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5 休言貉子(1/2)
当沈哲子告知陶弘事情已经解决了,陶弘整个人都有些呆滞。
他也曾在沈哲子麾下做事,明白沈哲子能够调用的资源之庞大,所以才求上门来,正是因为这件事对沈哲子而言并不算什么大难题。可就算是如此,他也没想到解决的这么轻松简单,这对他大父而言都算是一桩难题,可是落在这位驸马身上,仿佛只是几句话那么轻松写意!
望着陶弘的愕然,沈哲子也是不乏感慨。这件事的解决过程看起来简单,背后却凝聚着他们沈家乃至于整个吴人群体,在过去这些年里的努力经营,以及在时局中所取得的长足进展。
这种跨地域的调配资源,其实思路很简单,我既然做不到,那我就交给能做到的人去做。可问题是,就算有人能做到,为什么要听我的?
原本只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当中所蕴含的利益权衡、得失取舍,并非只言片语能够尽言。哪怕是在沈家与王家对峙有了结果之前,沈哲子要说服那些江州人,都需要大费唇舌,而且未必能够说动。
可是现在,事情却变得简单起来,原因则更加简单,那就是时人对他有信心了!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一件事,因为他所处的位置不同,说出来、做出来,意义也会有天壤之别。
沈哲子也不是妄自尊大,这件事陶侃做不成,甚至就连王导都做不成。如果不是他,时局中任何一个人都做不成!这是他过往所有努力取得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得道者多助,大道理谁都会讲,但“道”是什么?又怎么去得到它?
“此事,我已托付江州相好人家去完成。世兄身系公务,我也就不便强留。若是近日就要离都,归于荆州之日,物用应该也将抵达,放心接收即刻,后续自有我来完成。”
沈哲子笑语道:“与陶公一别,至今已有年余。久不聆听贤长教诲,于我可谓遗憾,幸在不乏身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陶公所为,此之谓矣。身系国任,矢志辟疆复土,不让胡虏久虐中原!壮志者,行不孤,前贤未已,后继有人。丈夫以此自勉,来日携手破贼!”
陶弘也实在归心如箭,而且对于沈哲子的保证尚有几分迟疑。事实上他大父陶侃也是不乏与江州人家交涉,得到的回应只是诸多推诿诉苦,实在没有那么好说话。
于是在与江州人家约谈两日后,沈哲子便将陶弘送离建康,同时也见到了陶侃的另一个儿子陶斌。只是陶斌对于沈哲子就没有什么好态度,大概是以为沈哲子不想帮忙,随便找个说辞敷衍。
对此沈哲子也并不多做解释,况且根本就没必要与陶斌解释什么。他对陶侃是不乏尊敬,但对陶侃的儿子们,说实话,有些看不上眼。陶侃以寒门之身,成长到权倾天下,半执江东,自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可是权柄势位一世而斩,如果说仅仅只是家世的缘故,那也并不尽然。
总之就是一句话,老子英雄,儿子未必好汉。所谓血统优越,又或门第优越,统统都是放屁。无论古今,每个人自身的努力,才是一个人最不可抹杀的立身之本。
在后续与江州人的接触中,沈哲子也在强调一定要拿到陶侃开具的回执,一方面是作取证,另一方面也是留下一个借据。要知道,他在建康原价补偿,那也是需要掏出实实在在的钱粮。他愿意帮助陶侃,但也是救急而不救穷,不可能做好事而不留名。
别的不说,陶侃到现在对于江夏还是不肯放弃。所以哪怕温峤这里已经谈好了,沈哲子还是没能安排谯王出都赴任,也是在担心陶侃会有抵触。经过这一件事,他希望陶侃那里能够投桃报李,有所表示。
虽然这不免有私相授受之嫌,但这就是这个时代做事的方式。一切仰于台中决定自然是政治清明,但问题是台中也要有那种掌控力啊。
另外一点就是,陶侃那里用兵襄阳,无论其成或不成都是一种试探。陶侃那里取得什么成果,庾怿这里肯定也要有所调整。如果陶侃顺利的话,那么豫州步子不妨迈得大一些,即便不能完全恢复旧友局面,如果能够取回合肥,将防线往前推进一大步,这对于建康人心的振奋,其实还要甚于襄阳的收复。
毕竟,豫州的全不设防,始终是高悬在建康头顶上的一柄利刃,有着切肤之痛。
如果庾怿挺进合肥,那么荆州方面、徐州方面都要有所配合,做出相应的调整。总之这二十万斛粮,沈哲子是不可能让陶侃白拿的。
而且,这一次的借粮,对沈哲子而言也是一个尝试。他本身对于鼎仓的构想便极为宏大,希望鼎仓的存在能够取代一部分或者说完全取代朝廷对于四方物用的调配职能。
当然这么说也不准确,本来朝廷在这方面的能力便已经荡然无存,与其说是取代,不如说是重新建立。
吴中那种包税法,沈哲子是希望能够借助鼎仓在整个江东普及开。由鼎仓代替地方郡县支付赋税台资,而地方郡县则将这一部分支出预存在鼎仓。让鼎仓充当地方和中枢的桥梁,从而获得一个更大的调集力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