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玄幻魔法 > 省报总编 > 第3章 老编辑邓林在地摊上买了毒药,准备

第3章 老编辑邓林在地摊上买了毒药,准备(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九零之一程山路 重生之欢喜人生 被穿越的境界线 天降物语 惊世女王爷:嗜血太子追妻难 大宇宙之边境崛起 玄界好卡 灭明 超级无敌养成系统 天魔封刀录

时间回到汶川大地震前一年的金秋10月。刘平原从清水市副市长的任上调回报社做社长、总编辑。前任社长、总编辑夏普年龄到了,正常退休。调刘平原回报社做社长、总编辑,是省委书记杨青峰点的将。显然,书记对此前的清江日报不怎么满意,想让有强烈的改革意识的刘平原振兴清江日报。</p>

履职前,书记接见了他,给他表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态:“大胆干,我给你当后台!” </p>

刘平原的升迁之路颇为顺利。他1982年2月从京华大学直接分配到清江日报工作。在经济部做记者,3年后,由于业务拔尖,被提拔为副主任,是改革开放后进清江日报的大学生中第一位被提拔为中层干部的。上世纪90年代初,升为主任,后又调到时政部做主任,同时升任编委,90年代末期,升为社委、副总编,干了几年副总编,被调到地处省会的清水市,做了4年多的副市长。家则没有搬,仍住在报社。</p>

刘平原分配到报社的第1年,别人采写新闻练手都没有练熟的时候,便迅速上手,采写了《清水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这是一篇经典的新闻调查。当时主要还是计划经济体制。 采写这篇新闻的起因,是清水市火柴脱销了,市民意见纷纷议论纷纷。刘平原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题材,一头沉下去,采访了两个星期,终于把问题搞了个一清二楚,原来并不是真正的火柴短缺,而是某些人责任不到位,导致了供应链的断裂。报道一炮而红,被评为中国新闻奖1等奖。</p>

问题也在报道出来后,很快便得到了解决。</p>

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汤世英认为这个报道有3大特点:一是有很好的新闻敏感;二是调查研究功夫不一般,材料扎扎实实;三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p>

这篇报道,后被编入一部大学新闻专业的教材。</p>

刘平原在长达20多年的新闻生涯中,写出了相当多的优秀新闻作品,其中获中国新闻奖1等奖两次,2等奖4次,3等奖4次。作为一家省级党报的新闻从业人员,这份业绩,恐怕在全国难找第2个了。中国新闻奖作品1等奖,每年只有20来件,二等奖只有50来件。20来件一等奖,大部分被中央媒体瓜分了,轮到省级媒体的很有限,而省级媒体中的强势媒体北上广的媒体,又从剩下的不多的1等奖中捞走了好些,其它的省级媒体,能捞到两三件三四件也就顶了天了。一个普通的省级党报,一年能搞个1等奖,那是放卫星了,得个2等奖,也欢天喜地,得个3等奖,也觉得保本了,一点也不丢人的。因之,一个普通的省级党报,中国新闻奖举办20多年来,能获上个30来个奖,其中三五个1等奖,20多个二等三等奖,已是很优秀了。清江日报就是这个水平。刘平原以一己之力,获这么多的奖,堪称奇迹。一家省级党报,一年申报中国新闻奖的名额,大约1至3件,两件的居多,获奖率一般不超过50%。</p>

刘平原的第2个1等奖作品,是系列报道《富裕县的简陋县委大院》。一看标题便可以看出角度刁钻且正能量爆棚。这是他在做编委兼时政部主任时带头采写的作品。有评委后来爆料说,这个作品深受评委好评,全票通过。某位新闻界大牛评委甚至说:这个作品,就是在当年1等奖的作品中,也鹤立鸡群。</p>

刘平原在清水市副市长的岗位上也表现得很是抢眼。他负责城市建设管理这一块,同时兼管过很短一段时间的教育。</p>

他的前任为了所谓的市容市貌,寒冬腊月里,不但把流浪汉等从桥洞里赶出来,而且,放肆将他们往城外赶。刘平原接手后,处理流浪汉等的作派与前任截然相反。在寒冬腊月里,不但不命人把流浪汉等从能遮点风避点雨的桥洞里赶出来,还派人到城市的各个桥洞等流浪汉聚焦的地方,动员他们到收容站过冬。收容站比之桥洞等地方,条件显然好很多的。对于不少怕不自由,不愿去收容站过冬的流浪汉等,则发给棉被和一些饼干一类的可以保存一段时间的食品。</p>

他还在数个瑞雪纷飞的深夜,带头去查桥洞什么的,把温暖送给都市里那些最卑微但也最需要关心的人。</p>

眼光犀利的新华社清江分社的记者得知此事后,进行了采访,写出了通讯《一座城市的温度》,感动了无数人。刘平原开始是不愿接受采访的。他不愿做事太张扬,引起同僚的嫉妒什么的。但拗不过记者的死缠烂打,同时,他也做过记者,知道记者的甘苦,体谅他们不容易,因之后来接受了采访。</p>

他被称道的政绩还有不少。此前,清水市的城建也如全国大多数都市一样,这里那里到处拆房子建高楼大厦,还有,一条条古老的街道被扩宽,一些街道被开膛破肚拉直拉通。都市,这里轰隆轰隆,那里也轰隆轰隆,成了一个永久的大建筑工地。对古城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扰民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像永远也没有尽头。</p>

到了刘平原手里,这事儿也彻底变了个样儿。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主要领导,改变了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古城核心区尽量少动,城区快速向四周发展。核心城区既有的重要商圈,不是强化而是弱化,而在周边新城区努力创建多个新的商圈。核心城区商圈弱化了,拥堵状况明显好转,而新商圈群的崛起,又为都市外围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发展趋向于均衡化的良性循环。城市的整体发展不但没有放缓,而且是大大地加快了。这种发展模式被善于总结的新华社记者誉为“清水模式”,用大篇幅的报道向全国作了推广。 </p>

刘平原调回报社后,没有下车伊始即指手划脚,而是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毕竟离开报社快4年多了,有些情况不是很清楚了。</p>

一个月后的一天上午,召开社委会,讨论改革问题。</p>

总编室主任范大为列席会议并做记录。</p>

会议室是新装修的,中间一个空心的长条型桌,两头是半圆形的,暗朱色的漆发亮。周围围着一圈皮椅,约有20张。再外围,靠墙又围了大半圈皮椅。长条型桌的空心处,特意放了4盆生机勃勃的美人蕉,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叶子,加上红得如火一样的大片大片的花儿,透出一些热烈的气氛来。第一圈进门靠讲台一头的位置,一般是一把手坐的。刘平原坐在这个位置上。</p>

刘平原讲了开场白,布置与会者先谈办报存在的问题。大家七嘴八舌,方方面面讲得很多很具体。</p>

刘平原说:“我综合大家的意见,觉得我们的报纸,存在5大问题。一是没有新闻含量,纯粹是日常工作的伪新闻充斥版面;二是乏味的领导活动多;三是干巴的会议新闻多;四深度报道少;五是批评报道少。不知我的概括准不准确?”其实,这些问题,他在调研时就已经胸有成竹,但他觉得,通过大家的嘴说出来,比他提出来,更易于被人接受,不会有抗拒情绪。</p>

他的总结,得到了大家的认可。</p>

李青春说:“我们这张报纸,说得轻一点,是可读性差,说得重一点,是老鼠药。我老婆就曾对我说,他们的同事,清江时报、清水日报来了抢着看,清江日报丢在那里,谁都不去看一眼。”他的老婆在清水市委办公厅工作。</p>

当下清江报业的格局是:清江日报社的清江日报及属下的清江都市报与省出版局办的清江时报、清水市委办的清水日报同城竞争。清江日报办得较为死板,缺少叫响的新闻,缺乏可读性,在与清江时报和清水日报的较量中,明显处于弱势,总收入、利润、员工年薪等重要指标,差距很大。清江日报的订数,多亏了各级宣传部门强制订阅,不然,发行会相当困难。报摊上的清江日报,根本卖不出去,而清江时报与清水日报则卖得很火。清江都市报虽好一些,但与前两报比,也明显地处于弱势。</p>

张火说:“老鼠药可以药老鼠,报纸没人看,卫生纸都不如。”</p>

赵超群说:“别长他人威风,灭自己的志气了。” </p>

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过去了。</p>

下午,会议继续。</p>

刘平原说:“上午,我们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开药方。”</p>

大家提了一些想法,但都不太合刘平原的意,他忍不住开口了:“要迅速改变报纸的疲软形象,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能不能搞一次中层干部与编辑记者全员竞聘,中层干部全部重新洗牌,将最适合的中层干部聘到最适合的岗位上。普通编辑记者也自由选择岗位,选择自己的头头;头头也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手下的员工,双向选择。”</p>

李青春说:“这想法好,能把合适的人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来。” </p>

张火说:“这个把戏怕不好玩。弄不好会出乱子的。”</p>

李川说:“报纸要翻身,必然要有大的改革举措,竞聘还是有必要的,”</p>

刘平原说:“竞聘要善待老编辑记者,人家老了,弄不动新闻了,一脚甩开,那不人道,也不得人心。我提议,50岁以上的老编辑记者如果没有聘上,一律由报社安排工作,一时无法安排的,薪水照发。”</p>

大家都说这样好。</p>

赵超群说:“任何改革,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我看收入太低影响了编辑记者的积极性,应该是问题最主要的症结之一。”</p>

确实,清江日报员工的工资,是同城报业中最低的。据了解,他们人均年收入只有75万元左右,而同城的清水日报,达到了11万元,清江时报更达到了12万元。报社的效益比同城的两家竞争对象差了一大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员工提薪欠债较多!报社大报这一块,编辑记者有120多人,非采编人员70多人。总共大约200人。目前的年度薪金总额为1500万左右,人均年薪具体到人,大概情况是这样的:总编辑20万元,副总编辑175万元,编委15万元,部主任125万元,副主任10万元,编辑记者人均75万元,非报道部门人员人均65万元。</p>

刘平原问:“那如何把待遇搞上去?”</p>

赵超群很利索地回答说:“我们的蛋糕就这么大,要拿出更多的钱来给员工做收入,有困难。我们可以走这样一条路子,精简30%左右的人员,然后大幅度提高在岗人员的收入。”</p>

这话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刘平原对赵超群十分了解,有一定的警惕性。他感到,这是赵超群挖空心思地在挖一个坑,引导他往坑里跳。精简人员,在许许多多单位,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谁碰这个地雷,谁就有可能被炸。有心计的改革者,不到万不得已,一般是不去碰这个地雷的。因为那无异于找死。</p>

赵超群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于著名的震旦大学新闻系,一毕业便分配来了清江日报,其资历,与刘平原半斤对八两,一点也不逊色。他的能力也不错,抓新闻是他的拿手好戏。只是,他的创造性才华远不如刘平原,比较保守。刘平原感觉到了,自己回来,他表现得不是很热情。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敏感的刘平原还是察觉到了。刘平原猜测,可能是自己的回来,断了他被扶正的官路。</p>

赵超群确实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纠结。省委如果不把刘平原调回来,从内部选拔一把手的话,他是很有希望的,李青春、张火不管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谈不上是他的劲敌。他尤其不满的是,刘平原胃口太大,社长、总编辑通吃了。如果他向上级提出,另配一个总编辑,那他赵超群也是大有希望的。做二把手虽然没有做一把手爽,时不时会受制于人,但大小也是个正厅,结结实实上了一个台阶!刘平原之所以没有向省委提出给配个总编辑,是有他的考虑的,那就是社长、总编辑集于一身,少了些掣肘,办事方便些。赵超群搞新闻之外,还有一个业余爱好,那就是收藏奇石。这个爱好是要票子做铺垫的。它带给了他许多乐趣,最终也让他栽了。那是后话,这里暂不说。</p>

接着,讨论领导活动、会议新闻报道改进问题。</p>

一些社委认为,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过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报纸形象,败坏了读者的胃口。</p>

赵超群接口说:“我认为大家说得有道理,天天版面上充斥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读者厌恶。”赵超群的话,话中有埋伏,他想,如果刘平原顺着他的竿子爬的话,进一步弱化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报道,必然会引起领导的不满,那他的总编辑便做到头了。</p>

刘平原没有顺着赵超群的竿子爬,对这个问题,他已深思熟虑,他说:“我不同意大家的观点。我认为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不但不是我们的负担,而且还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作为省委机关报,作为全省的第一政经大报,如果没有这些,或者这方面的报道很少,那就很危险了。我们现在坐在金山上而不识金山,而同城的清江时报等媒体,则削尖脑袋拼命想搞这类新闻。一些省主要领导的活动与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会议不让他们的记者参加,他们还意见很大,找人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说情。我们的问题不是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多了,而是我们没有把领导活动与会议新闻报好,从中挖掘出富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来。其实,这里面新闻多的是,是我们的编辑记者不用心,一出手就是新闻八股,或者,是我们的编辑记者水平太平庸,发现不了新闻。改革开放之初新华社播发的一条著名的消息《某某门事件是革命事件》,就是独具慧眼的新华社编辑从数千字的长篇会议报道中拎出来的。该稿三五百字便报道了一个反映历史重大进程的新闻,获了新闻大奖。我们的编辑记者如果有这样的新闻敏感,那就好了。要在这方面下功夫。”</p>

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那就是作为省委机关报,这些不重点报,那省委还要你干嘛!但他觉得,此话还是不明说好。</p>

而后,又讨论了加强深度报道、批评报道等,意见比较一致。</p>

有人还提到了取消记者拉广告的事,说这一方面腐蚀了那些码头好,有能力拉广告的记者,他们搞新闻报道心思不足,而挖空心思替广告主搞报道,以致广告新闻泛滥成灾。同时,也严重挫伤了其他没有拉广告便利的记者采写新闻的积极性。</p>

还有社委提出来,能不能改变目前每个编辑记者分一条几条线的报道方式,每个报道部,确定两三个人跑日常的领导活动、会议等新闻,而其他的编辑记者则腾出手来,可跨部,八仙过海,抓各种各样的鲜活新闻?</p>

刘平原看议得差不多了,便总结说:“我把大家改进办报的意见归纳为5大对策:一是杜绝伪新闻。二是改进领导活动与会议报道。三是加强深度报道、批评报道。四是不许编辑记者拉广告。五是鼓励编辑记者可跨部抓鲜活新闻。”</p>

大家对刘平原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是佩服,认为归纳得很到位。</p>

刘平原接着说:“5大对策是靠人去搞的,所以双向竞聘就这么定下来了。”</p>

下午时间还早。大家感到会议可能要结束了。不想,刘平原又出人意料地丢出了一颗炸弹。</p>

刘平原说:“以上提出了5大对策,我还想补充两点,一是大幅度扩版,二是大幅度提薪。”</p>

众人哗然。</p>

刘平原说:“这事我才想好,还没有来得及与其他社委交换意见。今天提出来,请大家议一议。”</p>

性急的张火说:“刘总,你就别卖关子了,赶快说给大家听听!”</p>

刘平原说:“我建议扩版50%,即每周扩版56个。周一到周五每天从原来的16个版扩至24个版,周六周日每天从原来的8个版扩至12个版。”</p>

张火说:“为什么要扩这么多的版?”</p>

刘平原说:“扩版是为增强报纸竞争力增加利润,为提薪做准备,而大幅度提薪则是最现实的激励!”</p>

张火说:“请你具体说说这样扩版可增加多少利润?”</p>

刘平原没有直截了当地回答,而是按既有思路娓娓道来:“报纸的利润,基本上靠广告。我们现在的年利润,大约是5000万元,在同城几家媒体中是最低的。清水日报8000万元,清江时报9000万元。我们扩版50%,可以增加11亿元左右收入,其中除去4000万元纸张、印刷等成本,再满打满算,除去1000万元的广告经营成本,还有6000万的可用收入。再除去1500万,我有用的,还有4500万,这就是利润了。这前景很诱人的。”</p>

大家的思路一时还没有跟上来。</p>

管经营的李川一脸茫然地问:“这增加的收入是如何算出来的?”</p>

刘平原回答说:“我是这样算出来的。每周扩版56个,一年下来,便是2800个左右,拿出其中的50%做广告版面,就是1400个版,除去可能的广告空置版,还有1100个左右,平均每个版定价20万,折半算,10万,10乘1100,11亿。”</p>

大家于是围绕这个问题,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赞同的多。</p>

只有赵超群颇为担忧地说:“这个建议看上去很美,但我们也要从另一个角度多想想,如果哪个环节不到位,比如说,广告收入没有预期的好,而成本又居高不下,那我们就会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p>

刘平原说:“这一点也是我最担心的,为此,我觉得应该面向社内外公开招聘广告部主任,选拔最优秀的经营人才,并签订责任状,定期考核。超额完成9500万年利润的,超额部分重奖,部主任奖5%,其他员工也有相应的奖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要制订一个详细方案。”看到刘平原说得滴水不漏,赵超群知道刘平原可能是深思熟虑的,也就不说什么了。</p>

刘平原接着又说:“基于前一点,我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明年人均年薪争取增加100%,达到在同城几家纸媒中最高。此事若能落实,将极大地增强员工的自豪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现在的收入太低,很多人霜打的茄子一样,提不起劲来!报社下面的独立核算单位,如清江都市报、文摘报、清江在线、印刷厂等,工资成本原来都是自己消化的。也建议他们争取提薪100%,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狠抓管理,大幅度增加收入,能消化提薪增加的成本,并要相应地提高给报社的上交利润。否则,就不能提这么多。上交利润增加多少,下次再议。”</p>

清江日报虽是事业单位,但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只要财力允许,大幅度提薪也没有任何问题。提薪100%,那人均年薪将达到15万元。具体到不同层次的人员,年薪大约如下:总编辑40万元,副总编辑35万元,编委30万元,部主任25万元,副主任20万元,普通编辑记者人均15万元,非报道部门人员人均13万元。</p>

此言一出,立即引来热烈的议论。赞成的有之,质疑的有之,折中的有之,但没有反对的。</p>

赵超群虽是提薪的始作甬者,但对争取这样大幅度提薪还是吃惊不小,他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说:“你许这么大的愿,风险非常之大,一旦放了空炮,会荣誉扫地的。你想过没有。我们都不是年轻人了,不要太冲动,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到时下不了台。再者,上层领导的薪水定得太高了,下面会有意见的。”</p>

此话虽然刺耳,但在刘平原听来,却并无反感。他觉得赵超群那是为他好。看来,赵超群作为老同事,虽然他们之间总像隔着点什么,但他还是不愿看到自己跌得很惨的。其实刘平原此举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此心,也可以说是雄心壮志。对上层领导薪水较高,他也有自己的考虑。</p>

分管经营的副社长李川则主张分两步走,先争取提薪30%至50%,这样财政压力更小一些,如果财力允许,到时再加到100%也不迟。</p>

这个刘平原也不是没有想过。但觉得不如一步到位,那样,更能产生激励作用,一鼓作气把报纸搞上去。刘平原提出的大幅度扩版和提薪的建议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赞成的为多数。最后,刘平原交待范大为,根据社委会议的讨论结果,三天内起草一个报纸改版扩版全新启航的改革方案,交社委传阅审稿修改后发到各部门征求意见,然后再上社委会,最后,报省委宣传部并省委审批。</p>

范大为是刘平原的死党,多年前关系就很好。</p>

社委会一个星期后的上午9点钟左右,改革方案还正在社委间传阅审看,刘平原正在办公室审看一篇社论,突然时政部女记者姚茜茜闯进来报告说出事了:老记者邓林倒在了办公室里!刘平原的办公室在2楼,时政部的办公室在3楼。</p>

刘平原心里一惊,马上跟着姚茜茜咚咚咚来到时政部办公室。</p>

邓林斜靠在沙发椅上,脸色惨白,显出十分痛苦的表情,口里的涎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额头上挂着细细的汗珠,右手捂着左胸口心脏的位置,人已半昏迷。</p>

办公室乱做一团,但没有人去动邓林,因为大家知道,此时随便乱动病人,有可能弄巧成拙,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时政部主任宋晓斌已分别拨了报社医务所与120的电话。</p>

这时,医务所的谭所长旋风一样提着急救箱冲了进来。谭所长一看便知,病人很可能是心肌梗塞了。他很专业地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打开急救箱,取出硝酸甘油,迅速往病人嘴里塞了一片。而后,嘱人帮忙,一起把病人轻轻地抬着移到了旁边的长沙发上躺着。谭所长毕业于清江大学清雅医学院,已在报社服务10多年,不仅医术好,而且很敬业。</p>

这时,楼下传来了尖利刺耳的警报声,120车到了。等候在门口的由宋晓斌派出的记者,把扛着担架的急救医护人员引了上来。于是病人在做了必要的处理后,放上了担架,抬下楼,送上车,一路呼啸,直奔省会最好的医院清雅医院而去。谭所长随车而去。</p>

旁边办公室的科教部主任苛国庆闻讯也来了。</p>

刘平原知道他跟院长很熟,忙交待说:“快给清雅医院院长打电话,告诉他报社一名记者突发重病,可能是心肌梗塞,正在赶往清雅医院途中,请他们急诊科做好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救人。我们随后就到。”苛国庆立即拨了电话,并告诉院长,他和报社社长随后赶来。苛国庆长期搞科教报道,医院是他们报道的部门之一,久而久之,苛国庆与清雅医院院长成了好朋友。</p>

院长很卖账,立即打了招呼。</p>

报社离清雅医院仅两公里左右,救护车几分钟便到了。到医院时,病人已昏迷。</p>

权威的心内科教授韩明亲自接诊,他根据病情判断,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心肌梗塞,果断地在第一时间便打上了溶栓吊针。后经心电图检查、彩超检查、心导管检查,充分显示,病人系心肌梗塞。</p>

等刘平原、宋晓斌、苛国庆乘车赶到医院时,检查已差不多了。最后论断,心肌梗塞。</p>

苛国庆与韩明也很熟,他向刘平原介绍了韩教授。韩明只是礼貌地点了点头,而后继续忙他的。名教授,矜持一点最正常不过了,如果过于热情,反而不正常了。他能来接诊,已是天大的面子了。像韩明这样的名教授,一般是不出面的,只有特殊人物如省级领导人等,才有可能享受到如此待遇。这一点,刘平原与苛国庆都心知肚明。刘平原与宋晓斌、苛国庆、谭所长守在急救室的病床边。</p>

邓林的妻子蔡丽接到宋晓斌打的电话后,随后也赶了来。蔡丽在市检察院办公室工作。</p>

一个来小时后,邓林终于苏醒了过来。看着坐在病床边的刘平原等人,混浊的老泪从眼角慢慢地滚了下来。护士发现邓林醒了对着刘平原等人流泪了,告诉刘平原他们,病人病情稳定了下来,暂时不会有生命危险了,但还没完全脱离危险期,请他们到外面椅子上休息,以免影响病人情绪,造成病情反复。</p>

刘平原等便出了急诊室,在走廊的椅子上坐下来。</p>

又过了一阵,苛国庆对刘平原说:“刘总,你事情多,先回去,有我在,该做的我都会做的。万一有什么事,我会立即电话告诉你的。”</p>

刘平原确有很多事等着处理。他叮嘱苛国庆等一番后,方才离开。</p>

邓林30年前从清江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报社工作,年轻时,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报道。但年过50以后,中老年病顽固地缠上了他,什么高血压,什么冠心病,什么糖尿病,一个也没有少。弄得很痛苦。更要命的是,他的脑动脉硬化严重,记忆力、思维都大不如前,再也难以采写或编辑出很棒的稿子。听说报社要搞全员竞聘,他急得如热锅里的蚂蚁,生怕聘不上。他听说,新总编辑下了决心,能者上,庸者下,也就是说,谁有本事谁上,劈面无情。他想,他也曾经有本事过,为报社写过不少好的报道,现在老了不中用了,就想一脚踢开,太绝情了吧!他越想越害怕,越想越气愤。他甚至到地摊上买了一包毒药藏在柜子里,心想如果刘平原做得太过火,不惜与他同归于尽。他连步骤都想好了,先在刘平原的茶杯里下毒,他观察过了,那很好下手的,等确定刘平原被毒死之后,他再喝下一杯毒水。</p>

邓林的病迅速好转,两天后,转到了普通病房,两个星期后,便出院了,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医生开了医嘱:全休3个月。</p>

全员竞聘的风吹出来后,广告部代主任银若海也坐不住了。</p>

港商周大大开的周大大玉器店,是清水市最有名的玉器店之一,处在清水市最繁华的黄兴街上。黄兴街在清江日报的南边,离清江日报大约有3公里,不是很近。再过去就是南门口了。</p>

清江日报高层决定全员聘任后的一天下午,银若海独自一人步入店里。</p>

银若海姓名起得不错,挺有气势的,又响亮,但他的人比姓名逊色了许多,长得矮挫挫的,大约一米六七吧,是清水市姑娘眼中的3等残废。他的五官不是太拥挤而是太稀稀拉拉,一双眼睛小如豆豉,很不占地方的。</p>

他用那双小如豆豉的眼睛扫了一眼店子。这里是生意人寸土寸金之地,店子不是很大,但在黄兴街已算豪华,很抢眼的了。</p>

他一进去,便有迎宾小姐前来打招呼,彬彬有礼地问:“先生您想买什么?”</p>

银若海回答说:“看看,看看”</p>

小姐便没有再做声了,也没有再跟着。有档次的店子,不兴死缠烂打的。</p>

银若海将全部柜台都一丝不苟地视察了一遍,最后在最高档的一个柜台前停了下来,脸上显出了认真研究状。这个柜台的玉手镯之类,标价都在十万元以上,够有底气的了。标价最高的一款玉手镯,赫然写着五十万元,也不怕吓着人。</p>

这边银若海的举动,被一位年龄不是太小的美女店员看到了。她立即快步走了过来,在旁边候着。这是营销技巧。性急吃不得热米汤。这时放肆地推销,客人反而有可能因反感而放弃购买的。这不是一般的店员,而是这个店的店长。</p>

美女店长见银若海看了一会儿,才开口问:“先生看上了哪一款?我拿给您看看。”</p>

银若海没有立即缘她的藤,而是冷不丁来了一句:“你们这柜里的东西真贵,好像存心要侮辱票子似的,把票子当卫生纸了。”银若海这是在做铺垫,为下面的砍价创造很好的舆论环境。</p>

美女店长见他说得可乐,笑了,她生怕走了大鱼,说:“先生,不贵的,我们这里可以打折的,不但可以打折,而且折扣蛮大的。”</p>

银若海问:“可以打几折?”</p>

美女店长说:“6折吧。这可是清水市最低的折扣了,不信你去调查调查。”</p>

银若海说:“鬼扯呢!别人折扣低得多。”</p>

美女店长说:“不可能的。”</p>

银若海说:“你在矇我。”说着做欲走状。</p>

美女店长软了下来,说:“5折好吗?”</p>

银若海说:“5折还是剁得太厉害了。”</p>

美女店长感到是遇到了对手了,她觉得这样砍下去对自己不利,便转换方式,以退为进,说:“那你认为几折合适?”</p>

银若海说:“做你们这一行的,就是3折,都起码还有50%的利润。”银若海江湖上的各色朋友都有,曾有朋友跟他说过这话,他鹦鹉学舌了。</p>

美女店长也不是平庸之辈,她立刻打出了一张吹捧牌:“先生你真是内行。佩服佩服!”</p>

银若海很吃美女店长这一招的,他心里便有点美滋滋的。</p>

美女店长见这一招起作用了,便又来了一招更难挡的,她媃媃地说:“先生,您到店里来,你买我卖,是有缘!今天这生意我很想做得让您欢喜。”</p>

银若海问:“怎么说?”</p>

美女店长说:“今天我就做主,把这款50万元的玉镯两折卖给你了,你不会不敢接砣吧?”</p>

银若海被将了一军,他很不愿在美女面前服输,同时也觉得这个折扣满清水市都再难找了,便说:“你做得了这个主吗?”他潇洒地把球踢了回去。</p>

美女店长说:“我是店长,当然做得了这个主!”</p>

银若海说:“你是店长?”</p>

美女店长说:“不像吗?”</p>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卷册龙:从获得无限宝石开始 听死者说 从流民开始武道通神 修真世界:从挨雷劈开始 我在机甲纪元独自成神 从深渊入侵到一剑爆星 让你练武,你练成了大罗金身? 神诡长生:从镇武卫开始加点 提前通关,然后进入惊悚游戏 洪荒:我鸿蒙道尊,被女娲曝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