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55 ∣(1/2)
*
在逃亡路上颠簸的两天里,宋晓可虽然手忙脚乱的,可他还是发现宋玉简很好带。一路上不哭不闹的,就喜欢睡觉。只有饿了,才会哼唧几声。如果没人搭理他,才开始嚎。从密道里逃跑时,宋玉简睡得昏天黑地的,一声都没吭。躲在高粱地里赶路时,宋玉简饿醒了,才开始哼哼。宋晓可从背包里找出十几颗奶糖,含着吮出奶水,喂婴儿。直到搭上便车,到了徽南市,宋玉简才饱饱的喝了一顿牛奶。
在徽南,宋晓可从超市里买了两只保温瓶,一瓶装满热水,一瓶装了沏好的牛奶,坐上了开往平江城的火车。
徽南没有机场。即使有机场,他带着个婴儿也不敢坐飞机。从溪地古镇逃亡路上搭便车时,抱着婴儿的宋晓可差点被人当做了人贩子,最后他掏出学生证和准考证,才算证明了自己的身份。
(原-创-正-版-在-晋-江,转-载-必-究)
第二天,宋晓可留在了家里,看着青莲照顾孩子。宋伯骑着三轮车出门,买了很多婴儿用品。还订了一张婴儿摇床。下午店里送来了摇床,宋伯擦洗干净,晾干了,摆在了宋晓可的卧房里。
东屋卧房很宽敞,纵向很深,用雕花屏风隔成了套间。南窗下是一张宽大的卧榻。后山墙摆了一张拔步床。婴儿床就紧靠着拔步床,宋晓可每天早晨醒来后一抬头,就能看到躺在婴儿床上的宋玉简。
宋晓可摇了摇紧挨着大床的婴儿床,他决定自己亲自照料侄儿。想想逃亡路上辗转漂泊的两天,宋玉简饿得青黄的小脸,他的心里一阵阵的纠疼。
还有大哥大嫂,就这么突然陨落了么?大哥宋时远自小养大了他,在他的心中,大哥一直是神勇的存在,想一想都感觉很安心。可现在,宋家只剩下他了。不,宋家还有哥哥的儿子。
青莲的奶水很足。宋玉简饱饱的吃了几天后,小脸气色慢慢恢复了过来。
宋伯买了一串小风铃,挂在了婴儿床前。婴儿宋玉简,只要听到风铃声,就开始咧着嘴笑。
宋玉简笑得很喜庆。
宋晓可看着宋玉简的笑脸,清冷的双眼里透出了一丝丝暖意。
宋晓可发现,小侄儿很聪明,这么小都会认人了,小家伙只要看到宋晓可,就冲着他“啊~啊”,裂着嘴笑。
宋晓可心想着,小家伙这么小,就知道拍马屁,长大了是个马屁精吗?
没过几天,宋晓可又发现了新问题。青莲一天跑几趟东屋奶孩子不太方便,夜里还要喂两顿,把尿。
宋晓可毕竟已经十六岁了。他和宋伯说了声,自己就搬到了西屋书房里住。
西屋以前装修时,隔成了两间。靠着南窗是一张半间屋大的木榻,可盘膝而坐。里间是客房,靠西墙还带有一个小卫生间。
东屋留给了青莲照顾宋玉简和蛋蛋。屋里有尿壶,倒是方便得很。
*
高考分数公布后,宋晓可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平江大学数学系。为了照顾宋玉简,他不打算离开平江城。
宋伯看了看宋晓可的各科分数,叹了口气。宋家人,都是天才。而他的守护,也是值得的。
入校报到后,宋晓可向系里申请走读。班主任老师开始并不同意,宋晓可一再坚持。班主任征求系辅导员的意见,辅导员说宋晓可的高考分数排在全省理科前十名之内,足以上帝都的一流学府,数理化还得了满分,他选择报考平江大学,主要原因是不想离开家。班主任老师想了想,与宋晓可谈了谈,把学校制度和学分要求先说在前头,最后同意宋晓可走读。
宋晓可的大学走读生活,比起当年宋时远要辛苦得多。平江大学在江对面的平阳区,他每天要坐轮渡过江,再换乘公交车赶往学校。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就起床了。晚上回来时,基本上已经过了饭点。
披星戴月,是宋晓可大学四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可是,宋晓可却乐此不疲。早晨出门前,他会先去东屋看看酣睡中的宋玉简。吃了晚饭后,如果宋玉简还没有睡觉,就和他滚在外间的榻上玩一会。
青莲是个安分的女人。很疼爱孩子。
宋玉简养得白白胖胖的,像个漂亮的瓷娃娃,能吃能睡,很少生病。青莲的小子蛋蛋比宋玉简大一岁,平日里喜欢和简娃一起玩耍。在简娃面前,总是让着弟弟,还真像一个小哥哥。
青莲很勤快。她除了看孩子,家里能干的活,都包了下来,每天洗洗刷刷,去厨房李帮忙。她好像就闲不下来。
很快,宋晓可发现青莲烧得一手好菜,南北风味都很拿手。宋伯说青莲的爹过世前在平江饭店里当大厨。
青莲下厨房烧菜后,宋晓可每顿又增加了一碗米饭。以前,他和宋伯俩人吃饭,最多也就吃一碗米饭。宋伯做得菜算不上太好,对于吃货宋晓可来说,勉强能入口吧。
宋晓可感觉很欣慰。而这一切,大哥宋时远好像都提前安排好了。他不知道大哥从哪里找来了宋伯这样的神人,家里家外,安排得井井有条。
宋伯管理着日常开销。宋晓可在月初把家用划给宋伯。宋伯到了月底把家用开支账本放在宋晓可的书房里,每一笔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
宋伯待他,就像亲人一样。宋伯平日话不多,但心很细。宋晓可想不到的地方,宋伯提前就能准备好。他每天早晨出门采购,下午也会外出两个时辰,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家里。
其实,宋伯和大哥的年龄也差不了几岁吧。世代居住在平江城里的宋伯,是怎么结识了大哥?又是什么让宋伯放下自己家里的事情,蜗居在平昌上街老宅里,关起门来和他一起过着这种淡泊的日子?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