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补(二十二)(2/2)
程树芬看了看电报,觉得虽然平庸,却也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认为可行,这位黄冈将军,这几天颇为得意,坐在副军长的椅子,不愿意起身。进入抗战第一天,是172师将师长,当时一起做师长的,170师师长徐启明已经是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171师杨俊昌不说了,173师师长贺维珍升为三十一军副军长,174师师长王赞斌在面前,第七军副军长,175师师长莫树杰更是已经任八十四军军长,176师师长区寿年也曾做过四十八军军长,只有自己,一直在师长位置苦挨,现在好不容易坐到了副军长的位置,没有理由还让自己去冲锋陷阵。
王赞斌则看着程树芬,认为这位程副师长有点太过轻敌,敌方是一个完整的联队,以一个师迎敌已不占优,他还弄出师级主官离岗只留一个参谋长主事的怪招,实在有点坐大。但是,人老成精的王赞斌并没有直接指出,他知道,自己因为年纪偏大,已经不太适应高强度的军事作战,再加思维老朽,有时候又爱摆摆老资格,为军长张淦不喜。面前这位程副军长的提拔,明摆是要来取代他的位子,自己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五月份,他获得了国府颁发的四等宝鼎勋章,意味着可以功成身退,怡养天年,多少年后,在后辈面前,拿出此勋章,亦可得意一番。在这种明哲保身思想的左右下,王赞斌明知172师可能会出问题,也不愿意提醒而招人不喜。
172师的侦察连,只日军的先头部队早一个小时来到圣人堂,还没有确定日军往哪个方向走,被日军发现,在巴河边,日军先头部队60联队第一步兵大队的一个队与侦察连狭路相逢。起因很简单,侦察连的观察员所使用的望远镜正好把太阳光折射到日军的视野。日军发现在右侧的山坡有东西在一闪一闪,折射着光,一个士兵从背解下三八大盖,对着折射光的地方是一枪,这一枪,掀掉了侦察连观察员的天灵盖。其它侦察人员以为被发现,当即进行还击。双方子弹你来我往,都没有发起冲锋。日军从低处向高处射击,杀伤力还在由高处往低处打的侦察连之,最主要的是,一个队三八步枪的火力,远远超过了侦察连那有限的几十支正式。
一场遭遇战之后,侦察连留下几个观察员远远的隐藏在山坡继续监视,其它人带着伤员火速往河铺方向撤退。
日军先头部队在圣人堂问当地人,知道侦察连撤退的方向也可以通往斑竹园,不管不顾的跟了下去。留在山腰观察的侦察员发现,日军的先头部队追下去不久,后续部队来了,大约一个大队的日军,也跟着先头部队往河铺方向走了下去。
山坡的观察员报告了第一个情报:日军进攻兵力约一个步兵大队,没有重炮,行进的道路是猪头山那边的山道。
此刻此时,莫敌的部队还在三门河。
临近傍晚的时候,侦察连又发回了第二份电报,圣人堂又来了一伙日军,也有一个大队左右,在巴河边扎下了营。巴河在这里拐了一价目弯,变得平缓而开阔,大大的河滩适合大部队扎营。
不一会,侦察连的第三份电报又来了,刚才追击侦察连的那支部队又走了回来,两个步兵大队一起集在巴河边,今天晚,看来是打算在这个地方扎营,不再走了。
日军没有走,莫敌也没有走,这两天,莫敌在磨合,磨得他头昏脑胀,头大如斗。按照176师师部的要求,莫敌用了一个四字成语“风和日丽”来作为自己此去作战的代号,团部称为“风部”三个营,钟鼎鼐的二营称为“和部”,伍廷焕部称为“日部”,石重部称为“丽部”。纵观自己的部队组成,钟鼎鼐部是最完整的一部,可以做到来之能战。石重部也还不错,人数虽然少一些,好在都是一些老兵,自觉性强。至于伍廷焕部有点费劲,这是一群老爷兵,平时在师部搞搞保卫做做勤务,来到前线几年了,有些连枪都没有放过几回,是典型的老爷兵。从深沟铺走到三门河,一百里路走了两天,还一个个走得哀声叹气,叫苦连天。到了三门河,冲进当地农家,要吃要喝要睡觉,搞得怨声载道,最后还是钟鼎鼐尽了一回地主之宜,让出自己的营房给他们安置,才让他们安定了下来。莫敌摇头不止,这种兵别说去打仗,只怕去打猎也未必能弄回一只山鸡。
靳同轩到了后,由莫敌、靳同轩、伍廷焕、钟鼎鼐、石重五人成立了前敌指挥部,总指挥自然是莫敌,当仁不让。
接到172师的军情通报,明天一早,莫敌将率部西行。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