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补(二十二)(1/2)
第十一章 野补(二十二)
莫敌在三门河还没有出发,日军60联队与172师已经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接触。 !
172师是有备而战,60联队被打了个冷不防。60联队出发之初,师团部告诉联队长小谷元之助,此去罗田,有如散步,国军已经退去,此地有如真空,连赤军的游击队都没有一支。因此,60联队换了新的夏装,刺刀入鞘,子弹入盒,连钢盔也吊在背包,一荡一荡。一路走来,60联队果然顺水顺风,到达罗田时,还得到了当地乡绅的迎接,杀猪宰羊,享受到贵宾一般的待遇。
到了罗田,伫立在北丰河边,流连于玉屏山前,小谷元之助竟然不愿意继续北进。整整逗留了两天,才让手下步兵第一大队作为先头部队出发,再安排第二步兵大队随后,直到第五天,他自己才带着联队部、第三步兵大队和炮兵大队押后出发。十五师团作为一个守备师团,下辖三联队,60联队也不是一个为了进攻而组建的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队,在从日本出发时,一个炮兵队122人,仅有四门*步兵炮,完全只能装装样子。此次出征,为了适应山区作战,十五师团把60联队的炮兵部属进行了调整,队升级为大队,在之前一个步兵炮队的基础,增加了一个曲射炮队,配备97式81mm步兵曲射炮十二门,算是小谷元之助此行最强大的新式武器。
小谷元之助的拖拉,有他的私心,他与北路的68联队同一天出发,68联队花花整整七天,还没有走出康王寨的大山,他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从团凤走到了罗田,接下来从罗田到斑竹园,也不过是两天路程而已,等到68联队走出了康王寨的大山,再去汇合也不为迟。
小谷元之助的拖拉,给程树芬172师南下作战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也创造了歼敌的机会。172师才离开罗田不久,打回故地,可谓轻车熟路,应手得心。程树芬高升副军长,朱乃瑞照例不在172师,组织这次截击的任务落在172师参谋长马拔萃的头。
马拔萃,三十四岁,广西容县人,广西军校第一期毕业生,陆军大学第十二期受训结束后,回到央军校南宁分校任教,莫敌当年在南宁军校受训时,马拔萃在那里任教,只不过双方没有交集。淞沪大战时,张光玮在桂林调集预备队时,把军校校教官马拔萃拉进了172师,任172师校参谋长。在172师,因其良好的纵深概念和整体感深得师长程树芬赏识,一直干了三年没有挪窝。马拔萃纵深概念和整体感的养成,应感谢他在南宁军校任教的时光,他从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担任第二期第三期学生队队附,并兼任广西测量局学生队队长。大量的测绘工作,养成了他对地形地势有效掌握的直觉。然而,他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他的军衔一直没有晋升升,当了三年参谋长,仍然是个校。在下面的团长都是校军衔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他只能与团长们商量而不是命令。
在斑竹园召开的前敌作战会议,这个问题,又一次充分的体现出军衔的权威,再一次说明军队里军衔的重要性。虽然是一师参座,但是无论在资历还是军衔都不能压过四位团长一头,说话失去了权威性。更重要的是这位马参谋长一直在师长副师长的光辉下生活,更多的工作是为主官出谋划策,拾遗补缺,并没有以主官的身份主持过一次完整的战役,因此,一旦成为主官,显得力不从心,在战略体现出整体性结构不严谨,在战术显得瞻前顾后,首鼠两端。
514团校团长廖翰国在大洪山跟着颜僧武过足了零打碎敲的瘾,一个平时不敢与日军放对的团,在莫敌的调配下,左一下右一下,竟然把日军调得首尾难顾,乖乖落袋,只有被打的份,没有还手之力。这一次,他还想这么玩。廖翰国首先提出,沿线骚扰,拉出日军小部队,逐个歼灭。
516团校团长黄治国则认为,在长岭关居关而守,依靠地利,可获得全胜。515团校团长李皎不赞成黄治国的方案,他指出,从三野畈到斑竹园有两条路,一条过长岭关,一条过滕家堡,我们在长岭关埋伏,结果人家不来,从后面过来了,我们岂不是白玩。黄治国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最后还是野战补充团校团长卢明出了个主意,先派出师部侦察营,到圣人堂一带确认,如果日军走左路,我们在长岭关埋伏,如果走右路,我们兵出滕家堡。
廖翰国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提出可以作为前部,在沿途骚扰敌人,削弱敌人,别让他们走得如此顺利。至于设伏,可以一个团在长岭关,另一个团在滕家堡,野补团机动,日军走哪边有往哪边集结。
马拔萃在地图看了又看,用尺子量了又量,同意了这几个臭裨将凑出来的方案。由516团守长岭关,515团守滕家堡,野补团作机动,414团则沿途骚扰。侦察连火速出发,了解日军行进情况。
机要室把作战方案电传立煌,交师长程树芬批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