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第1097章 庄子的道德与人德(三)(1/2)
在庄子内篇第五篇《德充符》的第一个故事里,还有一个主线内容,那是王骀的德——处世之方法。()
王骀的处世之方法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他的教学方法与孔子大不相同,而恰恰相反。
孔子的教学方法是言传身教,自己带头做表率,让学生和别人跟在后面做,你能达到我这个标准你可以毕业了。
一个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一个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道家与儒家的处世哲学截然相反,结果!“分鲁”,两人的学生一样多。而且!各有所获。
因此!孔子的学生常季不解了,问孔子,从而有了《德充符》的第一个故事。
在《德充符》的最后,孔子解答了常季问题,也解答了为什么可以做到“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呢?
总结起来是:悟道!悟透了人生大道:知道人在宇宙天地间的位置,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明白了生死,不害怕死亡,知道怎么活,等人生大道理。
当我们的人生没有疑惑的时候,处世简单了许多。无须废话,也无须去做多余的事。难道?这不正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吗?
庄子内篇《德充符》篇的第二个故事,讲的也是一个残疾人,名叫申徒嘉。这个人也是受了刖刑的人,被砍了脚。他与郑国的子产都拜伯昏无人为师,学习道法。
郑国的子产是执政大臣,是个大官,在历史是很有名的人物。但他用世人的目光看申徒嘉,瞧不起人。然后!他被申徒嘉给说了一顿。
《德充符》的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与整个章有什么关联呢?
很明显!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德的人与身份无关。不是你长得健全你有德,也不是因为你是个大官你有德。不是!而是!要看你有没有理解道家的道,接受道家哲学。
子产取笑申徒嘉因过错而受了刖刑,而申徒嘉则说他不想辩解,身处乱世,你一个不小心招了。你没有受到刑罚并不是说明你没有过错,而是!你跑到后羿瞄准的靶心却没有被后羿的箭射,是因为你运气好。
所以说!在这个乱世,不要以“人德”来衡量一个人有没有德。这只不过是“人德”而已!不是道德。在这个乱世,“人德”标准是靠不住的。没有受到刑罚的人并不是说明你有“德”,而是!你走运罢了!你没有被后羿的箭射罢了。
第二个故事,其实是讲“人德”标准的不可靠信,而要我们学习道德。
申徒嘉说:他经常被人欺负,很气愤。可他一回到老师伯昏无人这里,不再生气了,恢复了平静。
“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
老师伯昏无人用什么来清洗了申徒嘉呢?
毫无疑问,申徒嘉被老师用道给洗脑了。
庄子内篇第五篇《德充符》的第三个故事,是讲一个叫叔山无趾的人拜见孔子。
叔山无趾也是一个受了刖刑的人,他只能用脚后跟走路。
看来!刖刑的等级标准不同,有人砍脚有人砍腿有人削足。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