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回明朝当暴君 > 第41章 风雨大凌河 (前奏)

第41章 风雨大凌河 (前奏)(2/2)

目录
好书推荐: 游戏我为神 星光下的陪伴 这个房东不太冷 曲中戏 逍遥推拿师 邪灵弑神 倾世霸宠:帝君大人别太坏 最凶残 楚王的金牌宠妃 婚婚来迟:冷少,你宝贝掉了

一听是皇上让来的,就没人再敢乱言。

崇祯道:“杨立凡,你且说说你有何看法?”

杨立凡,是崇祯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新皇登基,崇祯就有了培养自己的人才计划。此时后金军来攻打大凌河,是一个难得的历练机会,故此崇祯有意安排杨立凡,让其进行锻炼。此后若是有了功绩,也有提拔的理由。

而对于那些站着茅坑不拉屎的将领和文官集团来说,虽然崇祯皇帝对他们恨之入骨,但是最现实的情况是现在又不得不指望他们,朝廷无可用之人,也是无奈之举。

而像杨立凡这种充满着热血的青年,因为未污染党争之害,且直接听命于崇祯皇帝,故此说话比较可观和公正,并不会带着什么偏见。

小小一个杨立凡,在这些辽东叱诧风云的人物眼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可杨立凡说话的那种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却把大家实实在在给震撼住了。

孙承宗道:“自古英雄出少年,臣也算在朝堂之上摸爬滚打几十年,却从未见过此少年,不知少年郎现官居何职,又何战绩呀?”

崇祯道:“此人是朕的侍读,并无品级,朕想让他多历练历练,此事就不必再追问了。”

崇祯此话一说,便没人再敢追问,既然是皇帝身边的侍读,又是皇帝如此倚重之人,自然不敢再多追问。

而杨立凡脸上也显得光彩无比,感动的跪倒在地,道:“杨立凡一定不辱使命,报答陛下!”

“既是陛下的侍读,若无品级…似乎也说不过去,臣提议赐翰林侍读学士之位…”

“臣等附议!”

有人提议之后,便纷纷有人附议。这是皇上很想看到的结果,于是便点了点头,道:“朕答应你们!”

“赐杨立凡翰林侍读学士之位!”

被赐翰林侍读学士的杨立凡立即从一个平头百姓升格为从五品,命运瞬间发生转变。

杨立凡谢过陛下龙恩后,道:“臣以为辽东之军情不能掰开来说…”

众人听到这句话以后,眼珠子都要掉了,想要听个究竟。

虽然,刚刚大家都纷纷为杨立凡说了话,可是杨立凡一开口,却把所有人的脸都打了一遍。

“臣以为关宁锦防线实在是劳民伤财的玩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只是这玩意修都修了,只能守着。”

此话一说,老迈且颇有战功的孙承宗差一点跳起来。

“小儿…休得无礼!”

崇祯却不以为然道:“孙老,切勿太激动,让他继续说!年轻人嘛!谁还没有一点小激动!”

得到崇祯的赞许后,杨立凡的中气更足了,道:“谢陛下!”

杨立凡道:“守,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却是攻,若不主动出击,只知道一味的龟缩防守,恐怕守着守着就真的成了真孙子了!”

此话一说,孙承宗差点哭晕在厕所里,本来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关宁锦防线,现在被一个毛头小子说的一文不是,自然心里非常不舒服。

不舒服的人还有袁崇焕,袁崇焕真的就跳起来,差点就给杨立凡一巴掌,还好有劝架的拦着。

气急败坏的袁崇焕道:“毛头小子,居然敢诬陷吾师,简直不要太猖狂!”

杨立凡道:“袁将军恐怕还是带罪之身吧?为何也如此激动?”

本想发作的祖大寿赶紧把嘴巴闭上,因为他和袁崇焕相比,也算不上是光彩,直接带着队伍跑了。

此刻,气氛陷入到极度尴尬。

一个横空出世的毛头小子,说的一番话让这些庙堂之上的大佬们一个个无话辩驳。

杨立凡道:“臣以为,如今的朝堂上下,居心叵测者多,正直者少。有大局观者少,鼠目寸光之辈多。碌碌无为者多,目光独到者少。特别是辽东之局势,能洞察出其本质者就更是凤毛麟角,若是如此下去,大明就会烂,你们烂一个,就会跟着烂一片,如此下去,大明就会整体糜烂,如此下去…你们置陛下于何地?”

崇祯咳嗽了两声道:“杨爱卿,此话严重了,如今要务是言明辽东局势之利害关系,我大明将士的性命不能白白送给建奴,咱们将士的性命可比建奴军要珍贵的多。”

“这大凌河城是守还是弃,若是守又该如何守?派谁去守?还有这后勤供给问题,又该如何安排布置,这都是问题。朕只想知道这些。”

杨立凡道:“臣以为,锦州城防坚固,建奴想要攻破锦州并非一朝一昔之工,故此臣以为应该多多增兵锦州城,并立即从各地调拨粮草以备应对。另外大凌河城也该派兵驻守,但不必派重兵,一旦大凌河城破,锦州城便近在咫尺暴露在建奴面前,反而得不偿失。”

崇祯又看向了诸位,道:“派谁去镇守锦州城较为妥帖?”说完这话,崇祯看向了祖大寿,希望能从他嘴里得到些什么,虽然崇祯并不喜欢祖大寿,但是此人曾经被派驻守锦州,对于锦州也算非常熟悉。

祖大寿似乎也明白了崇祯的意思,出班道:“臣愿前望锦州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虽然祖大寿所说之话很有气概,但是崇祯听后却觉得此人说话太过浮夸,不免有些反感。

孙承宗微微一笑,道:“陛下,臣愿担保…祖大寿忠心耿耿,又是我大明难得的大将,且臣在辽东时祖大寿就颇有功绩,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听到曾经的恩师如此夸奖自己,祖大寿自然是洋洋得意。

崇祯倒是不给面子,看着孙承宗,道:“孙老,没有哪个老师不夸奖自家学生的,恐怕有夸张之嫌疑吧!”

杨立凡也是不知深浅的家伙,比起袁崇焕,祖大寿之辈也毫不谦虚,道:“臣愿领兵驻守锦州城。”

此话一说,一片哗然。因为杨立凡无半点功绩,也无人知晓其究竟是否有才华,把一个在关宁锦防线如此重要的城池交到他手上,又怎么能放心。

“带兵打仗,不是儿戏!”孙承宗轻蔑一视,有些不屑看着杨立凡,能够这样说,已算是客气。

杨立凡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江山代有人才出,想必孙尚书也认同自己的徒儿强过自己吧?”

杨立凡如此一问,反而让孙承宗有些尴尬,道:“这…小儿狂妄自大,老夫不与你多言便是,带兵打仗可不是纸上谈兵,要拿出真本事来!”

袁崇焕道:“陛下,孙尚书所言非虚,不可把如此重要军务交到一个毛头小子手上啊!”

袁崇焕刚一说完,祖大寿便跟着道:“不错!不可把锦州城交给这个毛头小子!”

此刻,崇祯不开心了,道:“孙尚书,袁崇焕和祖大寿都是你的爱徒,而杨爱卿也是朕的知己,为何要区别对待啊!”

孙承宗愤愤不平道:“陛下,臣并无此意,只是臣以为不可如此莽撞行事,一旦铸成大错,后果将难以挽回!”

“哼!够了,孙承宗,朕知道你的意思,你瞧不起杨爱卿,也瞧不起朕,你认为从你嘴里所说出来的就是金玉良言,你自私傲慢,所以你的徒弟也是如此。你和你的徒弟,一个贪钱,一个贪利,另一个喜欢逃避,你以为你们就是大明的功臣吗?”

大殿此刻一片的安静,只有呼吸和心跳声。

孙尚书大器晚成,同时并非武官出生,有幸成为天启皇帝的老师,这才受到特别倚重,从此开始飞黄腾达。并且对于辽东局势有着其独到的理解,这才能够入主辽东,以兵部尚书和大学士的身份代替王在晋成为辽东的督师,但其本人并不适合领兵,虽颇有才能,却只是在大局观上面。

而袁崇焕和祖大寿正好与其师在某些薄弱的地方有了互补,这才能够完成一系列包括收复失地和建立防线,以及把建奴逼退几百里等漂亮的数据。

但其在本质上,并没有真正解决辽东糜烂的状况,建奴女真的力量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比以前更加强大了。

崇祯道:“自从建奴制造出红衣大炮以后,朕就每日忧心忡忡,咱们有的东西,建奴现在也有了,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建奴谦虚且愿意学习,难得你们就忘记努尔哈赤是怎么死的了吗?”

“野猪皮那是被红衣大炮轰死的!正因为如此,建奴知耻而后勇,才能制造出来红衣大炮,不但如此,朕还听说…皇太极现在是风生水起,大权独揽,并学我大明还设置了六部,看来建奴的野心愈发大了!”

“臣等惭愧!”

“臣等万死!”

“臣等羞愧难当!”

“惭愧?万死?若尔等若还有些羞耻之心,便想想如何抵御建奴的来袭,大敌当前居然还夸夸其谈,朕看你们是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否则也不会争得此面红耳赤!”

“朕觉得祖大寿任锦州城总兵较为妥帖,杨爱卿是朕的人,借此机会也去历练历练,朕以为杨爱卿可以任锦州城副总兵!”此刻,再无人敢辩驳。

说完以后,崇祯道:“带兵打仗之事,朕不懂,兵部和户部以及内阁拟订一个章呈出来,看看需要什么,还缺少什么,切勿再拖拖拉拉。拟好以后,内阁直接批了就是,军情紧急,也不用再通过司礼监了,朕都准了…总之要快…”

孙承宗道:“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

崇祯疑惑道:“还有何事?”

“如今天下四处大旱,灾民无数,臣害怕此战费时费力,不论是辽东军还是建奴军恐怕都会被拖入持久战之中,粮食供给恐怕是一个大问题。”

只要正常一点的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几万的驻军,光是每日所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旦没有了后援补给,恐怕没有被建奴打败,自己就已经饿死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目前的要务是抓紧筹措粮草,故此臣建议立即从各地转运粮草,越多越好!”

崇祯听后,哈哈一笑道:“若是此事,爱卿们不用担心,朕早已有所准备。”

众人一听,一张脸比一张脸更加懵逼,但也不敢说皇帝是吹牛,只是呆愣在那里。

这事除了王承恩以外,没人知道,崇祯皇帝雇佣了数千无地农民,为其耕种了数万亩荒地,所种皆是高产农作物。第一季便收获了三万石的玉米,另外还有土豆番薯各二万石。现在这些已经收获的高产农作物正安静的躺在数百个大仓库里,等待着被运送。

另外崇祯还准备了数万个罐头,毕竟是自己第一次指挥打仗,怎么能让自己的将士饿肚皮呢。因为崇祯听说过许多惨烈的故事,打仗打到后期,因为没有粮食,开始吃马,甚至吃人肉。一想起来就慎得慌。

故此崇祯才会拍着胸脯,很有底气道:“至于粮草,不必担心,朕早已准备好,只需遣五百兵士日夜加紧运输,做好储备工作便可。”

孙承宗还是不放心,道:“陛下,带兵打仗并非儿戏,若是将士们吃不饱肚子,可是要闹事情的!”

“朕已准备好六万石的粮食!”

六万石粮食,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孙承宗面露笑意道:“若真有六万石粮食,建奴胆敢前来,臣一定拖死他们,让他们有来无回!”

于是立即下令调拨五百运粮兵开始抓紧运粮,火器、以及一切后勤所需物质开始陆续转运,除此之外崇祯还用魅力点购买了数百顶简易帐篷,便于随时拆卸之用。

锦州城本就坚固,因为六万石粮草的到来,又开始加固锦州城,而距离锦州城不到50公里的大凌河城也开始抓紧坚固。并在城门上面了架上了数十门红衣大炮,只等建奴以来,数十门红衣大炮便会开始陆续放炮,迎接他们的到来。能够送多少上天,就送多少送上天,要是建奴真的攻破了大凌河城,那也不真的与其死磕,退回锦州城先休息几天,粮食有的是,建奴军长途跋涉而来,必定采用速战速决之方式,故此不会带太多粮草。一旦建奴出现粮草短缺问题,就会走火入魔,上蹿下跳。

崇祯的想法是此战不求取得大胜,只需消耗建奴精力就可,至少保证锦州城不被攻破,总之物资无限度的备齐,拖也要把建奴拖死,打不死就饿死。

另外在锦州城四周布下陷阱无数,能抓到一个算一个,令其颜面扫地,军容不存。

另外防止祖大寿叛变,增设两个副总兵,削弱祖大寿兵权,令其难以做到与建奴直接接触,发现其有谋反之心,可直接将其斩杀。

除此之外,崇祯还搞来了三百个手榴弹,为此还专门培训了三十个手榴弹小投手,都是崇祯皇帝亲自挑选的人选,此事暂时对任何人隐瞒,只等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因为数量限制原因,只能购买这么多。这种他们从未见过的玩意,一旦出现,不吓得魂飞魄散,也会尿裤子。

除了手榴弹以外,崇祯还搞了一百个地雷,埋在了建奴军的必经之地,只需等他们一进入就能体验到地雷酸爽的滋味。努尔哈赤被红衣大炮弹片击中而亡后,知耻后勇的建奴于是就制造出了红衣大炮,崇祯想要让皇太极尝一尝地雷的滋味要是建奴有本事,说不定还会想着制造地雷来。

这一切都是在崇祯皇帝秘密进行下的安排,崇祯不想打乱孙承宗的作战秩序,只想在背后做一个默默的支持者,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

此刻,建奴方面也是吵得不亦乐乎。

皇太极独揽大权以后,其权威比以前更加集中了,没人再敢和他顶嘴,就连多尔衮这种刺头说话也温和多了。

在缩小版的大殿之上,中央坐着的就是皇太极,八字胡子,面色严肃。

建奴已不再是昔日的建奴,皇太极虽还是后金汗,但大多数人已开始称他为陛下,身份已然不同。

与其父亲努尔哈赤不同的是,皇太极野心更大,目光更加的远。在蒙古诸部和朝鲜之间,变着花样的玩。

皇太极做的最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起初并没有打算与明朝死磕。而是转向了更为弱小的朝鲜和漠南蒙古。

对于明朝文官集团,威逼利诱,用了不少的手段,对于自己权利的巩固方面也是手段用尽,这才一步步爬到了现在的位置上面。

大殿之上,皇太极发了话,道:“此次攻打大凌河城,意在图谋锦州城,诸位都议一议,该采用各种战术?”

皇太极的阴险之处就是在于虽然已经有了主意,却依旧不表露出来。

“陛下,我军向来擅长野战,此次长途奔袭至大凌河,当采用速战速决之法!”

皇太极道:“这是自然,只是孙老头和袁崇焕所设的关宁锦防线实在难啃!”

多尔衮道:“臣以为,如今袁崇焕生死不明,大明小皇帝早已经不信任袁崇焕,没有了主帅恐怕明军军心早已动摇,拿下大凌河城并非易事!”

然而面对明军的重筑,皇太极却不能坐视,他对众贝勒说:“坐视汉人开疆拓土修建城廓,缮治甲兵,使得完备,我等岂能安处耶?”

商议过后皇太极以明军修筑城池的理由,决定对明用兵,于是开始征调大军,这一次不仅是八旗军,蒙古兵也被征调在内。

此时的沈阳城内,出现了大批的军队,备战的气氛愈发浓重。要说这皇太极倒是也挺会做人,从蒙古来的蒙古兵受到了热情的款待,皇太极请他们大吃大喝,睡妹子,好好的犒劳他们。

犒劳完以后,于是开始郑重其事的宣布军纪,并严惩那些做出违法乱纪之事的官兵。

皇太极对明用兵,采取的是兵分两路之策。

一路由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两万,经义州屯住于锦州和大凌河之间,想要切断锦州与大凌河的联系。

另一路由皇太极亲自率大军经黑山、广宁从正面压向大凌河城。

然而设想永远只是设想,这一次的进攻旅途却没有这么顺利。

大凌河城被调皮的建奴数次摧毁,明军又数次将其修缮,这一次皇太极本打算在大凌河城未完全修缮之时来一个突然袭击,可皇太极却没有想到被崇祯来了一个突然袭击。

从沈阳出发以后,皇太极带着的队伍紧赶慢赶,却还是不能以最快速度赶到大凌河城。想要合围大凌河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不但落了空,反而差点丢掉了性命。

在距离大凌河城外一百里之时,倒霉的建奴军踩到第一枚地雷,瞬间就有人上了天。对于这种神奇的玩意,建奴军开始恐慌起来,因为谁也没有见过。

然后每行进几公里,就有士兵踩到地雷,踩到地雷的结果是无一列外的都被炸烂了。于是军中开始出现了军心不稳的状况,甚至出现了数十个逃兵,后被抓住纷纷处死。

不仅是人,连马也出现了恐慌,开始乱窜,只是此刻懵逼的皇太极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进。因为地雷的原因,导致行军的队伍不敢再如此匆忙,这为明军修缮大凌河城城墙争取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当建奴军两支军队合兵大凌河城之时,早已经狼狈的就像逃兵,哪里还看得出来是攻打别人的样子。

皇太极也有鬼点子,也不知道急着强攻,命令军队开始先修整,养足精神。

第二天,皇太极一改从前硬攻的战法,改成了以“围城”为主的打法。

皇太极于是命八旗将士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个小小大凌河城围得如铁桶一般。

如此兴师动众,被明军的探子早已经看在了眼里。

皇太极带着数四万人来围祖大寿的一万人,自然是认为祖大寿插翅难逃,故此信心十足。

有明军看到自己被围住了,开始紧张起来,纷纷跑去找祖大寿禀报军情,祖大寿却不以为然道:“此时不同以往,圣明的陛下已经有了破敌之策,尔等有何必惊慌!”

祖大寿又道:“城中之粮够几日之需?”

“足够数月有余!”

“既然足够,何必惊慌?那皇太极要是愿意挖,那就让他挖呗!只要我们不出去,他又能奈我何?”

听完总兵的话,底下的士兵放心了不少,只管着巡逻和日常的换防,不管建奴军如何折腾。

几天以后,皇太极有些坐不住了,他不明白自己把大凌河城围的和铁桶一般,而明军居然不管不顾,这让皇太极很费劲。按照皇太极的想法,明军断然是不会在大凌河城囤积太多粮草的,于是便认为祖大寿是故作镇定。

随行的范大头道:“陛下的围城之策实在是高明,这一围,城中的明军只有坐以待毙,如果想活着出去的话,一是靠援军来解围,二是只有投降。而援兵前来,必须与其野战于城外,野战是我军的绝对优势,陛下几乎是每战必胜,明军输定了!”

可是此刻的皇太可却是忧心忡忡,两只眼皮跳个不停,总觉得有事要发生,却又实在想不明白。

就在这时,四周突然嘈杂起来,声音是从数十个大喇叭里发出来的,皇太极哪里见过这玩意。

从大喇叭里不断的发出劝其投降的话,令建奴军心开始动摇起来,五一不觉得疑惑和恐惧的。

随着大喇叭的声音落下,大凌河城上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戴着面具,在风中威武的站着。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目录
新书推荐: 特种兵:开局融合死射天赋 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 让你入赘76号,你都升主任了? 抗战:从成为楚云飞开始崛起 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 生子系统哭着求我放过男主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亮剑:我能复制一切 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