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话:西夏元昊(2/2)
西夏军队从山谷中涌来,凭着鸽子的盘旋,他们轻而易举锁定了宋军的位置,一举围歼。七千名的宋军,或阵亡,或跳崖,任福他也以身殉国。战况之惨烈,震惊了北宋高层,引发了一场人事地震,朝中重臣韩琦引咎辞职。
好水川之战,信鸽第一次用于作战,此计是出自西夏皇帝元昊。
正当宋辽签下澶渊之盟、宣告休战时,元昊出生了。这个巧合,像是老天对宋朝命运的一个苦笑,防得了辽国,防不了西夏。对家族而言,元昊的出生也是一声苦笑,祖父李继迁去世了,这位党项人的一代英雄,以向北宋称臣为代价,在西北站稳了脚跟。
元昊的父亲李德明,继承了夹心饼干政策。在外交文书中,称大宋为南国、大辽为北国。两方都不得罪之余,悄然在边境走私,积累财富。
小时候的元昊长得很漂亮,圆脸高鼻深目,他读兵书、习佛经、学汉语藏语回鹘语。某一天父亲告诫他:“我们族人三十年的锦衣玉食,这乃是大宋的恩典,永远不可以背宋称帝。”
元昊当场顶了一句:“英雄的出生,是为了当霸王,而不是为锦衣玉食。”
元昊说到做到,成年之后,他征战于河西走廊,接连攻下张掖、敦煌、安西,一时间党项人横扫西北大地。等到他老子两腿一伸荣登极乐,元昊便大展拳脚了。
但是元昊十分清醒,并不急于对外征战,而是对内塑造民族特性。他宣布,从此舍弃唐、宋皇帝赐的李、赵国姓,改回党项的姓氏;颁布剃发令,凡党项的男子,三天内一律剃光头顶,只留边缘一圈结成短辫,否则格杀勿论,他自己率先换上了新发型。
这条剃发令,颇有留发不留头的意味。但它聪明之处在于,仅限党项人恢复民族传统,绝不强求他人。几百年后,清王朝却把这个政策抄袭为强迫汉人剃发,酿成了江阴十日、嘉定三屠的大悲剧。
在衣着上,元昊选择了回鹘服饰。在西北头戴尖顶冠,身穿白色的圆领、窄袖、收腰长袍,是最时尚的打扮,回鹘衣装回鹘马风行一时。
但是党项一族,游牧四方,散漫惯了,单靠发式和服饰来统一民族特性,远远不够的。元昊想到了文字,自从秦始皇以来,书同文就是凝聚民心的不二法宝。元昊创造了十二卷的单字,党项语流行了起来,西北一带的人们写一张欠条,顺手就是党项文,而不是汉字,直到明朝,党项文才渐渐消失。
文治既成,其他诸如州郡、兵制,对元昊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元昊建立了大白高国,消息传到开封,宋朝称它为西夏。
万事俱备,元昊对宋朝刮起了第一场飓风,公然宣称不再臣服于宋朝。宋仁宗接到书信,狠狠地拍案而起,怒归怒,可是宋朝一点防备都没有。边境线太长了,从辽国到西夏,宋朝疲于应战。元昊不同,他有备而来,开始了一生中最精彩的三战,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砦之战。三战三捷,令宋朝宰相吕夷简触目惊心,哀叹一战不如一战。
三川口之战,元昊兵临陕西延州城下,驻守延州的范雍,急急忙忙张贴布告:谁能斩杀或者活捉元昊,奖黄金万两。元昊一看,轻蔑地笑了,过几天,一张落款为西夏皇帝的榜文也贴满了延州城:谁能斩杀或者活捉范雍,赏铜钱二两。
范雍再无能,毕竟官至知州,调兵遣将的能力还是有的。两路宋军,疾驰延州救援,就在城外,援军遇到了一个自称是范雍手下的人:“范大人说了,怕有奸细混入城中,请大军分批进城。”
援军不辨真伪,连忙随他前行,到了三川口,忽然杀声震天,西夏兵从四面八方的山头上冲下,元昊站在高处,得意洋洋,两路援军,尽数覆亡。三川口之战,震惊了北宋,打不过辽国,可以说他们羽翼已丰,又占据了幽云十六州之险。可是区区一个西夏,刚刚立国,甫一交战就是大败,岂有此理。
韩琦、范仲淹临危受命,奔赴陕西。元昊经过几次小打小闹的试探,知道了范仲淹的厉害,便告诫手下:“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范雍可欺。”
他把目标转向韩琦,但是韩琦帐下的任福,先下手为强,连夜进兵西夏白豹城,把全城杀戮一空。接到战报的元昊,咬牙切齿,白豹城是他苦心经营的粮草重地,他决定要反击,他选择了好水川。
~~b~~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