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临龙山之巅(1/2)
今冬闲时,农天一与白龙杰继续访茶事。他俩沿溪边弯过一道坎,再爬一面坡,一块平展展的山地,就在眼前铺开,石龙村的一户农家就落在山脚下。
远远地,农天一就看见门前一棵古柏绿葱葱的,把守院落,像一把巨伞挡住火辣的阳光。几株樱桃树绕着石垒的院墙,将枝头伸出空灵的院外。青砖,黑瓦,青石铺路,直抵院内。
绿苔黑底流光的色泽漫上去,加深了底色,分明积累了厚重的光阴。白灰粉刷的墙面,有几条雨水冲刷过的痕迹,如老年斑拓印在上面。
内院左侧,码着齐人高的木柴垛,劈柴已有些微灰暗,纷落着薄薄的尘土,透着陈旧的伤痕。在右侧闪着油黄光亮的柴垛,有两三米长,如一条木质长城紧挨着墙体,使屋面显得更加厚实,稳健。这应是不久新劈的木柴,因为有一股久别的木香扑鼻而来。
农天一仔细端详,柴垛更像一幅抽象派画稿:线条流畅,自然伸展,凸凹有度,粗细匀称的思路,如一幅生活中不经意的艺术品。
这家主人的辛劳,手艺的精致,以及对过日子积攒的用心,可见一斑。
白龙杰说,柴火码的真是讲究。
老人家笑着迎出门,与他们打招呼。看他俩站在柴垛边指手画脚,老人家像懂他们的心思,手指着干柴垛说:乡下人过日子,有柴心不慌。随后就招呼他俩落座。
院内不大,长方形布局,紧凑,简洁,四周是一些干农活的必备物件。一些斑驳的光借着树叶过滤下来,形成阴阳的地表,微风颤动的剖面忽明忽暗。
在屋角,零星堆着一些茅草和细长的柴禾,定是为煮饭、烧水做引火用的,足见主人的精打细算。
来到偏房,土灶旁散落着几根粗实的干柴,有斧伤的裂纹一直延伸至尾部,落在上面的黑灰正好盖住一个褐红色的木结芯。灶火熄着,烧尽的木灰显然还残留着温暖。乡下的炊饮总是保持着最古老的的习俗,这天然的法则并且顽强地延续着。就地取材,物尽其用,人尽其力,地尽其粮,一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闲谈中,老人家讲,到了寒冬腊月,还是习惯烤火垅。山里有的是木柴,乡下人冬天取暖,就是在一间屋中间用砖或者石头围成一个火垅(如果是讲究的人家,还请石匠打成石条或者圆形的石圈围成火垅),里面放上木柴,点燃后,熊熊烈火就迸发出来,一家人围在火塘边烤火、商量家事、孩子们听大人们讲故事……这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候。
每当冬天的夜晚或者大雪封山之时,一家人就围在火垅边,享受天伦之乐。因此,乡下有一句俗话:五黄六月不站人家的上风,寒冬腊月不占人家的火垅。
如今乡下的火垅有一些变化,有的将铁皮弯成个铁圈,再支上铁架,引山泉水煮茶,清香四溢;炖汤,则腊货、干货尽有,文火慢熬,原汁原味,吃起来特别香。说话的间隙,老人家黢黑的脸庞上,绽开一种满足的笑容。生活原本就应该这么简单。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