案例(1/2)
海明威每天天一亮就动笔,写到中午停笔。这样还不算过瘾,他补充说:“停笔的时候,你好像空了,同时又觉得充盈,就好像和一个你喜欢的人做爱完毕,平安无事,万事大吉,心里没事,就等第二天再干一把,难就难在你要熬到第二天。”另外,他是站着写的。
村上的自律应该是最为人所知的。在写书的阶段,他会在早晨4、5点钟就起床,工作六个小时。下午跑步或游泳,然后读书、听音乐、睡觉。每天重复。整个写完了以后,就开始一遍遍改写。“一共写四到五遍。”
帕慕克则自律到变态的地步。他拒绝在自己家里写作。“家庭的琐事和细节会损害想像力,会干掉我骨子里坏的一面……会让人对其它世界的向往(正是想象力所系)渐渐消逝。”所以他每天都会离开家,走到他写作的地方,一个人闷头写上十多个小时。
这些例证好像是在说,伟大的作家都写得那么勤勉刻苦,你也振作一下信心,坚持写下去,说不定也能成事。不过这个说不定,是真的很难定的。因为在体力与秩序之外,艺术敏感性也是不能忽视的。大概更为主流的说法,叫“天赋”。
天赋总是被人拿来说事,因为它太虚了,不明不白,像是能解释很多事情一样。我的理解比较实在一点,就是敏感,感受力。只有创作者首先足够敏感,他的作品才能尝试去打动人。
归根结底,敏感的习惯也是从创作者本身的生活中逐渐铸成的。这种习惯按理说应该人人都有,但是有人程度深,有人程度浅。程度深的人,是因为能更多地感受痛苦,而不是只顾着寻找正确的应对策略。
作家们便是属于程度深的那一类。那按理来说,作家们应当都普遍更痛苦一些、人格都普遍更不健全一些。正好有一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应证了这个推断。毛姆的《巨匠与杰作》。
本来是一份报纸请毛姆为读者开个书单,列出他认为最伟大的十部小说。结果毛姆选了十本小说,顺便把十本书作者的生平八卦全部抖出来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