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两议分化(1/2)
京城士林三大清议之地为国子监、太学、凤凰书院,论消息灵通,这三地都不遑多让。国子监和太学的学官不消说,都有京朝官员的交际网,而三学的学子也各有背景,出身官宦家庭的子弟不少,三品以上高官衙内也多在其中,消息自然灵通,而授学于凤凰书院的夫子们虽然不是学官,却有很多官身,包括在朝官员、致仕官员和有虚衔官身的大学者,各有各的消息门路。是以,卫希颜丁忧的奏章很快就在国子监、太学和凤凰书院中传开了。
那些消息最灵通的,在十五日宰执们放衙后就有了听闻。有人得到的消息甚至是从宫中漏出来的,据说天子大怒,要准了卫轲的奏章。
“这要准了卫国师丁忧三年,岂不是以媳礼服丧?”
“太荒唐了,一国国师,岂可为内媳?”
“若以外婿服礼,为岳父守制三年,那就是婿与媳同礼了,岂不是没了男女之别?”
“嘁,卫国师既是媳又是婿,还分甚男女?”
“既乱男女混淆阴阳,又乱内外之制,嗟夫哀哉!”
当十六日清晨的《西湖时报》出来后,苏澹那篇抨击丧礼的文章在这些消息灵通的士人眼里就赫然刺目起来——明显是与卫希颜的丁忧奏章相呼应。
至是日下午,卫希颜奏请丁忧的消息差不多已传遍了京城士林,相应的,苏澹的文章也被越来越多的士人与卫希颜的丁忧奏请联系起来。
苏澹说儒家大道在乎“仁”,无论世间礼法不是宗法都不得违背“仁”这个本源,而“仁”之核心为“爱人”,故丧服之礼建于“亲亲”上,即先爱亲人。
苏澹在文中进一步阐述说,父母的生命是与子女的生命最先联系的生命,而子女的生命也是第一个与父母的生命相感通,因而对于父母自然而然地出于孝道,这是子女同世间一切生命相感通的起始,是一切仁心体行的源泉与根本——仁心可体行,故可老吾老,幼吾幼,善惠他人,而君子广行天下仁政。而仁心体行之初始,必自一人始:此必为吾之父母,次之为同父母之出。故曰:孝为行仁之本。
苏澹的意思是,子女最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世间的爱,这种爱必然培养出子女对父母的爱,因此,施爱施敬当从亲始,这正是儒家提倡的“仁爱”先自“亲亲”始,至后才能“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以行孝自然应当是先从育吾养吾的父母始。
苏澹针对性批判《仪礼》中的子女对生母服丧轻于对生父之礼、出嫁女对夫之父母服丧重于对生身父母之礼。他说“此为悖‘仁爱’之道也,宗法亦不可凌于道”,应当回归仁之本源,去伪礼而存圣人真意。
苏澹的文章在士林中掀起了波浪。
相比卫希颜对朝廷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苏澹在士林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
苏澹是以易学名世,与谯定、邵伯温、朱震三人并称四易家。在南渡之前,从宋初到真宗朝,公认的易学大家有陈抟、种放、穆修、李之才四人,称为“前四家”;从仁宗朝至哲宗朝知名易学大儒有周敦颐、邵雍、李溉、许坚、范谔昌、刘牧、程颢、程颐、张载九人,而以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五人为最,被称为“中五家”。这些精研易学成名的大家,被士林尊之为“大儒”而无人有异议——盖因儒学之原,为易。
上古先皇伏羲创八卦立易,但《易》之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却出自周文王和周公,后世称为《周易》。孔子从周礼——“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文王、周公为圣,删述《周易》作诠释,儒门称为《易经》。孔子认为从《周易》的损益道里可以尽得《诗》《书》《礼》《乐》的精义,故最推重易学。经历先秦儒家内部各传承的纷争后,从汉代起,《易经》成为儒家六经之首。至后,易学大家在儒林中的地位很高,开立先天学、洛学、关学的邵雍、二程、张载,都有易著名传于世。所以,身为易学大儒的苏澹对士林的影响绝非卫希颜可比。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