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话:歧视汉人 1(1/2)
蒙古族统治的元朝,他们将人划分等级,汉人的地位低贱。以儒家出仕思想为主的汉人,士农工商,读书人的地位是相当高的。然而元代将人划分为十等,九儒十丐,读书人的地位真的如此低下?什么是九儒十丐?
所谓的九儒十丐之说,出自两位南宋遗民的著作,一为谢枋得的《谢迭山集》,一为郑思肖的《心史》。
谢枋得,南宋末年官员,字君实、号迭山,曾经率军抗击元兵。宋朝灭亡之后,流落建宁,元廷曾多次征召,他均坚辞不当官,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将他强行送到大都,谢枋得于是绝食殉节。
郑思肖,南宋诸生,原名不详。宋朝灭亡后因为心怀故国,他改名为思肖,肖者赵也。他这个人坐必往南向,闻到北方胡音就闪走,发誓不与朔客交往,画兰不画土,因为土地尽被番人所夺走。
以此二人的生平来看,谢枋得、郑思肖二人均有明显的反元情绪,他们的著作也有明显矮化甚至歪曲元朝的倾向。而且二人均死于元朝初期,他们无从得知元代中后期社会的实际情况。当然仅凭作者的立场,也不能证他们的说法是假的。但是分析两人的著作,其中可疑甚至违背史实的地方也绝非只有一两处。
元代政府依照职业和社会职能的不同,将全国居民划为若干户别,比较常见的户计有:军、站、民、匠、儒、医卜、阴阳、僧、道、也里可温-基督教神职人员、答失蛮-回教神职人员、斡脱-高利贷经营商、商贾、灶-盐业、船、弓手、急递铺、打捕鹰房等。
不同的户计,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军户的义务就是当兵,站户的义务就是维持国家的驿站系统。而儒户的义务,则是保障每户至少要有一人读书,随时准备在国家考选吏员时候参加考试,以备征召。
元朝读书人为什么地位低下?对于读书人的态度,最奇特的应该算是元朝了,怎么说呢?蒙古皇帝既不爱读书,也不爱读书人,更看不起读书人,但是他们却能容得下读书人,以一种完全漠视的态度。
元朝读书人的地位大概是历史上最低了,当时有八娼九儒十丐之说,地位大概还不如文革时期的臭老九。元朝的科举搞得也不红火,读书人指望靠读书当官的希望比前朝小得很多。
在蒙古人的逻辑中,这个天下是他们马上打下来的,也只会自马上失天下,只要勤加操练骑射功夫,天下就永远是他们的。蒙古人从来就不相信,这天下好不好和读书人说什么会有什么关系,这天下怎么会因为读书人的言论自由就没有了呢?
蒙古人的理念就是让老百姓说话,天塌不下来,这可能是中国数千年来唯一真诚相信这句话的朝廷了吧。不过历史证明蒙古人是对的,把他们赶回老家的,的确不是读书人,而是同样不读书的朱元璋,和他更能打的军队。
元朝一代,有暴君,有昏君,有的是文盲皇帝,但就是没有文化**和文字狱,号称读书人地位最高的宋朝,不是还有乌台诗案吗?
元朝的知识分子虽然不受礼遇,但是文化也不可说不繁荣,《西厢记》和元曲放在那,在元曲中一些诸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样的句子放在清朝很可能就是文字狱了。
蒙古人杀汉人与汉人杀蒙古人的同案是不同刑,蒙古人殴打汉人,汉人是不得还手。
蒙古人在殴斗中杀死汉人仅杖打五十七下,汉人杀死蒙古人却必须要处死,至于说只要赔偿一头驴一只羊什么的,那纯属于扯淡,烧埋银是一种附加刑,赔钱是不能替代主刑的。虽然这个条款很不公正,但是蒙古人依然要承担五十七下杖刑,缴纳烧埋银并不能逃避皮肉之苦,至于五十七下到底重不重?当然对人命来说确实是很轻。蒙古人打死汉人,不是光赔点钱或者一头驴一只羊,就真的没事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