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话:耶律德光 2(1/2)
辽太宗耶律德光既手握有能力一统天下的强大铁骑,又主动地以夏变夷,服膺华夏文明,还表示要解救天下百姓,兴致大同太平,他完全有资格也有可能坐稳中原的皇帝。
此前的北魏拓跋氏是如此,后来的蒙元和清朝也是如此,更何况五代的后唐、后晋以及后汉,都是由突厥沙陀人建立的王朝,因而有沙陀三王朝的称呼。沙陀既然能做中原之主,炎黄的子孙大契丹国的皇帝耶律德光,又有何不可呢?
因此当耶律德光入主开封的时候,冯道对他所说:“此时的天下百姓,佛陀再出也救不得,唯有皇帝你可以救得。”
其他大臣也再三向耶律德光表示:“天无二日,无夷夏之心,皆愿推戴皇帝。”
当耶律德光征召各地的节度使入朝表态的时候,多数的藩镇节度使们虽然各拥兵马,但也是飞马进京,争先恐后地向耶律德光上表称臣。大同的太平旗帜,无疑是有强大的号召力的。
可惜的是,耶律德光设想的已经在燕云地区初步实现了的蕃汉一家的局面,并没有在中原大地如期出现。在短短一两个月的蜜月期之后,中原各地反而很快是烽烟四起,驱逐契丹人的民众暴动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面对雪片一样飞来的告急文书,耶律德光懊恼地说:“我没有想到中原的民众竟然如此难以治理?”
这种混乱局面的出现,耶律德光本人的失策,辽军以占领军自居的凶暴和倨傲,无疑才是真正的主导因素。耶律德光后来在撤退时总算是恍然大悟,他总结而说:“我此行有三失,一是纵容士兵掠夺粮草,二是搜刮市民私财,三是不早放各节度使还镇。我有这三个缺失,中原百姓都背叛我是很应该的。”
除了三失之外,客观地说契丹和中原民众之间相互之间的不了解,对双方矛盾的激化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耶律德光自己曾对后晋的大臣们说:“中原对契丹的事情都不了解,而我对中原的情况却了如指掌。”
事实上中原民众对契丹的事务固然是知道很少,但契丹对中原的了解主要也是来自于传闻,又能真正知道多少呢?众所周知,连两个普通人之间融洽关系的建立,尚且需要较长的时间来互相了解,互相相处,当然也需要互相调整,更何况曾彼此冲突的两个兄弟民族呢?双方的了解,无疑需要更多的时间。
时间偏偏没有站在耶律德光一边,那一年的夏天来得似乎特别的早,三月的开封城已经是烈日炎炎,耶律德光和契丹将士都来自经年冰天雪地的东北,习惯了寒冷气候,实在无法忍受酷暑,只能是被迫北返。
四月初一,耶律德光离开了开封。在北返的途中,他仍然是雄心不已,在给自己弟弟的信中,他还自信满满地说:“只要再给我一年的时间,太平不难指掌而致。”
就在当月的十三日,耶律德光就因为中暑而得了重病,二十二日病死于栾城的杀胡林。此时距离他进入开封,才只有一百一十二天,距离他在开封称帝,更只有八十二天。
耶律德光壮志未酬,他的大同梦,只做了八十二天就破灭了。辽太宗终究没能像唐太宗那样,做成华、夷的天下共主,这无疑是他个人的悲剧。辽太宗死后,契丹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重新回归于草原本位政策,不再主动大规模地南下中原,更无一统华、夷的雄心大志,连他的大辽国号也被改回为大契丹国。
即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大契丹国萧太后萧燕燕,她虽然挥师南进到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距开封城仅一河之隔,但她的目标仍然不过是以战迫和而已。这对此后历史的走向,究竟是福还是祸?恐怕都是很难做出判断的。若天假其年,耶律德光果真实现了以大辽为主导的华、夷大一统,是不是后汉的乱局以及北宋、契丹之间惨烈的战争,就很有可能避免了呢?
木乃伊,在古代一直被传说为埃及的技术,埃及的法老王都会被制作成木乃伊,安葬在金字塔中。然而除了埃及,在中国历史上,竟然也有木乃伊,更加奇特的是,这个木乃伊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
二十五岁的耶律德光成为辽国的第二代皇帝,当时中原地区正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民不聊生。耶律德光养精蓄锐,一心梦想要吞并中原。
九年后,机会终于来了,四十四岁的大汉奸石敬瑭为了取后唐而代之,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岁绢三十万匹、认三十四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等条件,换得耶律德光出兵帮他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小王朝。
石敬塘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位,向耶律德光提出了称孙不称臣的要求,耶律德光大怒,以此为借口又发兵南侵中原,很快就灭了后晋。但是中原的百姓并没有屈服,各路武装纷纷抗击契丹侵略者,小股辽兵不断遭到歼灭,令耶律德光发出没想到中国人如此难制的感叹,不得不下令撤退。
四十五岁的耶律德光在撤离中原途中染上一种热疾,太医让他远离美女,他却将太医臭骂了一通:“你们都是不学无术,我得了热病,正要泄火,怎么能远离美女呢?”
终因无度,走到栾城杀胡林时,口吐鲜血,一命呜呼。这时远在辽国都城上京,已获报耶律德光病危的述律太后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可难倒了伴驾的文武大臣,当时正是炎夏,保存尸体谈何容易。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