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被雷劈了(2/2)
&bp;&bp;&bp;&bp;只可惜,先帝在永安宫只住了半年便薨逝了。
&bp;&bp;&bp;&bp;先帝去后,太子登基后,为了表示对先帝的敬爱,命人封了永安宫。
&bp;&bp;&bp;&bp;或许是因为先帝在永安宫驾崩的,在世人眼中,永安宫便代表了先帝。
&bp;&bp;&bp;&bp;如今,永安宫遭遇雷火,还被付之一炬,唐宓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外头还不定有怎样的流言蜚语呢。
&bp;&bp;&bp;&bp;果然,中午时分,坊间便谣言四起——
&bp;&bp;&bp;&bp;当今圣人郑宥前有杀父弑君,今又倒行逆施,终激怒上苍(或先帝),特降下雷火。
&bp;&bp;&bp;&bp;什么?你说这是谣言?
&bp;&bp;&bp;&bp;好,那你解释一下,为何京城这么大,雷火偏偏击中了象征先帝的永安宫?
&bp;&bp;&bp;&bp;什么?你说是巧合?
&bp;&bp;&bp;&bp;很好,那你再解释一下,为何昨夜那么大的雨,却没能浇灭永安宫的大火?
&bp;&bp;&bp;&bp;对此,唐元贞却能够很好的解释。
&bp;&bp;&bp;&bp;她拉着上朝归来的王怀瑾,低声说道:“我记得永安宫设置了避雷龙符?”
&bp;&bp;&bp;&bp;王怀瑾点头。
&bp;&bp;&bp;&bp;在大梁,匠人们就已经能够设置出完美的避雷设施。
&bp;&bp;&bp;&bp;即在建筑屋顶四角加一个铜质的龙头,将雷引过来,然后通过龙口中的舌头引入地下的埋线,继而达到避雷的效果。
&bp;&bp;&bp;&bp;当然,那时还没有雷电的具体科学理论,匠人们只是根据经验,知道那样设计可以避免雷火。
&bp;&bp;&bp;&bp;唐元贞却知道避雷针的原理,细细的跟王怀瑾讲解:“只需将龙口中的舌头引线破坏掉,龙符便从避雷的祥瑞变成了引雷的祸端。”
&bp;&bp;&bp;&bp;雷引来了,火还远吗?
&bp;&bp;&bp;&bp;王怀瑾讶然,“竟、竟有这样的事?”
&bp;&bp;&bp;&bp;至于唐元贞为何知道这么多,王怀瑾并不感到疑惑。
&bp;&bp;&bp;&bp;他的妻子有多么聪慧、能干,夫妻多年,他比任何人都知道。
&bp;&bp;&bp;&bp;唐家私藏的古籍那么多,唐元贞是那些书的主人,自然知道书中记录的知识。
&bp;&bp;&bp;&bp;或许,避雷龙符便是某本古籍中记载的。
&bp;&bp;&bp;&bp;要不然,那些匠人又是如何设计的?
&bp;&bp;&bp;&bp;王怀瑾对于妻子,有种蜜汁信任!
&bp;&bp;&bp;&bp;唐元贞点头,“永安宫虽被大火焚毁,但残骸还在,尤其是地下的引线,应该没有被破坏掉。请匠人一看便知道。”
&bp;&bp;&bp;&bp;王怀瑾暗暗将这事记下,然后又问起了另一件蹊跷事,“永安宫的大火为何水浇不灭?”
&bp;&bp;&bp;&bp;唐元贞成竹在胸,“这也简单。地下有种褐色的液体,名曰石漆,可燃烧,水浇不灭。”
&bp;&bp;&bp;&bp;“石漆?”王怀瑾还是头一次听说这种东西。
&bp;&bp;&bp;&bp;唐元贞颔首,“没错,就是石漆,也可以称之为石脂、肥水,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水。”
&bp;&bp;&bp;&bp;她嘴上说得轻松,心里也有些纳闷:大梁竟有人发现了石油?不会还有穿越同仁吧?
&bp;&bp;&bp;&bp;不能怪唐元贞胡思乱想,实在是这个时空都快被穿成筛子了,只一个王家,就出现了三个穿越者。
&bp;&bp;&bp;&bp;放眼大梁土地广袤、人口众多,不定在什么地方就出现一二两个穿越者哩。
&bp;&bp;&bp;&bp;“可以燃烧的水?”王怀瑾第一个反应是不信,水怎么能燃烧?
&bp;&bp;&bp;&bp;但这话是从妻子口中说出来的,肯定不会有假啊。
&bp;&bp;&bp;&bp;唐元贞仔细回想了下,“郎君可派人去高奴县寻找,那里便盛产石漆。”
&bp;&bp;&bp;&bp;王怀瑾答应下来,赶忙命人去高奴。
&bp;&bp;&bp;&bp;所幸高奴距离京城不远,王怀瑾派去的人第三天便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坛子黑漆漆的东西。
&bp;&bp;&bp;&bp;王怀瑾亲自做了实验,发现石漆果然水浇不灭。
&bp;&bp;&bp;&bp;他不再犹豫,抱着那坛子石漆便进了宫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