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话:武则天 1(2/2)
李贤被高宗委以临国之任,处理政务颇为精干,武后则废李贤为庶人,立三子李显为太子。高宗死后,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之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
从传统上和舆论上打击和削弱一贯反对自己的士族官僚集团,扶植和依靠新兴的庶族地主阶级。这样使士族官僚不再有人仕做官的优越条件,也不能因出身高贵而为所欲为,而对庶族出身的官员,也不再因门第贫贱而受耻受辱于人。
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向举国表示自己大位一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武后的这些新政措施,很快遭到皇族李氏和许多士族官僚的反对。
柳州刺史徐敬业,召集十数万兵马率先于扬州发难,名著一时的《讨武曌檄》,遍撒国中。宗室琅玡王李冲在博州,越王李贞在豫州也相继反武,举兵讨伐。则天武后对此毫不手软,坚决镇压,在她的直接指挥之下,这些叛乱很快平息,徐敬业、李冲、李贞等主要发难者,或死于战场,或被捕杀,无一幸免。恐怖的斩杀,广泛的株连,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断。
公元六九零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
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宝座,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己当了皇帝,此时她已经是六十七岁的高龄。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多年参政执政的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多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才能和气魄。
武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出自武举。
对于农业生产,武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三百八十万户,到武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六百一十五万户,几乎增长一倍,仅此一点即可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的时期内,也有很多的过失。执政后多怀疑臣民不忠于己,于是任用了索元礼、周兴及来俊臣等酷吏,广事罗织,严酷逼供,奖励告密,虽然消灭了一些政敌,但也滥杀了许多无辜,使得不少污吏横行一时。
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到武周政权正式建立以后,斗争趋向缓和,此风才有所收敛。虽然对武周政权的巩固起过一些作用,但是搞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必然影响国家的治理和生产的发展。
她崇佛教、建寺院、筑明堂、造天枢、铸九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宠爱男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二人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武则天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武攸绪及武攸宁等人,并大封武氏宗人为王。
大臣吉顼等人深以嗣君之选为虑,武则天也感到作为女子,死后只能入李家宗庙享子孙祭祀,所以接受臣下的建议,迎还庐陵王李显,复立为太子。
武氏晚年,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中宗上尊号为则天大圣帝,后人因称她为武则天,同年十一月去世。
~~b~~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