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万里云和月(1/2)
蒙古草原,黄沙漫漫。
对俄贸易正式开始了。农庐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取材,以当地人和牲畜为主,实现了他在茶业生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国际贸易壮举:
三十匹骆驼分为一帮,由一帮首带队,一蒙古人做向导;五驼为一行,共六行,一人管一行;在每支驼队中,精通药理的大夫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仁丹妙手能够保证驼帮的人畜平安,也给沿途的蒙人疗治病痛。而驼队识途,觅得水源与宿营之地。
农庐本着“义重如山,信似介石”的信条,作为茶企的核心价值理念。靠诚信打天下,这是茶业不断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
农庐与巫青等其他股东商议后,定下了“三济堂茶行”一套严格运作的企规:
一是以自产“颐红茶”为主,根据地建在荆山的南颐县及周边,作为拓展茶业之根本。
在南颐县,包括在峡州一带收购加工的茶叶,然后压制完成“颐红茶”或青砖茶,由沮水到沙市,顺长江至汉口,逆汉水再至襄阳、河南唐河,在中原重镇社旗赊店上岸,之后,改畜驮车,经洛阳拉至黄河岸边,一路走东口,即张家口,一路走西口,即内蒙古包头杀虎口。
而东路往北入归化,即内蒙古呼和浩特,再往北到库伦,即蒙古国乌兰巴托,最后到达俄罗斯恰克图,由此转口销往俄罗斯及欧洲。
西路则经迪化、伊犁、阿拉木图进入中亚和欧洲各国等地。
二是以汉口附近的茶山为辅,大量收购这些产茶地的茶叶,作为重要的茶叶销售来源补充地。
这条线路是先走水路运至汉口,再从这里起航,中途换成小帆船,终点是河南赊店,约有一千五百公里;再从赊店开始,茶叶装车继续北上,横穿河南、山西境内,经山西大同抵达张家口,也有一部分经雁门关前往归化。这段距离约有一千五百多公里。
最后一段路程就是驼路,也最为凶险,常有风暴、低温侵袭,甚至是强盗的骚扰,都影响商队的前行,只有经过了这最后一千五百多公里的考验,商队才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俄罗斯恰克图。
这一路的艰辛和不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偶尔也会遇到货物被抢,运送茶叶的人员受伤,有的甚至丢了性命。有时,就会落个人财两空。一路凶险不断!
但是,农庐坚毅不拔,带领他的团队,并没有被这些艰难险阻所吓倒,而是一往无前,直至决胜千里。
这时,在中俄庞大的贸易中,茶叶贸易竟然占到了94%。
随着清帝国每况愈下,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了对这个古老国度的侵扰和瓜分,外国的商业势力趁机开始欺压中国茶商。
而无能的晚清朝廷,只能从富贾身上搜刮银两以备战时之需,同时为了满足达官贵人的享乐——尽管随着西方中产阶级开始形成,对茶叶这种“上层饮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尽管朝廷曾为税收扶持茶商贸易。但终究无法与这个国家的前途相割裂,也就无法独善其身。
由于骆驼运输比马驮大车安全,快速、便宜,每驼可驼四百余斤,所以,农庐很快与晋商韩之楠联手,利用韩之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备起了茶行的骆驼队,兴盛时多达几百峰,用骆驼从张家口到恰克图等地运输茶叶。
韩之楠颇有经营之道,不久,并由此而使沿途的特种行业“骆驼店”应运而生。“骆驼店”就像沿途的一颗颗安稳的棋子,起到了定海神针之功效。
韩之楠在驼运中,经过不断实践和探寻,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运作方式:
他将三十匹骆驼分为一帮,五驼为一行,共六行,一人管一行,一帮十人由一帮首带队,一蒙古人为向导,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不迷路,可以找到水源及宿营地。
在每一帮中,他精心安排,同时另外配备一、二名精通药理医道的人,带上必用的药物,以保证人畜的平安。这一招,在长途贩运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收到了奇效。
有一次,韩之楠跟农庐说,俄蒙一带,马匪猖獗,这马匪人彪马快,呼啸而来,人不离马,冲至驼旁,俯身即可将商人驼鞍上的银器掠去,转眼就渺无踪影,商家纵有武装保卫,并雇用保镖,也无可奈何。
农庐说:“那该如何是好?”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