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蔬菜长在哪里(求收藏推荐)(2/2)
妍妍:“豇豆、豆角。”
“什么身穿绿衣裳?”
琪琪:“青黄瓜、青椒、扁豆都是。”
“什么灯笼高高挂?”
妍妍:“茄子,还有辣椒。”
“什么地下捉迷藏?”
彬彬:“白萝卜、胡萝卜,嗯,还有红薯、土豆。”
“什么越老皮越黄?”
丁学成:“南瓜,还有白黄瓜。”
袁爷爷:“你们都猜对了,都很不错!你们看看这个大棚中有些什么蔬菜?”
“红辣椒,杭椒。”
“洋葱,大蒜,芹菜。”
“南瓜,瓠子,番茄。”
“豆角,茄子,黄瓜。”
“土豆,白萝卜,胡萝卜,红薯。”
……
妍妍拉着袁爷爷走到挖东西的阿姨跟前,看了一会儿,开心地说:“袁爷爷,这是在挖土豆啊!土豆长在泥土里,像一窝大鸡蛋躺在泥土里,真可爱!”
“妍妍说得很形象!你们仔细观察这一片,发现有什么不同?”
琪琪指向旁边也在挖掘的茎块问道:“袁爷爷,那边阿姨挖的也是红薯吗?”
“呵呵,你们猜猜看?”
彬彬跑过去看了一下,大声说道:“看样子不是红薯,像是土豆!怎么是红色的?咦,还有紫色的!”
“谁来说说土豆的别名、来历和食用部位?”
“我知道。”
彬彬跑回来,清咳两声,神色一整,摇头晃脑地说道:“这种植物的学名是马铃薯,土豆是它的别名,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是我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我们食用的是马铃薯的地下茎块。”
“呵呵,彬彬小朋友说得很对!我们习惯上还是喜欢叫它土豆,薯皮的颜色有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这些我们都有培育种植,你们可以到处看看。马铃薯除了食用价值,还有药用价值,你们谁知道?”
丁学成查到的资料终于派上了用场,他举起手说:“我知道,马铃薯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可以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
“嗯,波波说得很好!其实马铃薯所含的微量元素很高,研究表明,马铃薯的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4倍左右呢。”
“土豆的维生素c含量比苹果还高?难怪我们小朋友都喜欢吃土豆!”琪琪很兴奋,仿佛她平时爱吃土豆是有先见之明。
琪琪像撒欢的小狗,东跑西望,又有了发现:“你们快来看!这是大蒜还是洋葱?”
妍妍跑过去看了一会说:“不挖出来看,分辨不出来呀!”
彬彬看了一眼植株的叶子,神气地说:“看叶子就知道了!大蒜的叶子是扁平的,而洋葱的叶子是圆管呈锥形的。”
袁爷爷走过来,称赞了彬彬一句,问道:“谁知道洋葱的来历和食用部位?”
两个小女生摇头,彬彬尴尬地说:“我只知道洋葱是食用地下茎块。”
这时,妍妍反对道:“彬彬说的不完全对!我妈妈做汤和烧菜时洒葱花的,那不是地下茎块。”
“哦,对呀,做卤牛肉片和铁板烧时才用地下茎块,东北的大饼和京城的烤鸭片都包着大葱丝。”琪琪回过神来道。
“我知道它的来历,洋葱原产于中亚或西亚,现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已经用于世界各地的食物。在西元前一千年的古埃及石刻中就有收获洋葱的图画,之后传到地中海区。西汉时,张骞通西域,从西域带回许多物种。当时在西域已经有种植洋葱的记录。地理大发现之后,由欧洲向世界传播。16世纪,传入北美洲。1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时,《岭南杂记》记载洋葱由欧洲白人传入澳门,在广东一带栽种。”
袁爷爷哈哈一笑,说道:“波波小朋友知识很丰富啊~他说的来历没错,你们说的食用部位混淆了葱的品种。葱有很多品种,分为大葱、小葱、洋葱等。彬彬说的是洋葱,妍妍说的是小葱,而琪琪说的是大葱,你们都没有说错。”
袁爷爷停了一下,看看孩子们得意的表情,继续说道:“我先说洋葱吧。洋葱是一种很普通的廉价家常菜。其肉质柔嫩,汁多辣味淡,品质佳,适于生食。原产亚洲西部,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四季都有供应。在国外它却被誉为‘菜中皇后’,营养价值较高。洋葱供食用的部位为地下的肥大鳞茎,有叫葱头。葱的叶由叶身和叶鞘两部分组成,由叶鞘部分形成假茎和鳞茎;叶身暗绿色,呈圆筒状,中空,叶直立生长;腹部有凹沟,是幼苗期区别于大葱的形态标志之一。洋葱的管状具有较小的叶面积,叶表面被有较厚的蜡粉,是一种抗旱的生态特征。而小葱的幼葱叶切成葱花可做佐料,地下也有小鳞茎,和蒜头差不多,有些地方用它做泡菜,叫‘嚼头’,脆、酸、甜,是一种开胃菜。大葱的鳞茎也很小,主要食用棍棒状的粗大假茎,切成丝条可做烤鸭片、京酱肉丝卷、脆皮猪大肘等菜的配菜。”
众小被袁爷爷的学识所折服,更被老人家所报的菜名刺激得口水直流。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