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零八 条件(上)(1/2)
别的不说,萧如薰之下这一百多万汉民绝对是吃得饱肚子过得下去日子,别无他求,只求安稳度日,要是能送子弟去读书就更好了。
萧如薰也想,但是他麾下能识文断字的人本来不多,能通儒家经义的更少,他手下只有三个正统士子,袁家父子和陈龙正,三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绝对抽不出时间来给这些百姓的孩子们教书。
再者说来,现在他们的日子也就是吃得饱肚子,不会饿肚子,但是距离父母两人供养一个读书人还是有些距离的,明朝比宋朝更加重视科举,但是也只供养了三十万生员。
读书人是需要国家出钱出粮来养的,考取生员就能得到国家的禄米,虽然少,但是乘以三十万,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这是国家方面的投入,民间读书人自己也需要投入,官办学府是你考取生员之后才能进入学习的,但是你考取生员之前,需要进入私塾读书启蒙,号蒙学,政府是不管你的蒙学的,蒙学在地方多是士绅捐资,或者族人出钱聘请生员当老师来教授族内弟子读书。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有钱人,没钱,根本读不起书,一个农民家庭,算三口之家吧,父亲算一个劳动力,妻子算半个,孩子长大以前也算半个,也就是两个劳动力,十几亩田地是缴纳苛捐杂税之后养活三口人所必需的,但是一个劳动力是无法完成那么多农活的。
孩子长到七八岁左右就要开始下地帮着干活了,十一二岁就是一整个劳动力了,你突然让孩子脱离农业生产去读书,那岂不是要累死父母
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土豆和玉米的种植,加上一年三熟和六年不缴纳赋税的福利,农民的日子的确是好过了不少,安稳的生活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婴儿潮。
萧如薰年前派下去的人口普查官员报告,这几年的新出生人口一年比一年多,不少家庭都是三个四个孩子,如此这样的话,生产量的提升就被猛增的人口数量给抵消了。
除去农民自己的问题之外,萧如薰自己手里的小钱钱也不是很够,如果想要让农民接受孩子读书,起码要管孩子一顿午饭,要有校舍,要有笔墨纸砚,要有老师,要有厨子,这一笔一笔的钱算下来,没有几十万两银子是办不成事情的。
大明朝这这银子的确值钱,但是办教育本身就是一件烧钱的事儿,也不指着能有什么经济上的回报,就希望能有更多的读书人给国家服务。
可话又说回来,缅甸镇算是军镇,朝廷从未提过在缅甸镇设立学官,允许缅甸镇居民参加科举考试,读了书自然就指着考试,可是考试就要牵扯到学官和生员的问题,这就不可避免的要和文官产生交集,萧如薰现在还不想和文官产生交集,所以办教育的事情就被延后了。
计划是提出来了,但是由于经济政治上的考量,萧如薰觉得这些年缅甸镇还是继续扮小透明比较好,他的羽翼还没有丰满,还没有士子愿意投靠他,帮着他建设缅甸镇,以袁黄在家乡的名头也就招来了一个陈龙正,就可以想象那些读书人是何等的鄙视萧如薰。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