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科幻灵异 > 凰涅天下(GL) > 第444章 学者胡宏

第444章 学者胡宏(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夏宝传 [综漫家教]浮云凤梨不好养 [黑篮]冬樱 浮云凤梨不好养 一人的无限恐怖 伪千金之逃婚猫妻 前妻出没请小心 弈纱 龙印之追杀王妃 创世风云录

( ) 胡宏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胡宏(1105-1161年),字仁仲,福建崇安(今福建西北部)人,南宋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称五峰先生,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

胡宏出身于名门,家学渊源深厚。其父胡安国是南宋著名的经学家、教育家。

胡宏的兄弟胡寅、胡宁及堂兄弟胡宪、胡实,均为南宋有名的学者。

胡宏在胡氏诸子中学识最优。年15,便自撰《论语说》。代表著作《知言》。

南宋初年,胡宏荫补右承务郎,因不愿与权臣秦桧为伍,隐居衡山,致力于学术研究。

《知言》是胡氏湖湘学派学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知言》一书所包含的教育思想及相关的论述,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下方面:

1、胡宏有关仁学见解。

胡宏讨论仁学的思路,是首先赋予仁学在哲学本体上的意义,然后以此为依据,引发出一系列有关社会教育、道德修养及人伦方面的问题。

在胡宏看来,仁学的历史本源和思想本源均始自孔子,并是孔门教学的中心点。他指出:夫学于圣门者,皆以仁为本。既然仁的价值如此广大,那么,如何为仁确定界说,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前提。

首先,胡宏从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论述仁的哲学意义。他先后为仁确定了如下的界说:仁者,心之道乎(《天命》);仁者,天地之心也(《天命》);仁者,道之生也(《修身》);道者,体用之总名。仁,其体;义,其用(《阴阳》);仁者,人所以肖天地之机要也(《纷华》)。

理解上述界说,需要说明两点:一是心的含义。

在胡宏的哲学体系中,所谓的心并非一种纯粹主观的意念,而是一种包含双重属性的哲学范畴;第一,心是外部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客观反映。第二,心是一种超越人的个体思维及其存在的客观先验的理念形态,是万物运行变化所遵循的先天性规则,同时也在客观事物后天的运行过程中得到集中的体现。《往来》:性譬诸水乎,则心犹水之下。朱熹《胡子知言疑义》引胡宏论心的言论:心也者,知天地,宰万物,以成性者也。心无不在,本天道变化,为世俗酬酢,参天地,备万物。

由此推见:胡宏是一位二元论者,他为心下的第一界义,承认外部事物的客观存在,指出心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阐述的是人心的范畴。

但他把人心看作是认知的对象,而不是认知的手段或思维活动过程本身,是反映外部事物本质属性的客观真理,因而也是一种永恒的范畴:心无生死(《胡子知言疑义》)。他为心下的第二界义,阐明的是天地之心的含义,这是一种先验论的哲学范畴,反映了胡宏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二是道的含义。胡宏所言的道,与天地之心实际为同一概念,仍然是指万事万物的客观属性及其变化运行过程所遵循的先天性规则。《往来》:中者,道之体也;和者,道之用。中和变化,万物各正性命而纯备者,人也,性之极也。备万物,参天地,谓之正道。《天命》:道充乎身,塞乎天地,而拘乎躯者不见其大;存乎饮食男女之事,而溺于流者不知其精。《修身》:道之有物,犹风之有动,犹水之有流也,夫孰能闲之?故离物求道者,妄而已矣!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胡宏所谓的道,虽非人的主观意念,但先于外部事物而存在,并包容了外部事物的本体及其运行过程,因而被称为体用之总名(《阴阳》)。另一方面,道虽是一种先验的范畴,而物质也被看作是道的存在形态,是后于道而出现的,但道不能脱离物孤立存在,道贯穿在万事万物之中,只有即物求道、即物求真,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属性的正确认识,才能获得对道的真实体认。否则,离物求道,就不可能得到客观、真实、正确的知识。

明确了道与心的含义,进一步阐明仁学的范畴,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仁包含了伦理学的意义,但已不限于此,而是具备了宇宙本体论的哲学意义,体现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自然运行的规律及过程本身。所谓仁为道体,仁为天地之心,仁为道之生,即是此意。第二,仁具有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真实再现的内含,也就是所谓仁者,人所以肖天地之机要的旨意。这一点,说明仁与前述的人心也是旨意相同的。第三,仁的范围无限广大,是贯穿于宇宙万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的准则,但这一准则并非固定僵死的东西,而是在生生不息、变化万端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生动特征。

《修身》:仁无定用、时无穷,事万变,惟仁者为能处之,不失其道而有成功.也就是说无论经受任何千变万化的考验,都能不违背天道,就是体现了仁的宗旨。

就此而论,胡宏所谓的孔门施教以仁为本,就是指理解事物的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力行、体验、深化。他进而阐述了仁学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意义:第一,仁为大学之本,诸如子游、子夏问孝,孔子学不厌、教不倦,孟子承先圣,周旋而不舍,均是久于仁、志于仁的体现。第二,仁反映了各种事物千差万变的属性,因而也表现了人与人各自不同的特征,所以,孔子因材施教,也有季路之仁、公西华之仁、冉有之仁的差别。

胡宏有关仁的界说,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程颢《识仁篇》的思想,他进而把学习过程概括识仁的过程,也直接体现了《识仁篇》的思想宗旨。胡宏认为:第一,仁虽然是先天存在的道体,但仁体现在现实的事物之中,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够知仁:人虽备天道,必学然后识,习然后能,能然后用(《好恶》)。第二,仁既为道体,与天地之心相通,道体为性,其用为心(《胡子知言疑义》),循天理为顺命知性,故仁与性理也是相通的。因此,尽心知性就可谓识仁;循天之理,所以求尽其心也(《天命》)。务尽其心之谓大仁.(《修身》)穷理尽性以成吾仁、人尽其心,则可与言仁矣(《纷华》)。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旧神法典:我有一个世界 末世:我的关键词比别人多一个- 快穿:娇娇靠生子系统独宠好孕捏 手能伸进电影?我打造了科技天庭 序列大明 全民神祇:领主征战 天机骰子 背靠九级文明,让我信电子神明? 吞噬星空:截胡维尼娜,杀敌变强 星猎:永恒阶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