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官居极品(科举) > 第37章 三十七、策论(虫)

第37章 三十七、策论(虫)(1/2)

目录
好书推荐: 王之财宝的奇迹 无限随机系统 重启九七 灵感巨星 时空云商 [综]再度攻略 撩汉这件小事[快穿] 快穿之炮灰不哭 反逃婚指南[星际] 抢个红包去写文

三十七、策论

官差和监考虽然不敢置信, 可是这考场一目了然,沈翘楚的笔墨砚都放在桌子上面,书箱中只剩下水壶和绢布包着的馒头。

为了防止官差碰自己的午饭,沈翘楚还特意自己将馒头掰成小碎块,给诸人检验。

官差和监考虽然是受意而来,然而此时抓不到一点毛病, 这场上又有不少世家子弟考试, 要是吵到了世家子弟考试,他们可是难辞其咎, 况且这沈翘楚虽是寒生, 却也是知州之子,不是他们可以随意开罪的。本以为能够人证并获, 既得上面赏赐,又能立个功, 没想到却扑了个空。

眼看着考场中的不少考生都紧紧盯着这里,官差只好道:“是我们弄错了。”

一群人才呼啦啦地离开考场。

这些人耽搁了一些时间,沈翘楚却没有因为这个影响心境,他虽然也生气, 可是此时可不是生气的时候,他越是生气,心中反而越是平静,执笔的手也仿佛有神助一般,在草纸上刷刷刷地写下答案,慢慢将耽搁的时间追了上来。

幸好第一场考的大部分是帖经和墨义, 都是些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沈翘楚没有一道题漏下,这些答案都记在他脑子里,如果他记得答案没有错误,那么写下来的也应该都是正确的。

在书院时都是固定时间吃饭,如今刚过晌午,沈翘楚就觉得腑内饥肠辘辘,他将掰成碎块的馒头和着水吞下肚。谢奶娘心疼自己,做馒头的时候还特意在其中加了鸡蛋和糖,这馒头便十分的松软香甜,此时虽然又碎又凉,却依然可以算是不错的午餐,只是跟沈翘楚穿越以来的待遇相比还是差了一些。

匆匆吃了干粮,沈翘楚又继续投入到答题之中。

第一场考试中的文赋字数要求不长,沈翘楚从开始答题的时候,心中就在隐约酝酿,想着考官是张家支系出身的张大人,喜好的也大多是文采风扬俊逸不凡的文章。

沈翘楚没有摒弃自己一贯偏向的以文载道的习惯,只是在此之上增添了不少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跟着陆凤臣这个传习陆家文章精髓的大儒学习,沈翘楚如今也可以好词好句信手拈来,写出的文章无论多挑剔的酸儒看到都不会说出毛病。

这第一场考试的诗要求也很简单,只是规定了题材和韵脚,沈翘楚三年毕竟攒了上百首能拿得出手的诗,如今化用一下,越算是合乎规矩的佳作。

将草纸上的答案检查两遍有没有错漏、逾矩、避讳的地方之后,沈翘楚开始在试卷上誊写答案。

待写完之时,天色已经接近黄昏,沈翘楚又逐字逐句地检查两遍,终于将卷子答完,待有少数考生已经交卷之后,沈翘楚也将卷子交了上去。

走出考场,看见华容也刚刚出龙门,两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从容和满意。

之前考前两人就已经说好,每场考试结束绝不对答案,只等州试结果出来之后再说,免得影响心情。

跟华容说了一番勉励的话,沈翘楚告别华容,坐上回家的马车。

沈翘楚没有将考场中的事跟任何人说,只吩咐方嬷嬷去调查这食盒是谁送给祖母的,待考试结束之后再告诉他。

沈府依旧是一片风平浪静,沈令仪和祖父母都对考场中的事情一无所知,而张氏和沈芙的面色则有些苍白。

吃过晚饭,沈翘楚便直接回到倚玉轩,看了一会儿十三经注疏之后,早早就寝。

第二天到了考场门前排队,沈翘楚就发现有不少考生都在打量着自己,其中不乏同在平江书院读书却不大熟悉的世家子弟。

沈翘楚知道是因为昨天的风波,面上只露出些许苦笑。

正等着进入考场,沈翘楚感到后背被拍了一下,一转头,却是华容。

“听说昨天官差和监考污你作弊?”

沈翘楚一边点头一边将华容的嘴捂住,食指放在唇上示意他说话小点声。

果然,华容话音刚落,龙门前便有不少视线集聚在二人身上。

“唔……唔……他们也不去打听打听,你在平江书院可是数一数二的成绩,怎么可能会做这种事!”

“哎呀,你作甚么不让我说话,我偏要说,这些自己考不出好成绩就心思阴暗,认为别人就是作弊的人,实在是太差劲了!”

沈翘楚一边安抚华容,一边无奈地扶额。

华容突然安静下来,声音越来越小:“你昨天怎么都不跟我说啊,我知道你怕我担心,可是我愿意与你一起分担……我们是朋友啊……”

沈翘楚看着华容眼睛圆睁,像一个炸毛的猫儿,心里也慢慢柔软起来。

“多谢。”

第二场考试要比第一场考试难很多,单纯的帖经墨义减少,经义占据了试卷的大部分,而且其中还有不少陷阱题。

大楚科举题目中有一种截搭题,也就是两句出自不同文章或者文章不同段落的话连在一起出题,种类分为种类分长搭、短搭、有情搭、无情搭、隔章搭。

最可怕的便是其中的无情搭,也就是两句完全没有什么关系的句子搭在一起。

比如“君夫人阳/货/欲”。

这题干听起来很是和谐,实际上是因为古时书籍没有标点符号,句读全凭先生教导,因此也催生了许多对于经典的不同理解。

而这“君夫人阳/货/欲”,实际上“君夫人”出自《论语·季氏》末句: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而“阳/货/欲”出自下一篇《论语·阳货》首句:阳/货/欲见孔子。

在某些版本的论语中,这两句是连着的,因此才有这样的题目。

除此之外,这第二场考试中,沈翘楚还遇到比较弯弯绕绕的题目。

比如:

“三江既入”解。

这三江既入出自《禹贡》,《禹贡》记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也就是太湖,《禹贡》是最早记述太湖流域治水有关的文献。

自汉朝以来,根据历代学者对地理、地形、地貌、水系的分析,学者大儒对三江有不同有解释。

如果按照现在大楚的水系回答吴淞江、钱唐江、浦阳江,是不会得分的。

这里一定要按《汉书·地理志》答“南江、中江、北江”,长江于彭蠡一分为三,南江从苏州吴县南,东入海。中江从丹阳郡芜湖东北至吴郡阳羡县,东入海。北江从吴郡毗陵县北,东入海。

“三江既入”是入于江海,而不是入于震泽;如果震泽之水不由三江入海,则震泽水位必然壅高为害,三江水有所入,然后震泽才能底定,这是‘水之理也’。

第二场的试题难度加大,沈翘楚看着对面号房里的考生抓耳挠腮半天不知道怎么下笔。

这试题显然不止一个人出题,其中有一部分题目偏向实用,涉猎甚广,还有不少将史学题、律学题、算学题与儒家经典结合出题的部分。这显然不会是那个目下无尘喜好浮华的张大人出的题,恐怕是出自参与出题的学录或者州学教谕的手笔。

虽然解题需要一番心思,不过一旦理解了出题人思路,这些题对于沈翘楚来说倒也没有那么难。这一场沈翘楚不再像第一场一般胸有成竹全卷一字不落,不过不会的题他也遵循着前世考试的态度,不知道也至少要写满。

沉浸于题目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很快沈翘楚便将卷子答完,在天黑之前交了卷子。

第三四场考试则侧重于策论和史学、算学、律学,不知道是不是沈翘楚的错觉,他感觉这场州试中史、算、律学题目的比例大于往年州试试卷。这对于不偏科,史、算、律都算是平江书院中最为优秀的沈翘楚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

他解题也更为顺手了一些。

到了最后一场,沈翘楚答完其他题,看到最后一道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没有想到这州试的最后一道题竟然是策论,而不是文赋,沈翘楚看着这题目,脑中答案渐渐成型,因为是策论,不必一味追求文笔,灵思忽至,他便用最为风清月白的笔墨将这题目写了出来: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古时科举,文章讲究为圣人立言,也就是站在圣人的角度写出他们的观点,大楚如今还没有严格要求以八股文取士,也没有把程朱的注疏奉为经典,但是写策论时还是要引用古代圣贤的事迹来为自己的理论做论据。

这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自然不能离题,主要讨论刑赏和忠厚之至。古人立言必提三代,于是就先把这些圣贤拉出来为自己做后盾,也算是站在圣人的肩膀上。

沈翘楚继续写道:“《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狗勾能有什么坏心思[穿书] 武成年后 娇弱贵妃精神稳定 功高震主要杀我,我走了你后悔啥 我的亲妈是慈禧 商场通古代,我灾荒年救王府满门 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嫁给前任他哥 新晋 三国:被刘备赶走,我截胡孙尚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