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经略东洋(二)(2/2)
并且,日本国的书价尤贵<a href="http://xs.com/19281/" target="_blank">我的长孙皇后TXT下载</a>。以前都是公卿贵族才拥有藏书,识字读书也是贵族的特权——虽然日本后来学习大唐兴办官学,但官学只收贵族子弟,到平安时代前期兴办私学,才开始招收庶民,但私学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不及官学,庶民子弟能上学的仍是少数。而日本的印刷术远不如大宋发达,使得书贵如金,即使中等贵族的家里藏书量也是不多的。
南廷允许外销书籍后,很多海商看中了日本的书市。而宋版书比日版书印刷更精美,字体排版更清晰工整,很快便占据了日本大半书市。有财力的宋商从书肆批买印刷精贵的官刻本和杭刻本卖给公卿贵族,而中等财力的宋商则批售价格较低的建刻书。所谓建刻是指福建建阳的刻本,世称建本,以量大价廉而闻名。所以“元边纸建本”在大宋意味着低价书——当然绝不是坊间的劣刻本——销到日本的价格虽比本国贵了好几倍,但比起日版书还是便宜的。
无形中,使得能买得起书的日本平民多了起来,如商人、坊市民,还有那些拥有“士”的身份却被排斥在贵族圈外的中下层武士。而这些人,有可能最先接触的就是来自大宋的蒙学书,接受的是大宋的文化……
这位米大官人将“寻常书”卖到倭国,也想让更多的倭人读得起书?——郑七郎脑海中突然蹦出这个念头。
便听魏东福道:“……现下会说大宋官话的倭人越来越多了,七郎就算头回来倭国,也不怕出门没了方向,在这博多城的商铺随便找个倭商,都能用大宋官话道个东南西北。”
郑七郎哈哈道:“那敢情好,不用比手比脚、连猜带蒙了。”
“哈哈哈……”三人都笑起来。
说话间,已轮到他们这艘海船泊岸,三人互相拱手道别,便赶着吩咐随从去码头叫人力,准备卸货入关了。
东边码头上,粮秣队已经分队出发采买补给。卫希颜的官船停在旗舰左侧,叶清鸿在两名亲卫的陪同下,下船出了港口,去经历这些不同于大宋的海外风情,以修炼她的道心。
卫希颜没有出港,从官船移步到旗舰,接见来自通州、秀州、明州,以及留驻博多的各地宋商代表,询问贸易状况,又问起宋商在倭国遇到的困难,有何建议等等。言语态度很是温和,渐渐让这些商人去了两分拘谨,说话的胆子也大了两分。
因占地利之便,赴日贸易的明州籍和秀州籍商人最多,而通州设立市舶司还是近两年的事,在对日贸易的宋商派别中相对较弱,此次会见中便几乎被明、秀二州的商人抢尽了风头。通州商人暗道不妙,若不能给卫国师留下深刻印象,只怕日后都要被这两州给压下去。
在座的五六名通州海商以舶商行的行首邓安常为首,互相对了个眼色后,决定大胆进言。
邓安常觑了个空子,道:“……随着我朝商人在倭国贸易的越来越多,这商事纠纷也越来越多,大宰府不好处置,或拖延不办,或含糊其辞,或处置不公……引起很多怨言。不知朝廷可否像三佛齐那样,在倭国也设立‘大宋商民领务馆’,派遣朝廷官员治理宋商事务?”
在座宋商先是惊愕,继而带着忐忑不安的期待,心情很是紧张。这是横亘在众人心头的一桩大事,没想到通州邓安常竟然有胆子提出来,一时既有些嫉妒,更多的却是期待,所有宋商脸上都不由流露出殷切之色。
卫希颜沉吟片刻,颔首道:“使团到平安京后,可与倭皇朝廷商榷此事。”这一项原就在她的计划之中。
众位宋商先是愣了一下,继而大喜,齐齐拱手称谢。通州商人更是喜笑颜开,这事若成了,他们就是首先建言的功臣,在明、秀二州海商面前自是大大长脸,一时间,通州商人的眼眉都抬高了。
明州海商以孙氏家主孙俊明为首,秀州海商以周氏家主周子安为首,两人心里自有盘算,神态自若。
又有几位宋商提了几项建议,孙俊明瞧了眼会见室的摆钟,眼见一个时辰将至,便和周子安对了个眼色<a href="http://xs.com/24797/" target="_blank">狼君,滚远点</a>。
周子安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待前面话停后,便拱手进言,说起宋商在日本置田之事。
“……倭国允我朝商人在当地置办田产,成为纳赋领主。但在外番置田,于某等小民而言,终不及故土可亲。加之,对倭地风物不熟,这田里是种稻还是种桑,或种其他甚么,令人犯踌躇。并且,听说倭国的田税比大宋高,若田里出产不丰,而缴税却多,在倭国买地就有些不值当了。”
他顿了顿,有些迟疑地道:“不知……倭国能不能像咱大宋一样,将田税降一些?倭皇朝廷规定的十税三着实有些重了……”
卫希颜笑了笑,道:“倭国的田税高是因为不纳税的庄园太多,国家收税的土地日益减少,便只能加税。就像大宋,土地兼并也很严重,官宦、富家、豪强都想更多地拥有土地,而更少地缴纳赋税,其结果便是私家愈富,而国库愈凋敝,严重的便起乱子。”
众商听得都有些凛然,只觉卫国师这话是意有所指——他们这些大商大贾,谁家没有百亩千亩良田的?而有良田的,又有哪家不想少缴些赋税?
便有人想起前阵子《西湖时报》上有篇文章,说朝廷应该重新经界田亩,清出那些隐匿的田产,惩办豪强地主,增加国家赋税云云,引来不少赞同之声,也有不少反对之音。他们这些拥有大田产的富商中就有纳税田亩不清不楚的,自然不希望朝廷下诏“经界”。
难道卫国师是在借这话敲打他们?
“虽然大宋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减少,但国家仍然不加农税,便是体恤耕农,深悉国以农维稳的道理。”卫希颜说到这停了停,见众商的眼神都有些闪烁,心里笑了笑,道,“至于倭国的田税过重,这是倭人的内政事,我朝不便干涉。”
“是。”周子文喏喏应了声,卫希颜不同意插手倭国赋税之事原在他意料之中,而他做此建言也并不是为了让倭国降税,因此对卫希颜的回复并不失望,但他没料到卫国师竟会借话敲打他们,心中生凛的同时又有些尴尬不安,便抬眼觑了孙俊明一眼。
孙俊明沉了沉眼,瞥见卫希颜唇角若有若无的笑意,似乎他们所想的一切早已看在她眼中,他心中打了个突,沉吟片刻,心道绕弯子不如直言,便拱手道:“国师所言甚是,他国赋税事我朝自是不好干涉。只是,种稻谷确实不太合算,不知朝廷可否允许在倭地种植棉花?”
这才是他们的目的,卫希颜心里一哂,绕这些弯子不过是为了棉花。
自从名花流旗下的棉布作坊在广南西路的琼州岛上试种新棉成功后,棉花种植便在南廷诸路推动起来。
这种新棉花不是琼州岛上自产的本地树棉,而是南海商路带回的注辇国棉种,注辇国的吉贝布比起琼州岛树棉织出的吉贝布更白更柔软,并且可以播籽种植。试种试织成功后,“棉布”便正式取代了以前的“绵布”之称。
棉花试种成功后,便是棉织技术的革新。名花流旗下的棉布坊将注辇国和黎峒的纺棉技术加以结合,技匠们日以继夜地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终于造出了的棉织新工具,如脱棉籽的搅棉车、弹棉花的弹棉弓、纺棉纱的棉纺车、织棉布的织棉机等等。
用这些新的工具和新的技术,可以织出比注辇国的吉贝布更白、更柔软、更精细的棉布,在市面上推出后,就在商人中间引起了轰动。
以前注辇国的吉贝布价贵是因为量少,并且从海路贩进价格上翻,如今大宋能够量产棉花棉布,并且甚至比吉贝布质地更精良,弹出的棉袍、棉被比起锦袄和丝絮被子更暖和,这其中所蕴含的巨大利润是任何精明的商人都能够看得见想得见,如何不惹人眼热?
丝帛行业的富贾们首先心动,而名花流的棉布坊也无意独揽这个巨大的市场——独揽也揽不下,市场要靠合力才能拓展,何况名可秀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私利<a href="http://xs.com/12626/" target="_blank">黑暗帝王嗜血后TXT下载</a>。于是名花流的棉布坊将试种成功的棉种进行公开拍卖,又建专门的棉机坊,生产搅棉车、弹棉弓、棉纺车和棉织机等棉织工具售卖。商人们有了种子又有了棉织工具,纷纷投资棉田和棉布坊,棉布行业欣欣向荣。
棉布的巨大利润不仅吸引了丝帛商转行,也吸引了很多盐商、茶商等商贾投入其中,不到两年,就使得棉花收购如潮水般上涨,而市场的巨大需要反过来也刺激了民间扩大棉田的积极性。
而时下种植业最赚钱的当数甘蔗和棉花,像南海的瑞宋州和华宋州,以及麻逸国、三佛齐国,就有许多宋商在那边买地广建甘蔗园,将成熟的甘蔗运回国内制糖再回销近西和远西的国家,赚得盆满钵满。经常到日本贸易的明州和秀州的海商便也起了心思,想在倭国买地种甘蔗,但南洋气候炎热利于甘蔗生长,而倭国气候不宜,种出的倭蔗远不如南洋蔗的糖分高,四根倭蔗才及得上一根南洋蔗,于是这些海商脑子一转,打起了种植棉花的主意。
卫希颜记忆中日本似乎不是盛产棉花的国家,但不盛产不等于不出产,就好像日本不是产粮大国,但不等于这个国家不出产稻谷,至于能不能广种棉花,种出棉花的品质如何,这是商人们折腾的事,有了利益就有驱动力,没准能让这些商人们捣腾出来。
况且,让日本多种植经济作物,对大宋来说有利无弊。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宋要成为成品出口国而不是原材料出口国,至于周边的国家,则要尽力引导其成为大宋的原料产地。
卫希颜便道:“种稻谷或是种棉花,都有气候和地力的限制,适合哪样需得因地制宜。至于朝廷是否允许棉花种植传到外番,这需提到户部商榷再定。”
众商听到这里,面色都是大喜,提到户部就意味着有了希望。
未几,会见结束,商人们起身告退,每人脸上都带着喜色,恨不得立即飞身回去,筹划后面的事宜。
卫希颜又在旗舰上接见了筑前国司、筑前守、大宰府大贰……当这几位官员走出旗舰后,神色都是又喜又忧,还带着惧意,让人着实好奇他们在旗舰上经历了什么。
随着旗舰上的主帆升起,无数面白帆相继拉升,战舰林立,嵯峨如山,浩浩荡荡开出了博多湾,往北行去。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1、宋代刻书基本分为官刻、私刻和坊刻三大类型。
官刻:指官府主持下的刻书活动,中央刻书多以国子监为名,地方机构刻书则有不同名称。官刻多选上乘原本,不计成本,雕版质量很高,因而刻本品质优良。
私刻:指私人出资校刻的书籍。私人财力虽不及官府,但刻书人不以赢利为目的,多以名望为重,很多刻书人本身就学识渊博,故而校刻精良,刻本品质通常也较高。
坊刻:指书坊刻书,这是随商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生产和销售图书的行为。书坊地域分布广,因以赢利为目的,刻书的数量较大,种类也较丰富,且能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由于宋人对书籍品质要求较高,加之行业竞争的需要,因而坊刻本虽然总体品质不如官刻、私刻,但也有很多品质优良的刻本。宋代坊刻最出名的有三地:蜀刻本、杭刻本、建刻本——前二者以质优价贵闻名,建刻以量多价廉闻名。面上流传最多的,便是建刻本,价格便宜买的人多呀。
2、关于宋代的书价:由于印刷技术和造纸业的发展,宋代书价比起以前便宜很多,但和现代的书价大概是不能比的。现在随便一本正版书的价钱都是在20-30元之间,10元钱以下的正版书现在真是很少见了。
宋代的一两银子,也就是1贯钱(1000文铜钱)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0-300元RMB,100文就相当于20-30元钱,所以在宋代如果一本书只卖100文那是非常的便宜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