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刘平原派记者以志愿者名义赴灾区采(2/2)
这时,又有一个车队来了,越野车,拉着警报。</p>
宋晓斌说:“赶紧跟着。前面几辆车装载着的全是警察,每隔10米放下一个人。这么戒严,肯定有大领导来。现在不跟的话,越往后面就越进不去了。”</p>
他的判断无比英明。结果那个拦他们两次的人在离他们1米远的地方就向他们敬礼了。当然,警察没有认出他们。</p>
后来他们了解到,前面的车是四川省公安厅厅长的车。他先去把安检弄好,因为总理要来。所有的人都向他们敬礼。结果一路畅通。</p>
越来越靠近汶川县城的时候,发现伤亡越来越严重。一个摩托车手,仰面死在摩托车的旁边。再往前走,一辆小轿车,像揉成了一团棉纱一样躺在马路边。</p>
到了汶川县城。</p>
他们是最先到达汶川县城的记者,比新华社的记者还早。</p>
眼前惨不忍睹,到处是废墟,到处是死尸。这里不像外围,没有人管你在干什么。救援力量还是相当充足的。他们发现救援的人服装分三种颜色:第一种桔黄色的是消防官兵,他们具有救人的专业知识;第二种穿草绿色的迷彩服的是武警战士,他们相当于搬运工,把消防队员救出来的人运出来;还有一种是穿黑衣服的,背尸体的。</p>
他们把越野车停在一片方便的地方,将药品交给了前线的临时指挥部。后约好分头去采访,下午一点再会合。</p>
宋晓斌在一处废墟旁遇到了一个人,两眼痴呆,勉勉强强断断续续接受了采访。他是地道的汶川人,以几千元钱起家,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资产几十万。他有一个妻子和两岁的儿子。昨天中午午睡时,接到电话要去取货,便从家里洗完澡,和妻子打了个招呼就出门了。当他骑摩托车到汶川大酒店广场时,感觉有人从车上将他摔下来,摔得满身是伤。接着满是灰尘,天都黑了。几分钟后想起回家看老婆,老婆没有了,儿子没有了,房子已被夷为平地。他简直疯了,用手拼命地扒瓦粒,但扒了半天,也没有扒出多深的洞,显然救不了他们了。他估计他们已不在人世了。他整个人已失控,晚上就在废墟上睡觉,知道有人在救援也不走,一直说要将老婆和儿子挖出来好好安葬。宋晓斌安慰他,陪他静静地坐了好长一段时间。此刻,一切安慰都是多余的。之后,他必须走了,走之前,给打了个招呼,请对方保重。对方木木的,没有什么反应。</p>
王锻志到了一所倒塌的小学。他用手机拍摄到一段有个女孩在废墟下叫喊的片段。那就是后来在残奥会上表演的女孩,叫李锐。王段等在那里,一连几个小时,救援工具太原始,手上只有钢钎。先进的救援工具还没有来得及调上来,因之救援工作较为缓慢。女孩的身体挖出来了一部分,但一条腿被巨大的钢筋混泥土梁死死地压着。无法取出来。腿明显地有坏死的迹象。有人建议锯腿。女孩说:“叔叔,不要锯我的腿!”女孩的腿没有锯。王锻志想在一边帮忙,但似乎无能为力。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女孩救了出来。</p>
柯国庆也抓到了不少生动的材料。</p>
下午1时,他们碰头了。吃过干粮。他们坐在山坡上休息。突然整个山摇晃起来。感觉脚下不是硬的山石,而是浮动的海水。旁边的救援人员,没有一个人讲话。余震约10秒钟后,有人说“过去了”,便又开始救援。当时,他们感到害怕,仿佛抓住前面的一棵树,也不会安全。</p>
武警小分队收到撤退的命令,说是1公里外有水库要决堤。所有救援的人都往外面跑。路上全是石头和尸体,他们本能地避开以免踩着尸体。3人和司机跑在一起。</p>
宋晓斌对王锻志苛国庆说:“我们一定不要跑散了。要死死在一起,到时报社来找也能一下找到我们。免得他们寻找辛苦。”</p>
王锻志打起精神打趣说:“我是游泳好手,到时大水来了,大家抓住我的衣服别放,我保证让你们有惊无险。”</p>
柯国庆说:“你以为你是在游泳池里游泳呀。到时一排浪头打过来,就把你打到废墟里出不来了。”</p>
他们在武警的帮助下,来到了安全地带。</p>
宋晓斌问王锻志:“假如我们就要死了。你首先想的是什么?”</p>
王锻志回答说:“我想我也终于与偶像董存瑞、黄继光平起平坐,成为烈士了。哈哈!”王锻志在危急时刻依然保留的这份幽默,感染了其他人。他们依然惊恐的脸上,又出现了笑容。</p>
后来,水库保住了,没有决堤。一场虚惊。傍晚时分,他们向家里发稿。文字稿、图片一大堆。</p>
家里也是高度紧张。</p>
地震的第1天,在刘平原的主持下,他们除了把地震当成天字号第一大事,发了大量的新华社电稿外,还高调地发了清江日报组织志愿者救援队赴灾区救援采访的消息,消息在一版围框发,非常突出。</p>
第2天,根据志愿者发回的丰富的新闻,刘平原坐镇晚班(报社的编排出版机构),策划在突出刊发新华社电稿的基础上,专辟一个版,发志愿者传回的新闻。版题就叫“本报志愿者抗震前线报道”。</p>
报社发稿程序是这样的:总编辑负责看5类稿子,它们是:头版头条及要闻、重要言论、各新闻版头条、重要批评稿、重大典型及特稿等;副总编分别负责看分管的部的稿子,编委协助副总编看稿;部主任、副主任轮流值班看编辑记者采写与编辑的稿子。</p>
这个版一出来,即引起了轰动。因为清江除清江日报外,所有的媒体,都没有派记者去灾区,所以也无从发自己的报道。</p>
当天省委开一个常委会,省委书记杨青峰当着所有常委的面,兴奋地说:“清江日报的‘本报志愿者抗震前线报道’搞得好。”省委宣传部长陆伟心情复杂,他走到书记身边,耳语了几句,告诉他上面打了招呼,不让外省的记者到灾区去报道。刘平原打了个擦边球。</p>
省委书记笑了:“这个刘平原啊!”</p>
陆伟心看出来书记并没有责怪刘平原的意思,欣赏倒是溢于言表,他心里有底了。刚才,他看了报道,欣赏的同时,又蹿上一肚子火,怪刘平原胆子太大,到时怎么向书记解释。没想到书记这么开明。书记是4年多之前从北京空降来的,共青团出身,有很深的上层关系。与前任书记比,做事更有魄力,思路更加开阔。陆部长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给刘平原拨了一个电话。此时,刘平原也正焦急地等待着来自上层的反应。</p>
陆伟心说:“刘平原呀,你太无法无天了。”</p>
刘平原仿佛被打了一闷棍,忙解释:“我们没有违规,我们派出的是志愿者。”</p>
陆伟心:“你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p>
刘平原对着电话嘿嘿笑了两声。</p>
陆伟心说:“不跟你开玩笑了。给你说正经的。刚才,书记在常委会上表扬你了。”</p>
刘平原说:“谢谢部长!”原来部长是跟他开玩笑。他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书记的表扬他完全没有料到。于是有些兴奋,出汗了,拿手机的手有些潮。电话那头挂了。</p>
有些媒体,尤其是清江日报的主要竞争对手心有不甘,亡羊补牢立即也派出记者。但管理已更加严格,别说以志愿的身份前去,就是扮警察,也都统统被识破,陆陆续续挡了回来。刘平原又胜了一个回合。</p>
精彩还在后头。</p>
宋晓斌他们还想到距汶川县城5公里多的映秀镇去采访和帮助救援,那里是此次地震的震中也即震源地,据说破坏最为严重。</p>
第2天上午,他们在一队救援武警的陪伴下,开始徒步翻越5公里多的山体滑坡路段。武警是赴映秀镇去救灾的。</p>
司机与车留在县城。</p>
其实这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路段”,因为根本就没有路,整片整片的山坡因地震而坍塌下来,几米高、甚至十几米高的巨大岩石从山顶遍布到山脚下岷江中。由于前一天晚上,这里下了一夜的暴雨,岩石之间有随时可能将人吞没的泥石坑。他们就是在这样的“道路”上像壁虎一样“爬行”。望着头顶上随时可能因余震而坠落的悬石,他们的头皮阵阵发麻;看着脚下滚滚的岷江水,他们的双腿不停地打颤。</p>
因为后背上还背负着近10多公斤重的食品给养和采写等设备,重心较高,宋晓斌好几次差点跌落江中,幸好都被随行的士兵及时抓住,才幸免于难。王锻志一度陷入泥石坑中,整条腿几乎全部被埋没。苛国庆脚下的石头滑了下去,他身子猛地一歪,幸好用手中的竹竿插进烂泥才得以幸免。</p>
采访中的极度危险,他们没有告诉刘平原,怕刘平原过于担心,把他们硬生生撤了回来,他们不愿半途而废。人生能有几回博,他们一个个咬着牙,拼了。</p>
在这种状况下,他们也顾不得任何形象,趴在泥泞里,爬!5公里多的路,他们整整爬了近4个小时,16时30分才到达映秀镇。立即投入采访和救援。镇上到处是残垣断壁,满地的伤员和受灾群众。采访、救援、写稿、发稿后,已近23时,大山里寒气冰冷刺骨。</p>
漩口中学门前的公路上,一位名叫刘艳艳的老师正在和学生们烤火。他们搭起了简单的棚子,但人多,只能轮流睡,没睡的人就在外面烤火御寒。他们也围在火边,和衣躺在潮湿的柏油路面上呼呼大睡。</p>
15日一早,他们来到了映秀镇幼儿园,成都武警某部官兵正在这里挖掘幸存者和遇难者。地震过后,幼儿园被封闭在一个废墟组成的院子里,只有西南角那条两米宽通道。院子南北宽30米,东西长40米,南侧是一栋摇摇欲坠、向西北倾斜的居民楼,地面上还有6层,算上楼顶上建筑,高约22米。在不断的余震中,救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p>
他们在这里结束采访和救援时,突然发现这座居民楼倾斜的角度约来越大,还出现了多条裂缝,随时有砸向他们或封住出口的危险。官兵和记者只有退到院子的最北面,但背后也是倾斜的建筑,只是低矮一些。随着救灾队长的一声令下,大家快速撤了出来。</p>
宋晓斌他们3人还钻山打洞,在第一时间搞到了一块猛料,那就是后来广为传颂的清江籍教师朱万代拼死保护学生的英雄壮举。</p>
朱万代是汶川映秀中学的一位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疏散时,教室摇摇欲坠。教室在一楼。在教室垮蹋的一瞬间,3个没有来得及走出的体弱的学生下意识地蹿到讲台底下,讲台底下是空着的。走在最后的朱万代在生死关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老师的职责,他没有选择冲出教室一步生,而是选择了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跨上一步用身体死死地护着3个学生。救援队员在施救时,发现了他死的姿式:他双手撑在木质讲台上,身体前屈,头已被大水泥块砸破,满脸是血,双臂的骨头也被水泥块砸断了。讲台下一个男生两个女生,像3只雏鸟,在救她们出来的救援队员面前瑟瑟发抖,但身上无大碍。救援队员一个个哭了。朱万代系清江籍人,于四川一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映秀中学任教的。</p>
他们讨论了一下通讯的结构,由宋晓斌操刀,含着泪水一气呵成打出了一篇近3000字的长篇通讯,通过北大方正采编平台传给了要李青春。李青春快速浏览了一遍,便传给了刘平原。</p>
坐镇晚班的刘平原晚上读到这篇通讯时,也忍不住泪流满面。他激动地拨通了宋晓斌的电话,感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采写到了这么精彩的新闻。他代表报社全体员工,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说中国新闻史上,会留下他们精彩的一笔。要他们千万注意安全。回来时,报社为他们开最隆重的庆功大会。</p>
第2天,省委书记看到了清江日报头版头条朱万代的通讯,也激动不已,亲自打电话给刘平原:“刘平原啊,你们抓了个好典型,给我们清江增光了。”那一刻,刘平原感到了这次险冒得值。</p>
“本报志愿者抗震前线报道”连发了10期,直到宋晓斌他们凯旋。刘平原这次算在新闻界大大风光了一把。他果然为宋晓斌他们召开了最隆重的庆功大会,3人各记特等功1次,各奖人民币10万元。这用命博来的奖励,有人眼馋但没人眼红。</p>
</p>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