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午夜食人列车(5)(里昂)(2/2)
“其实我对于摄影更感兴趣,这是我的爱好,我觉得没什么可惜的。”里昂笑道。
“你家人不会反对吗?毕竟记者这个职业不像警察那么有保障,如果你报道出彩,自然收益不错,但是如果老是没有什么吸引观众和编辑眼球的,你怕是要囊羞涩了吧。”
“家人确实都反对,我老婆也和我吵过,不过他们最后都同意了,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美国和国有一点不同。国人想的太多。离个婚都磨磨蹭蹭的。看过《国式离婚》的人都知道。离个婚的事,说离不离嘛,还把那么多和离婚无关的东西考虑来,考虑去。最后还不是离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美国人有很强的独立精神。
初到美国,觉得美国人没有人情味,甚至家人间乍看起来也很是冷漠,但时间一长,觉得有失公允,至少是对美国化深入不够。误解之所以发生,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忽视了美国人讲究独立品格和讲究独立个性(individualism)的国民性而造成的。美国人不喜欢依赖别人,也不喜欢别人依赖自己,非常独立,作为来自另一个化背景的人,自己起初感到不大舒服,但久了,理解了,习惯了,发现这并不失为一种符合人性的化。我们国人不也常说“作为父母的,又不能照顾你一辈子”嘛,既然我们认识得如此透彻,说明对于独立的重要性,我们不是不知道,但我们怎么培养了庞大的“啃老一族”呢?怎么一不小心把自己培养成了世界最累的父母呢?
美国人的独立精神,可以从孩童时期追溯起。他们从小是以独立的个体教育长大的,不是父母的财产,也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一个完全平等独立的存在,也从小被教育要对自己行为负责。到了高这个阶段,大概能看到独立精神的叶茂枝繁了。今年元旦,我和化班学生聊起新年决心时,好多学生都表示希望打工存钱能买一辆车。我这才留心统计,发现很多学生业余都在兼职,开始寻求经济独立:有挣钱买车、挣油费的;有为大学学费做准备的;哪怕没有远大理想的,也开始挣点零花钱放在口袋里,美国人到了成年的年纪(16岁),如果还不够经济独立,是很没有面子的,要面对相当大的同伴压力。如,同学之间一起个餐馆,如果有人抢着付钱,同桌的人和这家伙的交情可能到此为止了,因为这等于说别人没有独立精神。我有一个学生叫谭康宁(名),申请到了一个去法国交流的项目,这学期一下课自觉开车超市打工。每次超市见到他,他总是开玩笑说,挣的钱可以飞到法国空了!当然,美国父母对于孩子大学并非完全撒手不管,或者换句话说,美国孩子并不是完全没有期待父母会予以经济资助。可怜天下父母心,和国父母一样,很多美国父母也想支持,但美国社会没有存钱的习惯,他们不一定能拿得出钱来。稍稍富有的家庭,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但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精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女儿打工餐馆的事迹当初在国内传为佳话,但在美国,可能并不能算新闻,因为这在美国太普通了。以世界首富巴菲特和尔盖茨为代表的美国人把绝大部分的财富捐给了慈善事业,他们这种财富观有很多原因,但多少和美国人的讲独立精神是有点关系的。
美国人即使年纪大了,行走不大方便了,也很讲独立,不大习惯他人搀扶,不大习惯和子女们住在一起,除非万不得已。因为独立一失,在他们看来,那意味着真老了,没有价值了,可想而知,独立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所以一有人主动搀扶,他们常常会说:难道我很老了吗?我一朋友的父母,八十多岁了,住在佛罗里达。我问:为什么不让父母住得近些呢,这样多少有个照应?他回答说,作为孩子,他们都委婉提过好多次了,也考虑过是不是在佛罗里达找份工作,可以照顾他们,但他们也得首先尊重父母的独立,不然,好心可不一定办成好事。(摘自《美国人的独立精神》作者,我在美国当外教。)
“能为自己的爱好去坚持的人是可敬的。”里昂先生,我可以和您握手吗?老钱主动伸出了手。
“当然。”里昂也伸出了手。
两只手握在了一起。
里昂对老钱加深了信任。他们开始谈论更为重要的问题。
“马里奥先生,你知道吗?我的生活其实并不顺利。我的报道并不是很受欢迎。所以说实在话,我真的是有些囊羞涩。”
“里昂,你平时主要拍些啥呀?”
“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专门在入夜时分,将这个城市里的居民的百态生活定格在相纸。”
“不是挺好的嘛?”
“知音难寻呀,不过。”里昂得意地笑了一下。
“找到知音了?对吧。”老钱也露出了微信。
“没错!我的努力真的获得了回报。一个著名的艺术画廊的主人苏珊她看了我的作品!她尤其喜欢我最新作品的刺激性和煽动性,鼓励里昂记录有关人性更加坚韧、更加黑暗的一面,并承诺我如果达到了她的要求,在市区的画廊为他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个人作品展。”
“哈哈哈,好!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嘛,你看谁说知音难觅,这不你碰到知音了嘛。”这个里昂的故事真的挺励志的,抛弃了警察这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当起了摄影记者,作品一时间没什么人气,人也陷入了财政危机。最后终于找到了知音,马要苦尽甘来了。老钱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了。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