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被痛苦刺痛(2/2)
我们回忆不起来,因为我们用文化框架的重要性,把这些记忆材料封存了,没工具取出来。
当然,弗洛伊德告诉我,我们会有意忘掉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的事,这是心理的自我保护机制。比如童年受过的创伤,很多人记不起来。
比如,我不太能够回忆起,母亲离开我后,我曾经哭过多少次,虽然每次都应该是刻骨铭心的。因为太痛苦,自己想忘掉,于是,就好像忘掉了。
我们总能够愉快地回忆起那些让我们很快乐的时光,给昔日的家庭披上一层温暖的底色。好多人说,童年是多么无忧无虑啊,其实,你问现在任何一个小孩子,他有没有烦恼?恐怕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你之所以认为童年是快乐的,只是因为你的愿望中,只保留了美好的部分,潜意识推动你,不回忆那些痛苦的经历。
普希金说:凡是过去的,都是美妙的。那是指回忆的倾向性,具有严重的情感选择特征。
但是,过去不愉快或者不重要,严格地说,不在框架内的东西,你就真的遗忘了吗?不,它始终在,在一个你没意识到的思想的角落,等待一个时机,偷袭你。今天凌晨,我就受到了这样的偷袭。
如果过去的表面上不被回忆起来的东西,就是真的被遗忘了,那么,催眠术所唤醒的沉睡的记忆就是骗人的了。而事实证明,催眠术是有效的。
从大量心理医生的案例来看,有的人几乎可以在催眠的状态下,回忆起自己婴儿时期的事情,这可就太恐怖了。而越小的不愉快经历,越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性格,很大可能,是父母如何在童年对待你。
童年和少年时代带来心理震撼的任何事,在心理学上,都称为事件,改变人生的事件。人生的方向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看似偶然的选择,而决定这个选择的,是你过去的所谓框架,还有就是情感的偏好。
我之所以被这个街边的女人刺痛,不是因为她的故事有多么凄惨,而是因为她让我想到了我不愿意回忆的过去。
想起那书店老板跟我说的话,认识你自己。我认识我自己,从情绪开始。我为什么这么害怕,除了这个故事之外,我在害怕什么?
有时厌恶是躲避的代名词,而躲避的最主要原因,是害怕。而害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你记忆深入,某个伤疤,被刺痛了。
我反思了我的过往,有一段不会回忆起来的东西,我选择性地遗忘了。我以情绪为线索,寻找这个女人所述与我生活历程的共同点,发现了一个大秘密。
我所不能承受的,是自己母亲带给我的伤害。以及她过早离去,让我没机会稀释这个苦味。
我母亲在我小学时离开我,当时我的心理状态并不仅仅是悲伤,害怕。更多的是屈辱和愤怒,这是让我真正害怕的原因。
我想起来了,那时,村里人对我的可怜,虽然伤了我的自尊。但击垮我的,是偶尔听到的一些评论。农村妇女喜欢八卦和长舌,我不会完全听不到的。
比如,有人就评价,我母亲如同娼妓。“她嫁到庄家来,就是贪图彩礼的,对不对?那是为了钱来的。她离开庄家,连孩子都不要,不是嫌这里没钱了?想找个更有钱的?别人有点钱,就把自己卖了,跟街上那些卖肉的,有什么区别?”
也许另一个女的,看到我的身影,赶快假装没事打圆场。“什么庄家庄家,自己家的庄稼没种好,整天只知道打牌当庄家。”那是个会说的女人,她的玩笑很高明很幽默,利用了谐音,但我听到她的听众们莫名的笑声后,屈辱和愤怒简直要炸掉我的脑袋。
我记得,那是个大太阳天,有青蛙在叫,有麻雀在飞,而整个世界,没有因为我的愤怒有私毫改变,这让我更为愤怒,却不敢发泄,因为我得假装没听到。
这么多年了,我始终假装没听到,或者假装它没发生过。那只是自己在骗自己,我记起来了。那天是我放学回来,周六的下午没课,我回来得早,路过田边时,稻田里蒸腾着腐水的气息,而风却让稻苗起伏,一切好像那么惬意。
而这种貌似快乐的境地被无情地打断,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一只鸟儿、一片云,可怜过我。
我最不能忍受的,是在她们眼中,我的母亲是个娼妓。
但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我愤怒,愤怒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是她把自己的形象搞成这样的,是她把我丢在了这个受鄙视的境地,是她让我屈辱和痛苦,而我,却无法发泄和愤怒。
一方面,我是她亲生的。另一方面,根本就没有她的消息。
我当时,差点自杀。从一个高高的岩石上,看着远处的河水,想象自己是狼牙山的英雄,准备进入那片空虚。
二娃喊住了我:“庄娃,未必你在练轻功吗?”他不正经的玩笑,马上改变了我的心情。至少,有他陪我度过,况且,我也不能在他面前认怂,我们是友好的竞争关系。
我想起来了,那时我双手平张,双腿下屈,在一个孤石上,有点像电影里的武侠,施展轻功的样子。
人的命运,有时转变于偶然,超出你的回忆和想象。
那个活泼的二娃,爱与我竞争玩笑的二娃,他形成了我的面镜子,与他的争强斗狠,成了我的节目,成了我的动力。我甚至在头天晚上,就在想,明天用什么办法,吓他一下。
这段记忆,如果没有今天这个经历,我是回忆不起来的。我发现,回忆起来时,我坐在床上,居然是打坐的姿势。
如果人生仅仅靠回忆来支撑想象,那也太可悲了。创造性和突破性,只能依靠联想这一个途径,以及**及情感的驱动。
人性中的情感**驱动,本来也是科学进步的动力。但与世界真实的样子,恐怕差距很大吧。
我面前是佛学书籍,它告诉我,因缘决定着我们这个世界的走向,而所有走向,只不过依靠心的牵引。万法由心,乃不二法门。佛陀在世时说,心外求法,是名外道。
也许,心,是改造自己改造世界,摆脱过去束缚的办法。
但是,有真心和妄心之别,如何区分呢?天知道。
还有一种说法,因缘是永远无法摆脱的,因为在这个世界,缘起法,是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之一。我记得南怀瑾先生说过一句话。
有人问“佛还落因果否?”
答:“不昧因果”。
因此,得到了赞许。按我的理解,凡是有所问答,就有所指,有所肯定或者否定,就是二元的东西。
你说有因果,可以不要因果,那么,就会为两个世界了。有因果的世界,无因果的世界。那就不叫不二法门。
按佛教经典上的说法,佛世界是一真法界,包括所有的空所有的有甚至非空非有之类,凡是一切,都是佛世界空的表现。这样说来,因果与非因果,基本上在佛世界没这个概念。
比如说,空,是指性质和本体。而有是指表现和客体。所空有不二,是指本体和客体是一件事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根本不可分割。
比如,我现在,在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这就有趣了。我的心理状态,是我分析的对象,从哲学认识论来说,这应该算是客体。
但是,是谁在分析这个心理呢?分析者是谁?我的心理历程是客体,我的分析主体也是我的心,那么,主体与客体怎么就混淆了呢?难不成,我同时具有两个心?
据说,高手在禅定中,可以让主体客体的概念消失。据说,一真法界根本没有主客体之分。但是,我是凡夫,我所面对的,有时是好几个主体和客体存在于我的脑海之中。
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里有一个问题很像是参禅:“你是谁,你杀死了谁,谁在杀,谁在死?”
杀手的答案表明,他似乎是个高手。“是我杀死了我!”
百度搜索【】小说网站,让你体验更新最新最快的章节小说,所有小说秒更新。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