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妙哉!妙哉!妙哉!(1/2)
装傻其实也算装逼。
这炼硝的办法吧,倘若用龙傲天那样的态度炫耀出来,飞哥觉得自己肯定活不过多少集。
倘若用憨厚笨拙的方式来发布呢?是不是就安全了许多?
武博士是如此之蠢,竟然连个道德经的第一段都背不完整。背不齐也就罢了,明明没有人催他背书,是他自己臭屁得瑟想要卖弄,结果却卖弄砸了。
这土豹子,还真是土得可以!
似这等愚蠢的肤浅小人,谁会在意?这样也就不会再有人处心积虑想要干掉你。
讲道理,如果不用复制黏贴的话,正常人本该背不全那个道德经第一段的。哪个穿越客敢说他背得溜熟,那肯定是臭不要脸耍赖皮!
所以武博士上演这个桥段的时候,十分自然,全无半点儿破绽。
想想看,一个精明强干的超智慧大天才,带着足以炸毁整个世界的秘密武器,强势来到大宋朝,这一看特么的就是来打擂台想争天下第一的呀!宰执天下的这些大腕们,能容你幸存几集的时间?
真把古代英雄当傻姑?倘若被岳飞同志知道了,他第一念头想的恐怕不是保护你,而是干掉你!干掉你,再踩上一只脚,吐你一口唾沫:你这该死的妖人!倘不杀你,恐怕我宋皇帝的龙椅有点不稳当。干掉你才是硬道理。
反过来,我是人畜无害的老实人,我从未来带了些土特产给你们。快收下吧!一点小小的心意,不成敬意。没有前置条件,也不指望换取什么。
这样的话,大概能多活许多年。
范纯粹截获那本唐云传,我们飞哥当然也是看过的。一千六百万人都看过呀,我们飞哥怎可能这么落后。
飞哥当然知道木炭麻袋过滤法,仅仅只能够过滤固体渣渣,根本没办法把都是水溶性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开。
要想把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开,必须知道这两个东西各自的“溶点”。这个事情略复杂。这两样都是常温下溶于水的,其实不存在“溶点”一说。毕竟我们飞哥是厨子,不是化学士。
我们飞哥熟知腌萝卜的奥义。虽然不知道专业的化学士语言应该怎么加以措辞,但,飞哥可以用厨房里的通俗大白话,把这件事情掰个清楚。
无论硝酸钾还是氯化钠,还是任何其他的水溶液,这溶液越是浓缩,就越接近结晶析出的临界点。
这个道理很容易想到的,曾经在厨房里把汤熬糊过的,对此都有深刻认识。汤汁越煮越浓,逐渐就有固体析出。“彻底煮干”这个动作,不可能是在一毫秒内瞬时完成。而是,一步一步,逐渐完成。这意思就是说,当这锅汤,被煮得快要彻底干掉时,就已经开始有固体结晶物一点一点地析出来。最敏感的成分,最早析出。最惰性的成分,拖到最后,在最后一刻最晚凝固。
这里头有一点点时间差。
飞哥虽然不懂化学,却可以猜到。古人煮盐的时候,肯定是注意到了这么个渐变过程的。却一直猜不透为什么古人不做一个漏斗状的大锅来熬盐,这样不就可以在锅壁上分层次仔细刮出不同成分的硝和盐了吗?
不懂的事情就果断承认不懂。
不可装懂。
不懂装懂,用木炭布袋过滤法去忽悠古人,态度还那么拽,实验当场失败,肯定会被古代人活活打死的。
所以我们飞哥不敢装。他也就是随便猜猜……浓到粘稠状态,处于凝结临界点的高浓度溶液,所含几种物质,先后析取出来的时间分界线,恐怕是在高温和常温下,不大明显吧?
分界不明显,就意味着空有实验价值,没有量化生产的可行性。
所以皇室以及高等贵族,在很古老的年月里,就能吃得上所谓的“饴盐”。说起这个饴盐,就连李时珍都不知道是怎么弄的。
李老师仅仅只在他的书里,十分客气地写了一句,听说有饴盐,详情不清楚。
李时珍是大明朝著名的权威专家啊!你凭什么想要超过他。
反过来讲,为什么古人炼盐,需要耐心等待夏秋之交的大风天?
很可能,在较低温度下,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析出的临界点分界线,间隔区间会拉开比较大。这样才有把握将其顺利分开。
这一切,仅仅只是猜测。
飞哥心里头痛感知识才是力量的硬道理,暗自发誓倘若回到二十一世纪,一定要赶紧去看化学书!
现在,人在大宋,也没地方去查。
那怎么办呢?
继续冒充大神,很明显会被人打死。
为今之计,也就只能装傻。
反正腌萝卜这件事情是靠谱的!
卤盐水里炖过的萝卜,这萝卜里头,必定氯化钠比例提升,硝酸钾含量减少。把萝卜拿走之后的汤锅里,必定出现相反的配比变化。
一个流程倘若还不满意的话,不妨把这吸足了盐分的咸萝卜,再用清水浸泡开来,用这锅水,再重复操作一遍。最后会得到越来越纯的食盐。以及越来越纯的火焰硝。
反正旧社会的剥削阶级,做事情不在乎人力成本。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