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济世道家医(1/2)
无为道人再次下山,他是为另一件事而来。这时,他已进了云雾山茶坊,照旧坐在上次的角落处静心品茶。
小伙计通知巫青,她连忙过来打招呼。礼过后,他们坐下来喝茶,叙旧。
无为道人知道巫青对中草药在行,便直截了当地说,我们道人就是凭着“一根针,一把草”,行走天下。历史上,悬壶济世、普渡众生的道家医药高手众多。
巫青说,这个我略知一二,凤山历来有“十道九医”之说,令人敬佩!
“十道九医”,即十个道人中就有九人懂疗疾看病之术。
云雾山中,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药材,是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如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天麻、五灵脂、金钗等名贵药材,在云雾山均有出产。据记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即有隐士在此采药修炼,唐宋以后更是络绎不绝。
无为道人说,道医认为,人生百病、天生百草,天生百草既是为人治病,人用草治病,称之为药,有一病必有一药,病千变,药亦可千变,若能精悉百草的性味,皆可作为药用。我们凤山道家医药要求道医会自采、自制、自用中草药为人治病,这样就形成保健养生的秘诀。
凤山道医道药可谓源远流长。事实上,中医学就是由方士仙道的巫史医学、方士医学等逐渐演化而成的,道教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几乎所有的防病治病、养生益寿的医药和方术。
这时,无为道人自幼跟随师傅习道,如数家珍:
比如,东晋葛洪最早记载了天花病。梁陶弘景集《养性延命录》,其内容包括医论、医药以及啬神、服气、养形、导引、言语、饮食、房中、反俗、禁忌、祈祷、诵咒、存思诸术,这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集。其著《本草经集注》在药物的采集、加工、分类、配伍等方面都有创新:唐代孙思邈奠定了妇科、儿科发展的初步基础,发展了养生长寿学。南宋崔嘉彦创立的西原脉学在中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确实如此,外丹术研制的一些外用药,至今仍在使用。内丹术促进了古代养生术的发展和对人体的研究。这在许多重要的中医药学著作中,都收录了大量的道教医方。
巫青略有接触,便点头称是。
无为道人继续说,“在中医史上可以排出一长串道土的名字,如张仲景、华佗、扁鹊、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
凤山作为道教胜地之一,凭借深厚的道教文化积淀,他们以武当医药为渊源,经武当仙师传授,诸如道教发明、传承的秘传针灸、按摩、内功疗法等两百余种,膏、丸、锭、丹等中成药近百种,广为济世。
巫青说,“是啊,道人道医道药博大精深,我仙师曾经跟我讲过一些,只是我好像还不得要领哦。”说完一笑。
凤山脚下,有个白龙洞便是和凤山道教医药联系在一起的。白龙洞中最奇特处在于“洞中有洞”,洞内泉水四季流淌,清冽甘甜。传说有一条白龙在此得道升天,白龙为谢此地的养育之恩,留下一颗仙丹,仙丹使这里的水能治愈百病。人们为感谢白龙,就在此设殿造像,以示崇敬。
历史上,凤山也一向以白龙洞眼药、八定紫金锭等药物而驰名。传说,道人利用这个神奇的地方为人治病疗疾,而且方法奇特。据说来这里看病是“两头不见人”的。为了不被他人打扰,道人们往往躲进深山,潜心修炼,然而他们“高超的医道”却又总是青山遮不住。于是道人们就采用诸如“悬丝诊脉”看病、“高崖放篮”发药等方法,为患者治病疗疾。
这样既体现道士们的高深莫测,又能做到悬壶济世,拯救患者。如今,在白龙洞山脚下的白龙亭中,还保留着一块“天下驰名”的扁牌。
凤山白龙洞内,有一批形态各异、精美小巧的宋元明三代小瓷药瓶,和一块落款栖霞道人的药用广告。因制药而驰名的白龙洞内,在一个小洞穴鸟巢里,有数十只瓷瓶。清洗后发现,这批瓷瓶为宋元明三个朝代的眼药药瓶。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