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4)(2/2)
大地在隆隆的炮声中战栗,手榴弹在爆炸、枪声如织,弹片的呼啸、人们的嘶喊,似乎整个战争都集中在这块高地上,硝烟令人窒息。
刚刚吐出嫩芽的草地、树木在燃烧,有被击毁的车辆也在燃烧……有人倒下,有人跃出战壕端起轻机枪发出欢快的“哒哒”声。又倒下,勇敢的白玲姑娘冲上前去,给伤员包扎伤口。她头上顶着的手帕丢了,一张俊美的脸被硝烟涂了妆。
“担架队,跟上!”方旭大声喊叫。
支前队伍在弹雨中穿梭,一个民工中弹跌倒了,方旭接过了他手中的担架冲进了硝烟之中。
又一声炮弹呼啸着飞来,方旭赶紧让大家卧倒隐蔽,可他自己却差点被击中。瞬间,他觉有一个身影猛然将他扑倒在地,等抖落一身的泥土翻身坐起时,这才发现了满脸灰土的白玲。
“真悬啊,多亏了你。”他身上的土扑扑往下掉落。
白玲啧怪地呛了他一句:“你心里就放着别人的安危,你是铁打的不成?”
方旭嘿嘿笑了,心里却很受用。
西野激战至下午四时,遍野里响彻的是冲锋的号角,战旗猎猎,英勇的解放军将士如同决堤的大潮漫过……至六时,战斗结束。“足称为模范战例”的羊马河战役全部歼灭敌一三五旅四千七百余人,生俘代旅长麦宗禹。
那一根根在硝烟里被鲜血染透的野草像琴弦,被温柔的春风拂弄,奏出动人的歌谣,在天际间回荡……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
千里的那个雷声噢万里的闪,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领导咱们打江山……
硝烟还未散尽,乡亲们为解放大军准备的猪、羊来不及宰杀,部队又要开拔,骑在马上的贺明山副司令发现了支前队伍中满脸硝烟和土尘的方旭。
“我说九娃县长,你可欠我一顿烧肉呢。”
“记着呢,等你们收复延安凯旋归来,我们好好犒劳勇士们。”
铁流般的队伍走过,方旭站在高坡上长时间送别首长、战友。
诞生于血雨腥风中的人民军队,为实现工农大众的利益,注定要经历一场场大战、恶战的考验。从苏区反“围剿”到被迫踏上万里长征,从三军会师西北到开赴抗战前线,从保卫延安到三大战役,我军指战员冒着枪林弹雨一路走来,多少勇士在冲锋陷阵中流血牺牲,多少身躯在悲壮倒下的那一刻化为了不朽的雕塑!
羊马河战役结束后,边区政府通令嘉奖了游击队,方旭因“参与了保卫党中央、保卫***的任务,率领游击队、民兵牵制敌人,并动员群众搞坚壁清野,与一夜之间将公粮二百余石全部疏散,参加羊马河战役支前工作,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据此除传令嘉奖外,英奖给新民主主义奖章一枚。”证书由陕甘宁边去政府主席林伯渠亲自签发,并盖有陕甘宁边区政府大印。后来这枚奖章在“文革”中被抄走了,从此不知了下落。
方旭说,什么叫枪林弹雨,他在那个时候体会最为深刻了。那种渗进骨子乃至于灵魂深处的感受,不是用文字所能描绘得了的。如果真能描绘,那用世界上最为华丽的词语讴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都不为过;一段文字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所有的文字堆砌起来,就是高入云端的巍峨山峰。他说他充其量只是山峰上的一颗石子,仅此而已,比起那些永远倒下去的勇士,他甚至觉得连一颗石子也不配。
他永远记住了春天那个泼血的黄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